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大讲堂》:近体诗的基本章法及相关写作技法(提纲)

文摘   2024-09-03 21:08   广东  




近体诗的基本章法及相关写作技法(提纲)



主讲人:大涵雪野





大涵雪野,王逸群,河北省承德人,著名诗人,作家,诗评家;著名网络平台喜马拉雅《中国古典诗歌名篇讲析》《杜甫诗名篇讲析》主讲人。曾任《燕赵文学》副主编,郭小川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书籍出版社编辑,《诗国》编辑部主任等。现任涵社诗词研究会会长,《诗词选刊》主编;深圳“长青诗社”顾问;“小楼听雨”平台特约评论委员;“粤港澳大湾区中华诗词联谊会”特邀评论嘉宾;九华诗社顾问、诗评委员、编审。著有个人诗词集《当代诗词三百首》;诗评集《雪野诗评》、诗词理论集《雪庐诗话》、诗词集《雪野诗词选》、长篇小说《首富风云》等。


(扫码观看直播讲课视频)



近体诗包括七绝(律绝)、五律、七律、排律。不包括五言绝句。因为五言绝句是从五言古诗中分出来的,最短的只有四句的五言古诗,其实就是五绝,所以五绝是以古绝为正格,完全符合近体诗声律要求的近体五绝,反而是变格。

先说绝句

现代学者邵祖平先生有一本《七绝诗论七绝诗话合编》,他的主张是,七绝的起承、转、合应该叫做起、承、垫、结。他称第三句为“垫句”而非“起承转合”的“转句”,是因为第三句不但有承上启下“转”的作用,还有把诗意补充完整,垫上一步的作用;第四句是诗的完结,但往往诗意并未完结,而是有着开放的不尽的余韵,并不是封闭式的“合”。七绝四句,四七二十八个字,如同二十八星宿,每一句在结构上都不可替代。垫句、结句在七绝中尤其重要。
邵祖平:“愚按七绝章法,最要为大篇气象,而大篇气象者,平取之不易得,宜翻腾转折,如鹰隼之击空,狂鲸之撇海,始为得之。”他认为七绝的时空不能局限在一时一地,要有更加跳跃、更加广阔的时空感。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则东西千余里,收在两句中。不待浩然之踪迹到广陵,而太白之神已先至之。”而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则笔之斡运,直从地面说到天上。志纬六合,气满两间矣。此种境界,唯独为胸襟阔异之伟大诗人所摄取。”



垫句多承担时空转换的任务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陵五题·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王士祯云:“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艺苑卮言》)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查慎行:篇中说水处太多,终是诗病。纪昀:三、四句好,五、六撑不起,六句尤少味,敷衍三句故也。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用一个叫金献之的人的话,说王维这首诗,写服饰处太多,比如:绛帻、翠云裘、衣冠、冕旒、衮龙服……所以犯复。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两联四个地名;老杜《闻官军首付河南河北》两句四个地名,平生第一快诗。李白《早发白帝城》平生第一快诗。

有时候垫句只是蓄势待发,把时空转换的任务交给结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   适《别董大》)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凉州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   维《渭城曲》)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历史上的七绝名作,大多有时空转换。

空间上大小相形

空间上的大小相形,可以使诗词语言充满艺术张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借题发挥


何敬群先生云:诗法不外空间、时间、思想、与借题发挥四事之互为综错。(《益智仁室论诗随笔·法势》)
借题发挥可以使诗意升华,寄慨深沉,意蕴深刻,超凡脱俗。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宋陈师道 《后山诗话》:“王师围金陵,唐使徐铉来朝。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使诵其诗。曰《秋月》 之篇,天下传诵之,其句云云。太祖大笑曰:‘寒士语尔,我不道也!’ 铉内不服,谓大言无实,可穷也。遂以请。殿上惊懼相目。太祖曰:‘吾微时自秦中归,道华山下,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铉大惊,殿上称寿。”


大涵雪野作品四首:


疫中思梅花

山水何曾负故人,江南心事已蒙尘。

梅花不解民生苦,岁岁年年犹报春。


登雾灵山主峰

谁知沧海换桑田,万里风云息两肩。

踏上峰头身必正,人心到底是深渊。


晨起见乌鸦飞过

已惯蚊蝇滥唱歌,开门一啊又如何?

