知识点总结:
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过敏或超敏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的数秒到数小时内发生。主要诱因包括食物、药物或昆虫叮咬。立即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是首要治疗措施,研究表明,延迟使用肾上腺素会增加过敏性休克的死亡风险。
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当过敏原与表面覆盖特异性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接触时,会引起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介质,引发血管收缩、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支气管收缩。症状表现多样,可能包括皮肤潮红、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喘息、喘鸣、呼吸困难、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等。
辅助治疗:在症状较轻或未完全缓解时,可以每隔5到1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或在必要时低浓度静脉持续注射。此外,患者可接受补充氧气和密切监测,以防气道受阻,必要时进行插管保持气道通畅。
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不是肾上腺素的替代品:尽管苯海拉明有助于减轻瘙痒和荨麻疹,但不能有效治疗分布性休克、气道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因此不能作为肾上腺素的替代治疗。
补液和糖皮质激素的辅助作用:如果低血压在肾上腺素治疗后仍未恢复,可以使用静脉补液。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通常用于减少复发症状的风险,但目前没有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在预防症状复发方面的有效性,也未能显著减少患者因复发症状返回急诊的概率。
出院后的管理:恢复后,患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并可考虑进行过敏原检测以明确诱发因素。
知识点总结:
输注浓缩红细胞: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尤其是怀疑再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时,应优先输注浓缩红细胞进行复苏。适当的输血策略为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7-8 g/dL(70-80 g/L),避免过度输血以减少门静脉压力及再次出血风险。
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对于出血患者,如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μL(50 × 10⁹/L)或INR大于1.5,需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以改善凝血状况。
重组VII因子:历史上曾考虑在无法控制的静脉曲张出血中使用重组VII因子,但2014年的荟萃分析表明,在近500例患者中未发现其显著改善预后,因此不建议使用。
急诊上消化道内镜及TIPS手术:在初步复苏完成后,患者应接受急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以进一步控制出血。然而,由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初步的复苏和血制品输注是优先选择。
知识点总结:
首选治疗为加热湿化:在正压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是正压空气引起鼻咽黏膜干燥,导致喉咙刺激和鼻塞,被称为CPAP性鼻炎。加热湿化是一种简单的方法,能有效缓解黏膜刺激症状。尽管有关湿化能否提高CPAP依从性的证据存在分歧,但湿化确实可以缓解上呼吸道症状。
无通气不足症状者不适合BPAP:BPAP适用于因严重COPD或神经肌肉无力导致的通气不足综合征,也作为未能耐受CPAP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二线治疗。然而,该患者目前的治疗效果良好,且无通气不足症状,故不建议更换疗法。
催眠药物的作用有限:催眠药如右佐匹克隆在改善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作用存在争议,且一般不推荐长期使用。一项研究显示,在CPAP治疗的头两周使用右佐匹克隆可在之后的6个月内提高依从性,但其副作用风险可能超过益处,并且无法缓解患者的喉咙不适和鼻塞。
鼻用类固醇效果有限:鼻用类固醇如氟替卡松喷雾通常用于减轻鼻塞和流涕等副作用,但证据较少。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鼻用氟替卡松未能有效减少鼻部症状或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