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我的祖宗海”进行关注,每日免费阅读原创诗歌、美文、评论、小说,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谢言:等待喷薄的秋天
谢言,女,生于海南三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有作品在《天涯》《星星》等杂志发表,曾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诗歌组二等奖。她是目前黎族诗人中最年青的一位。请看她的诗《门外有山》:
山实在太难去爱了
因为那毕竟是一座山。但我仍会忠于目之所及的
第一件实物。尽管,那是一座山
门外,雨越落越幽深的清晨,大风吹过
我们站在屋里仍被淋湿
说出的最后一粒语词,将昨夜剩下的火堆点燃
我将自己置于山的周边,像最初一样
雨点溅起的水花带出泥土附在我的小腿上
而我仍不是,山的形状
谢言的诗有其个人的语言特点。这首诗可以说,诗人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息,给人一种微妙的感受,一种幻觉境象,这是审美创造的一种基本属性,即审美情感,它冲破了客观现象世界的局限。诗人寥寥数语,给我们讲述了黎家人原生态的生活,“尽管,那是一座山”,诗的抒情性和形象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雨点溅起的水花带出泥土附在我的小腿上”,可以看出诗人写的既是现实世界,也是内心世界。
这首诗有人物,有情节,从“山实在太难去爱了/因为那毕竟是一座山”展开,到“而我仍不是,山的形状”结束。中间写的是环境,……从总体构思到具体意象,此诗表现出明显的幻觉感,同时现实感又有机地将幻境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全诗营造了一种鲜明、独特、感情色彩浓烈的艺术气氛。
再看她的另一首诗《岛礁》:
业已成型的时间里,风不再是风
而只是某个类型的幻觉。海鸥绕过岛礁
等待喷薄的秋天
天地间万万粒蓝白交织的涡流,朝岸边的生活拍打而来
不明所以的人们避让逆行奔跑的水汽
水合着砂砾,将空气对抗成磨砂玻璃
按照我国古代的传统艺术理论,即所谓:心造境,以景运心,虚亦为实;从而“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具体看来, 这是一首反映海岛场景的诗。在诗中,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选取了海边的一个特写镜头,写得细致、形象,把一幅海岛生活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首先用明快的语言,秀丽的笔调描绘出海边的景色:“海鸥绕过岛礁/等待喷薄的秋天”。这里,诗人着力渲染镜头中有动有静,岛礁是静的,海鸥是动的,为下文“涡流朝岸边的生活拍打而来”做了很好的映衬。
第二节人物出场:“人们避让逆行奔跑的水汽”。这种从第一节到第二节,由远而近过度,避免了平铺直叙,结构自然。结尾“水合着砂砾,将空气对抗成磨砂玻璃”,写海边生活的咸涩、粗粝,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故乡别样的爱。
(欢迎关注。请看下期连载2)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10)】王蒙:《红楼梦》与几个文学观念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9)】苏叔阳:加入了作家协会就一定是作家?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8)】莫言:写作时我们要忘记外在的一切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7)】何建明:作家的责任与使命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6)】蒋子龙:文学的精变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5)】梁衡:关于当下写作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4)】迟子建:文学的真实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3)】刘庆邦:小说创作的实与虚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2)】李敬泽:小说是个野孩子
【在鲁院听文学大师讲课(连载1)】白描:新媒体时代文学的品格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