林泉莫问乌台事,只为人间腐肉多。


观木偶戏

也无欢喜也无嗔,举手庄严鼓掌频。

堪笑世间多木偶,不知牵线是何人?


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


律诗章法


或曰:何为诗法?曰:起,承,转,合。此间无他,唯此四字而已。然起承转合人人会说,未必人人会用。或曰起,承,转,合亦各有其法,历代先贤圣手多匠心独运,异彩纷呈,各尽其妙。然期间多因事缘情,巧妙变化,始为高唱。必欲如何破题,如何展开,如何收束,每作必照本宣科规以绳墨,皆私塾先生赚后生之死法也,不可不察。


诗的开头


譬若开头,即未必全做比兴之法,但须力避平庸,能引人入胜方好。而期间关窍手段,种种不一,但须根据内容、情感表达需要,即兴而发,切不可提前预设方案。反之,则必为预设之所制也。

想当日八司马之柳侯,初贬柳州之时,独立城楼,极目远眺相思故友,只一句“城上高楼接大荒”(《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起笔,便将“漳汀封连”四州一一涵盖在内,何用区区刻意而事“破题”者乎?纪昀批:“一起境界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瀛奎律髓》卷四),然此番胸襟手笔绝非刻意,乃情之所至也。——此即所谓大气包举,笼罩全篇。

又老杜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者,循常理凡人登楼见花,理当欢喜。何故伤心?“近”而见花也,见花伤心而何?皆因“万方多难”也,况此身飘零为“客”者乎!则沉痛之情溢于言表。而庸手则必欲先道“登临”以解题,倘将此二句颠倒为之,力度远逊于此。——此可谓倒装句法。

或欧阳公《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句,乃先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

或有以境界带入者,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王右丞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但使人瞬间置身景中,无暇稍作他想。

或有以情之渲染而营造气氛者,如谢宣城之“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极莽莽苍苍之致;如曹子建之“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者,此皆为情绪带入。

又或老杜之“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王维之“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等等,此为情景带入。

陈思王最工起调,起笔每如高山坠石,破空而来,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发端突兀,引人入胜,令人无所措手;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情景交融而幽思婉转,亦为千古之下月诗之绝响。

或大气包举,笼罩全篇;或倒装句法;或疑问句法;或境界带入;或情景交融情绪渲染,或发端突兀,出人意表……凡动人心魄,即为高唱。

所谓高唱,即不平庸,贵在引人入胜。此间只或举几例,凡此种种,但诗人心思手眼,一念之间,千变万化,不一而足,至俗人津津乐道之比兴手法,不过其中一种尔。况论比兴,亦有高低上下之分,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秦风》)即为兴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即为情景带入,而神思杳邈,俱堪称绝唱。

是故,法无定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此间所谓,盖缘情缘景,皆以情景意境所切合者为妙,诗家高手,其有预设之定式者乎?!



诗的承转


或问:起句如此,承转若何?承者,接也,延续也。转者,转折也。起二句既有精神,三四承上陡峭而来,则应缓脉赴之,以求其气舒而从容稳健。三四句既然平和,至五六句则必须振起,耸然挺拔,别开一境。通常律诗写法,往往三四句写景,五六句则振起抒情,加入个人寄托;或一句写景,一句写情,抑或情景难分,情在景中。不管怎样写,最终目的是要求律诗写的要有寄托,要有起伏有波澜,不能平铺直叙。

纪昀在谈诗时就告诫初学者,不可一味写景,必要在第三联转开振起,融入个人寄托或感慨,开始时可能不习惯或写不好,久而久之自然精进,但假如开始便一味顺而写景,毫无个人感情寄托,久而久之则必成滑调。

