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中国唐宋茶器与茶艺:“走进中华文明”专题讲座

民生   2024-11-10 10:39   浙江  



2024年10月22日,“瓷韵流长——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开幕。作为本次交流活动的两个平行分会场之一,当天下午,“陶成雅器 瓷语千年——走进中华文明”主题人文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河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保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协办,曲阳县人民政府、北京世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在曲阳设立主会场,在日本东京、大阪设分会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主任、艺术家白明受邀以《中国唐宋茶器与茶艺》为题作专题讲座,并与日本分会场青年交流答问。近百名中日两国青年学生、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参加活动。


本推送根据讲座录音整理成文。让我们穿行文化的河网,一起走进茶和瓷的世界。















从茶出发,对中日陶瓷、东亚文明以及我们生活方式的相互了解可能会带来另外一种认知的角度

中国是最早的发明茶的国家。茶最早是作为一种药物出现的,从药用发展到养生,我们的祖先发现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通过品饮,吃进我们的身体里,不仅是有了生命的养益,同时因为这样的茶和这样的器,与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文化教养产生了深刻的联系,我们吸取着茶的养料。

当茶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形成信赖,形成讲究,有了礼仪,有了规范,有了传承,有了发展,物质就超越了物质的局限,进入了文化史、生活史、人类史的更大的空间里面。

世界上的很多民族都喜欢喝茶,但是中国作为茶的源发国家,它的文明系统所带来的一切讲究,我们可以追寻得非常遥远。今天我们就局限在唐宋,这样一个回顾起来非常重要的时代,来领略茶是怎样催生了那些围绕着生活方式所诞生的器物,这些器物有什么讲究,有什么用处,在文明里提升了什么?到了宋代,我们又是怎么样对待茶的高低品评,并在陶瓷的器物之中不断改变,融入到茶的世界里。唐宋之后,通过中日千余年的交流,特别是鉴真和尚东渡,将茶文化普及性的带到了日本的国土上。


中国用青、白、绿、红、黄、黑六种颜色来区分茶,六种颜色之下几万个品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因为有六色之差,茶就一定会催生不同的器物来适合各自的审美。

我们回到唐宋,靠什么来了解茶?

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许许多多流传有序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都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我一再强调,图像传递的真实的时代信息的能力远远大于文字,因为文字是表达情感的,后世的记录有可能是对前人记录的某种的修饰和改编。只有图像是超越于情感,最真实的传递那个时代气息的。


唐宋时期,茶是无处不在的,不仅是贵族,不仅是文人,普通人也借助茶来感知这种植物的叶子给我们带来的口感的享受,再慢慢地提升到对生命的觉悟。通过茶、通过水、通过器物,我们在向美、向礼仪、向思考,向对生命的膜拜,然后追忆遥远,通达永恒的自我境界。

宋摹《萧翼赚兰亭图卷》所示唐代煎茶法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为茶呈现如此豪华、富有尊严、充满神往,充满想象力和实用审美的设计能量


唐代陆羽的《茶经》里记录过一整套中国人饮用茶所使用的器物,但是有许多人都在质疑《茶经》是唐代的真实记录吗?

上个世纪末,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倒塌,考古人员发掘了地宫,竟然发现了一整套御赐的茶器,对应着陆羽《茶经》里的一切的图像和文字记录都极为吻合。因为有了这样一套的茶器的出土,证明了《茶经》里面的所有记载,所有的讲究,包括对茶的描述,对水的评论,对器物的描写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和我们今天通过文字去了解唐代的最好的渠道。



法门寺出土茶器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器
鎏金鸿雁纹云纹茶碾子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宋时候的喝茶习惯跟我们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最流行的喝茶方式,是采来以后蒸,蒸了以后捣,然后结成小饼。喝的时候就要拿着这个金属筷夹茶在火上灸,烤掉了水气以后茶饼就松了,再在碾子里面碾成粉末,放到碗里面用倒一点点开水搅成膏状,然后再用沸水冲,再用茶筅打,要把绿色的茶打出白沫才是最好的茶。这就是兴于唐盛于宋的点茶。

宋 建窑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一种器物的流行是跟审美和生活习惯相关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习惯整体加以思考和研究,就是文化


