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和县旧县镇郊区,排列整齐的一栋栋“小房子”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智能菇房大棚,用来培植红托竹荪等菌类作物。
不久前,百麓提供的2毫升共计3支菌种冻存管搭乘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完成了首次太空遨游。
11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旧县镇的太和县食药菌科技产业园,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走进百麓公司用来培植红托竹荪的智能菇房大棚里。
“要是早来两天,那场景绝对令你震撼,”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注意到,在大棚内钢架上堆积的营养土上,零星散布着一个个类似鸡蛋大小的物体,这便是百麓精心培植出的菌种——皖荪三号。
百麓公司相关负责人冯耀东说,上一轮的采摘期刚刚结束,新一轮还在育苗中,如今正处于竹荪的“空窗期”。在冯耀东的手机相册里,记者见到了不久前大棚里竹荪蓬勃生长的场景。一排排鸡蛋状的竹荪将营养土挤得密密麻麻,据介绍,这就是皖荪三号成熟采摘前最后的样子。
在留存用来展示的样品筐中,记者见到了部分被采摘下来的竹荪。这些菌菇呈乳白色,网状的裙状菌丝从菌盖向下铺开,如同身披婚纱白裙的新娘。冯耀东介绍,皖荪三号的学名为“红托竹荪”,因根部生长时为红色而得名。
红托竹荪口味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雪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自古就有“草八珍”之说。此前,国内只有云贵等南方山区出产。经过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上海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百麓创新应用“互联网+智能菇房”自主研发生产,将红托竹荪请出大山,如今出产的红托竹荪已经至第三代,即皖荪三号。
2018年6月,随着百麓在太和县成立,全国首个红托竹荪智能化菇棚随之落户太和。
这家致力于打造专业从事食药用菌、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外向型企业,以太和为中心,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全国布局。截至目前,公司已经设立了包括贵州黔西南州、宁夏石嘴山市、合肥蜀山、山东日照等地共11个生产种植基地。
百麓以红托竹荪和蛹虫草两大产品为主,目前,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体系认证,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突破红托竹荪液体菌种难题,拥有“皖荪一号”、“皖荪二号”、“皖荪三号”菌株知识产权。除红托竹荪外,还有蛹虫草、羊肚菌、桑黄等10余个珍稀品种,形成多元化多品种战略格局。
今年9月27日18时30分,是令百麓员工们激动的时刻。由百麓提交的红托竹荪菌种冻存管,搭载中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10月11日10时39分,在太空遨游了两个星期后,这批标记“红托竹荪”字样的冻存管随卫星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着陆回收。
在公司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先后遇到困难,但令百麓人欣慰的是,除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外,阜阳金融机构也及时伸出援手,助力公司发展度过难关。
太和县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680亩,主要包括智能菇房种植区、大型标准化菌棒厂、现代化实验室、养菌车间、发酵堆料场、有机肥厂、食品加工厂、 科研办公楼、菌种基因库、功能性食品加工厂、冷链物流中心、学农教育基地等,集产学研用于一体。
由于项目投资投资大、资金周转慢,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百麓公司法人王跃霖。邮储银行太和县支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得知信贷需求后,主动上门服务,了解百麓公司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成功为百麓发放贷款,助力该企业做大做强食药用菌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添薪赋能。
为更好发挥乡村振兴中的金融力量,邮储银行太和县支行不断探索,结合辖内资源禀赋实际,精准投放信贷产品,进一步探索本土化、多元化、高效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不断将服务融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让金融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厚度和广度,努力为太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
文字:全媒体记者 任刚
摄影:王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