承要和缓,转要异军突起,别开一境,也只是律诗的一般写法,并不是所有的承转都会这样,真正的高手诗家,语言大师,每别出心裁,不会受此限制。

初唐诗人为诗每大开大合,以气象取胜。这里我们以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为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此诗其实写的是一位贵族少妇,起二句交代环境,看起来温馨华美。卢家少妇身居华屋,华堂上燃着郁金香料,就连屋梁都是玳瑁装饰而成。这里特别提到“海燕双栖”四字,以为下文反衬伏笔。三句交代时间,秋天,寒砧入耳,落叶萧萧,一片衰飒;四句交代事件,原来丈夫从军离家已经十年了。这里上下句分别用了一个“催”字,一个“忆”字,催是光阴似箭,又一个秋天到了;忆是岁月荏苒,十年独守空房,只留下对辽阳征戍之人从前的回忆而已。这个身居华屋的女人幸福吗?只是孤苦寂寞而已。而海燕双栖,则正好构成对她形只影单生活的强烈反衬。九月寒砧——十年征戍,大开大合。接下来写两地,一写丈夫征戍之地白狼河北,一写少妇独居之所丹凤城南,还是大开大合。

白狼河北音书断,说明以前还有音书往来,现在连音书也断绝了;只剩下丹凤城南秋夜长了。一断,一长,是进一层写,痛苦加深。

这首诗其实还有个副标题——独不见,是沈佺期用的乐府古题,其实是一首很好的律诗。尤其中二联对仗十分严整,无可挑剔。尾联以景写情,手法亦十分高超。可能是便于为了传唱,还故意用了响韵,但我们却不难从沈氏大开大合的诗句中,体会到这位卢家少妇深深的孤独和无奈。看似写一个少妇寂寞孤独的闺中生活,实则暗含着对连年扩边战争的不满情绪。上层贵妇尚且如此,贫贱百姓自可想而知。只是作者很聪明,一般人只当做乐府歌词来读,察觉不到其中深意罢了。
再看杜甫这首《送人从军》:


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二联“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承上,是估计他要渡过沙漠,几个月都会在杳无人烟的地方行军;语意平和;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是告诉他既然自己喜欢行伍生涯,就不要在乎命运如何,也不要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封侯。这是转折,是勉励寄托,别开一境而不脱节,如此拓开,抒情,才沉厚有力,方能振起。

白居易为律诗,除少数名篇外,每多滑调,蓋多一味写景无深沉寄托,此所以元、白无法和刘禹锡律诗相提并论也。

日本人崇拜白居易如神,蓋因白诗浅白近俗,比较好懂;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深沉,含蓄,内敛,蕴藉乃至中庸……以及世代相传的根深蒂固的民族性格和深厚底蕴,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随便哪个民族就能够学的出神入化并掌握其精髓的。此从日本的《万叶集》《古今和歌集》之浅显可以看出。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真正的艺术,永远只能是小众。时下的各类诗词大奖赛之所以每每笑话频出,一是政治因素干扰,二是掺杂了一些商业利益,三是很多评委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缺乏鉴赏力……而这些,都与真正的艺术无关。


我们说首联起调要引人入胜,三四句贵匀称,五六要振起拓开,只是一些律诗会这样写,并不是所有的诗都必须这样写。有些律诗的章法格局,完全是因时因地根据作者的情感表达需要决定的。

老杜诗每八句皆对,一派浑成,其于律诗章法烂熟于心,但求变化。古人评其诗每云“看似无首无尾而自成首尾”,一句话,圆熟。杜甫自称“晚岁渐于诗律细”,晚年每尝试作拗律,还有一些律诗前六句全是写景铺垫,只在最后一联写得十分精警,亦是律诗的一种写法。但前面的铺垫、渲染,需要笔力,要层层递进营造气氛,逼出最后一句来,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不得不如此。

总之高手为诗,多不为绳墨所限,句法、章法多喜欢别出心裁,自行创造。其实所谓才,所谓大师,就在于创造二字。

创造而非模仿,是大师和匠人的本质区别。我们看李商隐的这首《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起二句上扬,说猿鸟都害怕诸葛亮的往来军令书简,风云都仿佛时刻在护卫着诸葛亮留下的军营。

但第二联却非和缓,而是突然下抑,是一笔抹杀:说诸葛再怎么运筹帷幄也不过是徒劳无益,最终后主还不是投降了?