为了更好的体现茶的白沫,黑色的建阳窑的盏才在宋代大量的流行,成为我们喝茶的茶碗。

除了御赐的金银器,社会上使用最广依然是陶瓷茶器。中华民族不仅发现了茶,也为世界贡献了瓷,而且不仅贡献了瓷,还从瓷的出现那一天起就一直领先世界。

虽然由陶变成瓷看上去只是烧成温度高低的问题,但是它要解决一系列的认知问题,一系列的原料问题,一系列的烧造技术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今天我们可以把热量通过管道,安全洁净地输送到每家每户,但那个时候没有。所以窑炉的先进不仅能造就陶瓷的文化,也代表了那个时期一个族群智慧和力量的高度。如果窑炉发达,金属器物和兵器的生产能力也一定发达,它是一个整体。

陶和瓷的一字之差,不亚于从农耕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的巨大跨越,意味着颠覆性的科技进步。中国也由此成为了瓷的国家,中国对瓷和瓷的理念与审美的贡献可以写成一本无比宏阔的书

唐 越窑青瓷扣银注子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中国从东汉出现了青瓷之后,青瓷成为了西方在丝绸之路交往中认识中国的非常重要的器物,他们是借这些器物想象大唐的气度。器物带来的审美想象会惊人的符合那个国度的文化气质,瓷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浪漫、神秘、先进、富庶的印象,中国是激起了一切看到这些陶瓷的人族群向往的国度。

唐、五代茶碗



器物文化的不断地发展,是中国农耕时代伟大的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这是我们今天仍然能看到的一部分唐代的茶碗,有一些有托,有一些没有托,有些有把,有些大,有些小,有的厚有的薄……所有的这些不同,首先满足的功能是品饮,是为了方便去喝,但是在喝的过程之中,它要解决美的问题,要解决你享受过程之中的怡情问题。不同的茶碗,不同的茶,表达了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教养,不同的追求,通过使用这样的器物,也能折射出主人的操守和情感。

不同的器物就是不同的审美观。同样是青瓷,大家就明显可以感受得到,细腻的、文雅的、朴素的、坦荡的,都折射着一种生活品质和主人的审美观。既然这个东西能代表人的追求、想象和审美,那就可以想象得出那个时代为了喝茶,大江南北的陶瓷艺人,白天黑夜的生产完全不同的茶器,因为只有生产不同的茶器,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所以我们谈茶和瓷也是在谈社会发展、公平交易和丰富性选择。结合到对待器物的角度,你就能够在大脑里想象出唐代,以茶器组成你心目中的大唐气象。当然,要想更完整地理解璀璨的唐代,还要对唐诗和唐代的书法有更多了解,这些后来都影响到了日本的整体文化的发展。

五代 定窑白瓷执壶 浙江省博物馆藏



茶的味道其实就是人生


中国的茶艺到了最后喝那一口茶之前,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那个才是茶艺的开始和过程。

烧水的时候,真正的茶人在安静地倾听水的声音。从水慢慢的烧热,慢慢的加温,传来鱼子泡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响,就像风吹进松林,海浪拍向崖角,当它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突然间平息了,因为它烧开了。这多像人!只有活泼的少年声音很响亮,带着无限的期待。

陶瓷艺术家可以一辈子安下心来做陶瓷,因为他可以靠美好的陶瓷换来一切他的生活所需。同样,我种了一款好茶,提供了你们喝不到的味道,让你们体会生命的感受,我就靠这个好茶可以换来我的生活所需。农民种好田,天地赐予,手工艺人做好你的手艺,拿手艺换取更优质的生活,这就是精细分工,穷尽毕生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途径。

活动在日本设立分会场



自由才是茶的核心美学


中国的茶道有讲究,但很多人忽略了中国的茶艺有自由,有人的自由——有尊严的自由,有率性的自由,甚至可以说有无知的自由。自由才是茶的核心美学,因为它彰显了个体生命的独特。中国通过茶给世界贡献了多少好的作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向世界无声地传递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也让陌生人通过它想象这个民族的神秘和浪漫,以及那个时代的高雅与讲究。


如果不喜欢喝茶,很难做好茶器,要把茶器做好,必然要学会喝茶。

其实每个茶碗就是一个生命,它们一点点样子的不同,就是不同的时代的伟大突破和审美先锋,因为不同才构成了文化的丰富性,才构成了茶的世界里面的丰富多彩的基因。

宋代茶碗

定窑茶碗


宋代是理学和器物文化的高峰。


大家可以看得到,这里有汝窑、定窑、吉州窑、建阳窑、钧窑,还有哥窑等等,如此丰富多彩的器物都在为喝茶极尽全力,由此也让日本的后来者向中国的茶道学习,诞生了他们了不起的茶道文化。在中国的明代中晚期,日本有了丰臣秀吉和千利休,他们把日本的茶道从严格向中国和朝鲜学习慢慢地融合了日本文化,形成了值得骄傲的一个系统。千利休师从武野绍鸥,绍鸥又源于村田珠光,“茶道”一词就始于村田珠光,他的四字箴言“谨、敬、清、寂”演变成千利休的“和、敬、清、寂”,我们可以将这几个字视为日本茶道的精神。村田珠光不仅是“茶道”的命名人,他也开创性地将“物哀”融入茶道中,千利休又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朝鲜茶碗


