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我要去做点什么。”带着这样的愿望,2015年,肖若澜报名参加了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
穿越两千多公里,肖若澜从厦门来到海原县高级中学。她发现,这里和想象中“有点不一样”:学校里的硬件设施样样齐全,就是师资力量有限,尤其是英语教学力量比较薄弱。
肖若澜在海原县为学生们上课
肖若澜主动请缨,教初一年级8个班的英语口语。
“What's your name?”
肖若澜在初一(4)班教英语口语时发现,孩子们整体比较腼腆,她用英语提问,有部分同学根本张不开嘴回答。尤其是班长,是个小女孩,坐得非常端正,听得也非常用心,但每次提问她都脸憋得通红想回答,但就是发不出音来,只能迷茫又惊慌地看着肖若澜。
肖若澜耐心的引导,用眼神温柔地示意别紧张。一段时间后,班长终于能够连贯地用英语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其他同学也深受感染,“My name is……”这个班里的回答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响亮。
在和高二学生的相处中,肖若澜发现部分学生临近高考反而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学着学着眼里都没有光了。于是肖若澜和其他支教老师们为高二年级开了一节关于梦想的主题班会,他们为学生分享自己上大学的感受,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大学。
“我上了大学感觉人生才刚开始”“上了大学后我见到了很多名人”“上大学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老师们分享了自己上大学的感受和拍摄的照片,台下的学生们逐渐眼含热泪。
“当时没有经验,没有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但是我们能看到他们眼里的迷茫逐渐消失,眼里的光又回来了。”肖若澜知道,一次班会可能不会影响他们一辈子,但也能点亮一盏灯,让他们看清眼前的路。
肖若澜在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为学生们上课
如今,肖若澜已成为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的老师。“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做才能在学科知识上引领和支持学生?如何做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并实现理想?”她说,如果能带着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再回到海原,我会比当时做得更好,也会告诉他们:未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一定要做眼里有光的奋斗者。
转载自宁夏日报
作者 | 何婉蓉
编辑 | 申昱
责任编辑 | 林衍含 唐晓宇 申昱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