第五句再次振起,盛赞诸葛亮真不愧有管乐之才,第六句又复抹倒,说可惜关张已死,蜀中已无良将可用,你诸葛亮再有本事也无力回天了。
他年,是指当年,意思是说,当年途经锦里拜谒武侯祠之时,吟罢孔明《梁甫吟》恨尚有余,况而今亲历武侯行兵之地乎!

一座诸葛亮的旧日军营遗址,被他写的风起云涌,波澜起伏,李义山真不愧晚唐律诗圣手!

纪昀批:“起二句陡然抬起,三四句陡然抹倒,然后以五句解首联,六句解次联。此真杀活在手之本领,笔笔有龙跳虎卧之势。”(《瀛奎律髓》卷三)

如此看来,我们开始讲的承转,只是就一般意义而言,最主要的应该从诗词创作要有起伏波澜这一点去体会;承转之法也不一定非得一联景,一联情,情景配合,还是说的要有起伏,有波澜,避免光说情景或平铺直叙。



如何作结


凡为诗词,结尾十分重要。需首尾照应,如环无端,圆转自如。要在完整圆融而不离题旨。

通常手段或曰扣题。诗既有“破题”“解题”之说,则必有“收题”“扣题”之论,此即所谓“合”。然不可一概而论,高手作结断不生硬死板,语意到处每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如文章所言“凤头、猪肚、豹尾”云云,大体相类。以下试举几例:

一、就题目本身收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以“歧路”“沾巾”结一“送”字;杜甫《登兖州城楼》以“从来多古意,临眺意踌躇”,以“临眺”结一“登”字;张说《幽州夜饮》“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以“边城”结“幽州”,以“恩遇”结“夜饮”……此皆就题目收住,首尾照应之法。

二、以情作结

或云以情作结语言往往直率,缺乏含蓄,不然,要看之前内容的烘托铺垫和感情的发展程度,因时因事因情而论。如老杜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因为之前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等语境渲染;秦少游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因之前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感情铺垫……故见其浓烈真挚,所以感人。后主词每于结处直抒胸臆,令人耸然动容,非但因其国破家亡之恨郁结于胸,不吐不快,盖因其气韵天成,情绪自然流走,所以全无做作,而能水到渠成者也。

三、以景结情

古人讲结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所以力求含蓄,使情在景中。如太白之《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毛泽东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都是以景结情的典范之作,不但以气象恢弘胜,而且感情深沉厚重,意境悲壮苍凉。

秦少游之“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周邦彦之《瑞龙吟》,写寻访秋娘不见,物是人非,风景依旧,“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而人去庭空,伤自身飘泊之感,以“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做结,情景交融而余味无穷,都是很好的结尾。

四、议论作结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纯以议论作结,表明心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杜甫的“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以议论作结;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整体以意象为比喻,比较灵活,但其实也是以议论作结。议论作结,需铺陈到位,结的精警,避免枯燥乏味。

五、宕出远神

我们来看一首王维的《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个结结的很特别。貌似是这个张少府向他请教穷通得失之理(为官之道),而他并不回答,只指点给朋友听。看起来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其实正是此诗的高明之处。

看前面六句,一派隐士情怀。“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在一个人如此隐居的生活之中,你要向他请教做官的道理,他当然不会关心,所以避开朋友的问话,并不回答,实际上是以不回答代替回答。大概意思相当于说,你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只是入浦的渔歌,你去问做官的人好了。

标题是“酬张少府”,却对张少府的话避而不答,另外描写一种景物,来代替回答。此所谓“宕出远神”。

六、放开一步

杜甫《画鹰》中的“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是就题目放开,把画上的鹰当做真的鹰来写。此即所谓放开一步的写法。

以上种种,都是从诗的题目来说的。若从诗的修辞和写作技巧来讲,则诗的结法千差万别,各尽其妙。如以问句做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饶有情趣;如比喻作结:“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堪称妙思;如杜甫《春宿左省》“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借叙事来抒情做结,反映了他十分关心国事的心情;李白的“不觉暮山碧,秋云暗几重”(《听蜀僧睿弹琴》),是以听琴入神不觉天晚,来衬托蜀僧琴艺高明,以衬托手法做结……等等,不一而足。多在诗人即情即景自出机杼,全不可规以绳墨。