日本陶艺审美的两个源头


中国的陶瓷先影响了朝鲜,朝鲜的陶工做了一种碗叫井户碗,随着朝鲜陶工进入了日本。中国的茶碗和朝鲜的井户碗,一个是贵族的,来自大唐,一个是民间的,来自朝鲜。大家可以看得到朝鲜和日本的作品明显的比唐宋的要质朴,大家也要清楚,朴素不是工艺差,朴素是一种审美,材料和工艺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它恰当,恰当就是最好。

正因为日本向大唐学文化和礼仪,也向朝鲜学习对泥土的认识、对窑炉的认识和对茶的认识,所以他们形成了两派,一派就是以天皇和贵族为主体的追随大唐之风物,把一切高级的都叫“唐物”,另一派追随禅的恬淡物哀,尤其是自从近代日本有了“民艺”这个词以后,在茶道里重新将井户碗当做神品。在审美的朴素和高贵之间,日本的陶瓷文化快速发展,而且也形成了它独特的世界影响。


日本至野茶碗

黒楽茶碗  长次郎Chojiro 16世纪 日本 山桃时代

樂茶碗 銘不二山木弥光悦 17世紀

2018年1月21日,艺术家白明在日本高台寺月真庵


我们的文化几乎是没有隔阂的


我要借助今天这样一个中日陶瓷文化交流论坛,谈陶瓷、茶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国际交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两个国家看到的日月一样地照耀着我们。

同处在东亚文化圈,我们的文化几乎是没有隔阂的,不仅在历史上没有隔阂,到今天也很密切,礼仪、文字、生活方式、饮食服饰都有长期交往的痕迹。

今天我们在会场里看到来自中国几大窑口的陶艺大师,还有日本陶艺家带来的作品,没有谁会觉得很陌生,甚至可以从日本的京烧里面看到中国明清的艺术形式,他们的烧造方式我们也会,我们原来已有的烧造方式他们也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陶瓷在日本的普及程度,以我最近几年的考察,我认为比中国还更广泛、更普及。我去许多日本朋友的家里,小小的一个空间里茶具有五六套,这在中国都是少见的,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要体现在民间的生活细节里

白氏茶碗 上虞青创作


我认为中日文化的交流没有门槛,因为这个两个国家在血脉之中对文化的认知,除了有一点点倾向不同,大体上是一致的,包括我们的审美的表达惊人的一致,看日本的书法、绘画、陶瓷,哪一个不是受了中国的影响,又慢慢出现了自己的风格。

向中国学习园林,日本走得更极端,才有了枯山水,所以我们今天谈的不是比谁更先进谁更优秀,而是谈文脉相承的两个国家情感深处的共通性。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在他们的文化中发现我们,在我们的文化之中也能看出他们的样子。自隋唐之后,我们为他们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他们在消化了中华文化文明之后,也形成了他们的文化,在近代又反哺于我们。

我们靠得这么近,只有永远的友好才能为我们的历史和将来负责,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在文化的发展之中把民间的力量扩展的更大吗?



讲座现场


为什么我会对陶瓷如此倾注热爱,不仅是因为我的专业是陶瓷,更主要的是陶瓷和茶给予了我许许多多了不起的回馈,它带着我一起改变......


我之所以选择茶器与茶艺的主题,是因为我太多的享受了茶赐予我的诸多好处,我享受美茶就必须享受自己创造出的好茶碗和茶器来盛装这美雅之液。如果我不做我自己的杯子盛它,我觉得有愧于那些生机勃勃的茶,有愧于那些给予我启迪的植物的叶子。

不同的茶碗可以喝不同的茶,可以衬托出不同茶的品质和性情,也可以让我们在三尺茶台的小小空间里看到它们,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然后让我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巨大安慰。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我并没有思考,我也没有创作,我进入了伟大的修行。


白氏杯



图文编辑| 忻省江

上虞青
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世界青瓷之源,中外交流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