但不管如何做结,都必然和题旨有关,只是高手能结合整体内容,和当时情境自然为之,不露行迹而已。

人言黄山谷学老杜最像,其实并不能如老杜般一派浑厚圆融,而整体瘦硬且喜用生僻字,神韵力度去老杜远矣!他只是在某些方面学得像。譬如结尾:

寺斋睡起

黄庭坚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馀不足夔怜蚿。

退食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这个结尾,便是从老杜的《缚鸡行》学来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也是。

这只能说明山谷聪明好学,且有悟性。能够把别人的东西学来,并化成自己的东西,融会贯通,即为聪明。我们来看老杜的《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鸡不卖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鸡卖了给人吃,虫不再被鸡吃,是人得而鸡失,虫得而鸡失。

老杜想到这鸡虫得失没个了结,忽然把鸡虫得失放开,倚着山阁注视寒江。这个结句很奇妙,貌似和上文毫无关系,但是诗的神情好。这是形象描写。而这个靠在阁上沉思的神情,是从“鸡虫得失无了时”引起的。所以沉思,是因为他从中想到了人的得失。因此这个结尾就显得形象,而且诗的含义较为深沉。

黄山谷《寺斋睡起》的诗,和老杜《缚鸡行》如出一版。他说螳螂要吃蝉,自以为聪明狡黠,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要吃它,所以是小聪明,是大痴;又说夔是一足兽,以为有一只脚就够了,可怜蚿却生了那么多只脚。

这其实是以意象手法说出了两个意思,暗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倾轧和相互轻视。诗人却突然抛开这些纠纷,写自己高卧北窗,梦见一江风月。

这一结,写出了自己的精神风貌和士子襟怀。“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写的旷达,也是同样的写法。杜牧有一首《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是这样写的: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是发自内心的寂寞之语,是说一年时光又这样过去了,而诗的神情真好!

但杜牧的诗写的是自己的落寞失意,显然绝对不是模仿老杜,而是自己真实的感情流露。

这也说明,诗人最优秀的品质,是自行创造而不是模仿别人。



近体诗入手


或问:近体诗写作,当于何处入手?余以为当以五律为要。三言诗较通俗颇类童谣,易流于说教,非诗(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四言诗则适合歌行体类,较为自由,魏晋时盛行,尤以曹操等建安七子为代表,慷慨悲凉,史称“建安风骨”,然于韵律稍逊,均属乐府古风之类;五绝亦然,古人虽有佳作,但均属古风,非近体诗。此皆因其诗体形式所限,气韵不得舒展所致。

五律则对仗易工,又可弥补小绝短促不尽之弊,使之神完气足。因此五律于近体诗写作十分重要,上可通五古,下可接七律。

又或言“五律易工难写,七律亦写难工”,而近体诗以工为佳,故应先从五律入手。求其工不易,所以难写。初学者上手便作七律,看似容易,然虽字数格律不差,盖往往易拼凑成篇,欲求其“工”字尚难,气韵更无所顾及矣。

五律欲求其工,必先炼字炼句,体例最为适合。至于炼意,涉及内容,窃以为当先从“咏物”诗入手。

向以为咏物诗乃写好律诗之基础,其于律诗句法煅炼尤为重要。此盖因咏物诗之特点所决定。

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始为佳作。然此正与“诗言志”,诗必有所寄托之宗旨契合。

高明的咏物诗,或语意双关,或情景难分,寓情于物,物我合一,每至一派浑融之境。我们仅以李商隐的两首咏物诗为例: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匝路亭亭艳,用笔简约。只此一句,写得梅花风姿韵致如在目前;非时即指的是十一月,扶风的梅花开得早,不到梅花该开的时候,就径自开了。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两句,纪昀批:“爱之者虚而无益,恶之者实而有损”,所评精到,可谓知义山者也。

这其实就是“早秀”带来的后果,可为玉溪生一生仕途不幸注脚。义山少年时才华横溢,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赏识,令狐楚甚至亲自教他写骈文,二人情同父子;偏偏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了他,从此受到牛党排斥。李德裕做宰相时,李商隐本来可以有进身之阶,可惜偏偏他又丁忧在家;及至其丁忧结束欲重返政坛,李党已然失势而牛党把持朝政。李欲再续师徒前情,而恩师令狐楚早已亡故。牛党人均以李商隐为忘恩负义之徒,极力排斥,其时已经做了宰相的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也对其不屑一顾,丝毫不给他机会。李党人也认为其趋炎附势,首鼠两端。李义山就是这样,陷身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进退维谷,左右失据,在极端矛盾和痛苦中了此一生,终生无所作为。

其实整首诗写的就是“非时”二字。看似句句写梅花,实则句句都在写自己。写后悔自己不幸早开,欲“盈手”“赠远”无人买账,不过“虚”幻而已;而又不忍“伤离”,背弃妻子。

期中矛盾,痛苦,苦闷,彷徨,甚至有些悔恨,都借这早开的梅花,一一倾泻而出。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伤时也,怀才不遇也。其中显然也对自己早年过往的一些行为,有反思后悔之意,感情比较复杂。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首联即与蝉合写,谓曲高和寡,开口向人,徒劳词费,此我与蝉同一慨也。三四则物我合一,在己则长夜孤吟,举世无人相赏;在蝉则五更声断,声嘶力竭而一树无情仍漠漠无知。颈联则专说己事,谓宦游无定而故园已然荒芜。尾联仍与蝉合写,言烦君警告,我亦举家清贫,不让君之独鸣高洁也。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李商隐的《蝉》诗,古人谓之曰“传神空际,超超玄著”,为“咏物最上乘”。

首二句写蝉之鸣,三四写蝉之不鸣;“一树碧无情”,真是追魂取气之句。五六先作“清”字地步,然后借“烦君”二字折出结句来,法老笔高,中晚唐一人也。——《唐律消夏录》

钱钟书先生言:“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

一树碧无情,其实正是我们所谓的通感语言。而咏物诗,恰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这方面句法的煅炼,从而增强语言张力,使之深沉厚重,意境浑融。

咏物诗要求不黏不脱,不即不离,既不能黏着于咏物,又不能脱离咏物。
袁海叟谒杨廉夫,见几上有琴川时大本《咏白燕诗》:“春社年年带雪归,海棠庭院月争辉。珠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江湖多少闲鸥鹭,宜与同盟伴钓矶。”谓廉夫曰:“此诗殆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为然。海叟归作诗,翌日呈廉夫云:“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春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廉夫得诗叹赏,连书数纸,尽散坐客,一时呼为袁白燕。(《尧山堂外纪》,见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七十二)

所谓“体物之妙”,就是咏物诗要不即不离,不离于物,又不要太粘着物上。时大本的一首,太粘着物上。如“玉剪一双”,专写白燕的形状,紫颔、乌衣专指燕子,用来反衬白燕,这些就不免粘着物上。袁凯的一首,既是写白燕,又不粘着白燕。他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联系到“故国飘零”,点明是燕子。再联系到月明无影,雪满未归,衬出“白”字;柳絮、梨花也是衬出“白”字,暗指白燕。最后两句有些寓意。

这两首有同有异,相同的如时大本的“春社归”同袁海叟的“旧时王谢”都点燕子,时的“带雪”“院月”同袁的“月明”“雪满”都点白,时的“鸥鹭”也点白。时的“江湖”与袁的“不向昭阳”都指在野。这是相同的。

相异的,如时大本的那些比较粘着的写法,袁凯没有。这两首诗都追求“体物之妙”,手法上看起来袁凯要比时大本高明些,但都没有什么寄托,就咏燕子这个题材而言,都不如张九龄的《归燕诗》。

张九龄在相,有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赠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李林甫曰:“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李林甫知其必退,忿怒稍解。(《明皇杂录》,见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

其实《归燕诗》可以看做张九龄的一首政治避祸诗。他以咏物手法,从海燕的微渺说起,实际是说自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的出身贵族。“泥滓贱”从燕子衔泥作窠来的,在玉堂的画梁上作窠,是指从民间来到朝廷作相。“暂来”表示只是暂时作相,不会久留朝廷。最后点明“无心与物竞”,意思是不想和李林甫争权,希望李林甫不要猜忌,不要中伤他。

这是有寄托的诗,唐明皇追求声色,怠于政事,大权已经落到李林甫等奸人手里,张九龄看到自己不可能再有所作为,所以写了这首表示退让的诗,透露出他退身自保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咏物诗的背景


王居卿在扬州,同孙巨源、苏子瞻相会。居卿置酒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而为咏杏与桃李皆可。”东坡曰:“可则可,但恐杏李花不敢承当。”一座大笑。

东坡云:“诗人有写物之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它物不可当此;林和靖《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绝非桃杏诗;皮日休《白莲》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决非红莲诗。”——《野客丛书》

其实这里说的是咏物诗的背景问题。桃杏所处的背景下,显然应该是和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相关,其秾丽鲜艳,繁花似锦,和“疏影”“暗香”无涉,更与“水清浅”“月黄昏”之类毫不相干,所以东坡要说“桃杏花不敢承当”,因其背景和神韵截然不同。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出自《诗·卫风·氓》),“沃”是叶子润泽的样子,形容桑叶,最为贴切。 
皮日休(也有人说是陆龟蒙)的白莲诗: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这里用月晓风清做背景,来衬托白莲的神情,其实和用水清浅、月黄昏来衬托梅花的写法是一样的,而“素蘤”“合在瑶池”,“月晓风清欲堕”,写得清丽超凡之姿,楚楚可怜,所以肯定是白莲而非红莲。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徊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以上两首词都是名家名篇,都是很好的咏物词,但写法各有不同。史达祖咏燕,正面写燕子,写它飞入人家时,度帘幕,入归巢;写它筑巢时,相雕梁,呢喃软语商量,写她衔泥时,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贴地争飞;写它归来后,栖香正稳。描绘燕子的动作、形态、声音,极为工细。不但写出燕子的形态,也写出它的神情。神情表现在燕子的风度上,像飞时的飘然,快捷,动作的清俊;又表现在拟人化手法,好像燕子极有感情似的,写它的软语商量,写它的爱什么和夸什么。最后,用高楼女子的孤独愁苦来反衬燕子的双栖和自由自在的飞行。

姜夔咏蟋蟀,不从正面写,而从侧面写,写环境,写铜铺,写石井,通过愁人的听蟋蟀来写。写声音像私语,像哀诉;写出听到这种声音的感觉。又写出一种气氛来做烘托,如暗雨,捣衣声,候馆离宫的秋月来烘托哀音。最后用小儿女之乐,来反衬有心人之苦。

这两首词,比较而言,史达祖能够刻画燕子,写得形神俱似,最后用关在高楼里的女子做反衬,比姜夔的一首写得生动而有含意,所以也更为传诵。

姜夔的《齐天乐》将蟋蟀和听蟋蟀者层层夹写,如环无端,亦是化工之笔。全篇写怨情,后半“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反衬手法最为入妙;用笔别有神味,难以言传。

但这两首词,还不算最好的咏物词。最好的咏物词,在刻画描写物的同时,也要把作者的人格写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进去。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写梅,也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的用典


咏物诗用典能贴切则佳,能用典切题而兼有意者则更佳。如白居易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两汉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李商隐的《隋宫》:终古垂杨有暮鸦,用隋堤栽柳故事;清·严遂成咏《桃花》:怪他去后花如许,记得来时路也无。用崔护重来事并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雅切活泼……等等,都是用典切题之高明手段。


长 青 嘉 宾 


周文彰 林峰 沈华维 熊东遨 刘庆云 孟祥荣 邓世广 沈家庄 宋彩霞 周燕婷 包德珍 丁欣 徐晋如 武立胜 何鹤 王逸群 张金英 刘安定 谢伯端 刘军 舍得之间 梁剑章 李建春 王骏 杭中华 陈宜浩 刘林平 徐官威 卫兆元 牟国志 曾颂平 曹新频 杨鹏飞 张宝林 陈志逵


长 青 凌 烟 阁 


马建勋 丁欣 谢良喜

长 青 诗 人 


厉有为 陶涛 高源 陈显赫 周兴海 张和平 黄湾 唐佩芬 庄毅生 彭定军 汪霞 赵秀敏 孟依依 王若峰 兰衣 华慧娟 熊玲燕 穿石 钟晓红 钱建淮 黎钢 蒋正华 任改云 周达 李唐瀚玥 唐石成 陶涛 王敏健 黄重远 张乐鹏 陈作耕 张效煌 郭力宜 邓荣森 庄重 石晓玲 王琼兰 许明 陈亚洲 丘尾菊 黄玉昆 蔡玲俐 张卓娜 姚作磊 李养环 马星辰 周金添 桐荫 邓玉水 李志刚 于景琴 曾凡荣 李乃祥 陈丽娟 冯小光 曾建华 刘永和 胡平 谭丽玲 江南柳 陈遇胜 周红平 盛月富 周海 白水 李宏伟 贾云程 张士平 陈耀辉 池雪平 吉增伯 胡光夫 姜祚正 赵俊辉 岳露 蓝健雄 向志六 陈林洲 王良明 黄桂珍 余寒生 建希 曹联华 胡红武 刘义军 钟茂荣 今剩叹 康怀军  周剑平 王友贵 魏俊山 周立军 杨忠明 范让能 李斌 郑志华 宁宏 陈讲一 韦秀孟 刘晓新 江杰 傅占魁 詹彩梅 曾继全 贺东东 孙胜权 陈秋红 羊志强 张学祥 邱俊标 楚雪 刘志祥 张小笨 黄晓华 张秋波 刘新颖 侯明浩 屠向云 吴地赐 王琳瑶 陆玉梅 宋玉秋 王萍 王传金 王井珍 周仰福 李玉芬 黄锡忠 李凡 卢敬兵 邹仲庆 赖炜周 凌小凤 黄毅 陶楚春 郑元久 陶一  邵玉婵 赵定国 赵军芳 李靖 颜景凤 陈富华 郭保登 杜元芬 任燕鸿 黄良基 林楚平 易不问 唐本靖 白车渠 高亮 疏影 占洁 温文元 由会娣 高云宝 刘雪涛 杨映琼 王文达 袁秀芬 冯品扬 程乐淦 黄文正 张刃 周山洪 史桂娟 林锡彬 蒋远翔 吕福祥 章育林 蔡锡平 程之桂 郝书许 王杰 李钰连 周立军 刘其浩 陈天培 刘建新 黄昆阳 姜晓玮 万静 侯明浩 刘义江 宋力 梁莉萍  彭更申 刘英凯 齐凤莲 唐争艳 张帆

长青诗社2023年度

17本重点图书推荐




上下滑动点击17本图片

陶涛《菩提园诗话》78元/本


朱安群《莲塘诗话》48元/本

徐冰云《心香楼诗话》65元/本

余德予《扶轮楼诗话》50元/本

刘万专《今剩叹诗话》 58 元/本


《琴横碧海起弦声》 18 元/本

《望月怀远》78元/本

高源《听涛阁诗话》 78 元/本


《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第六届诗词楹联大赛作品集》 88 元/本

厉有为《悟牛斋诗词选(卷五)》

陈耀辉《岁月流徽》60元/本

陈遇胜《诗词配曲》60元/本

庄毅生《流岁清疎》60元/本

曾凡荣《十美堂》60元/本

蒋正华《一瓣花开便是春》60元/本

侯邦栋《诗韵鹏城》60元/本

刘志祥《儒侠次韵集》60元/本






温馨提示

如需要购买以上书籍,请按上面的二维码支付(1本不包邮;2本以上包邮)。快递联系人:庄重常务副社长13570839603。谢谢支持!

本期编辑:唐石成

长青文史
《长青文史》公众号着重发布文史类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