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养老观念与实践。通过深入探究智慧养老的现状、实践、问题及反思,提出对这一主题的看法,并期望能引发更多人对智慧养老的思考与关注。
现状:科技赋能养老
智慧养老,简而言之,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医疗、照护、社交等多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目前,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已经十分广泛,从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到远程医疗服务,再到社区智慧养老平台的建立,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某些智慧养老社区通过安装智能门禁、紧急呼叫系统,实现了对老年人的全天候监护;同时,智能机器人不仅能陪伴聊天,还能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健康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无疑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智慧养老发展阶段
整体看来,智慧养老行业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启蒙期(2011—2016年)、探索期(2017—2022年)、成长期(2023—2028)、成熟期和涅槃期。最后的涅槃期一般也称为衰退期,在这里用“涅槃期”是希望智慧养老届时能够涅槃重生。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已度过启蒙期和探索期,现正处于成长期。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的文件和全国老龄办公室发布的《全国老龄办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都是扶持智慧养老的行动计划,恰好规定了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017年和2022年。因此,我们将其作为探索期(2017—2022年)的时间区间,希望从2023年开始,智慧养老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会慢慢清晰,从而进入智慧养老产业的快速成长期,再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可能进入智慧养老产业的成熟期。
实践:创新与挑战并存
在实践中,智慧养老展现了其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老年人的健康风险,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另一方面,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由于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如何让他们安全、便捷地使用这些智慧产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曾走访过一个智慧养老示范点,那里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然而,也有老年人反映,复杂的操作步骤让他们感到困扰,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这说明,技术的创新必须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国内智慧养老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养老服务智慧化得到长足发展,在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呈现出服务群体扩大、服务内容多元、服务方式智能等特征,在引领全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窗口作用。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杭州和湖州为例,展现我国城市智慧养老的创新实践。
智慧社区养老:湖州市吴兴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湖州市吴兴区属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截止2022年底,全区60周岁以上老人人口数达12.88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8.4%。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形势,缓解老年人需求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供给不平衡日益突出的矛盾,区民政局投资1600万元,总建筑面积3186平方米,打造全市首个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中心于2019年开始筹备,2020年投入运营。中心建有养老顾问、托养区、康复室、老年食堂、老年电大、阅览室等功能区。
中心以“政府+市场”的方式,采用政府扶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入智云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信息中心运行和日常维护工作,中心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引入先进智能化软件设施38项,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康复护理、家庭支持、托养服务、心理疏导、康复器具租赁、老人身体评估、文娱活动、智慧养老等30多项服务,形成了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养老服务格局,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要。
一是数字化打造全周期服务。开发健康态势监测平台,对104661名老年人的基础档案、就诊记录、服药规范等医疗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对部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试点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数据回传、自主分析,实现预警“双端提醒”(医生、老年人)和及时干预。对12.53万老人基本信息、养老服务人员信息、养老服务设施信息等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推送为老服务信息,逐步实现养老服务全景整合及全景数据大屏展示。
二是线上线下推进全链条追踪。通过老年健康态势、生活需求等“云健康”大数据分析,规划设置线下“便民云诊室”和“云”药房。简易设备轻松操作、轻松取药;老人可在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远程全过程记录、诊疗全过程跟踪、就医全过程指导,与专家云上“面对面”,在高效便捷基础上实现了精准治疗。
三是多渠道提供全天候保障。开通12320健康服务专线和12349社区养老服务专线,以“一键拨号”形式,为辖区老人提供预约挂号、家庭医生咨询等健康服务和养老政策、养老服务需求等咨询推动服务。安装“一键帮”的老年人只需要按下家中的按钮,需求便会响应到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再由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所需的服务。健康专线服务已贯通市域内21家公立医疗机构、5家优质民营医疗机构资源和14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社区养老服务专线2020年服务13万余人次。除健康热线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嵌入智慧养老平台数据信息,融入电脑端派单系统、手机端微信小程序和电视屏幕端展示界面3个端口,满足老年人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拓展远程提醒、动态监测、自动报警和自动记录等养老监管服务功能,60%以上中央老年食堂安装智能服务系统,100%实现实时跟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情况。
智慧机构养老: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
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位于上城区,占地面积169亩,设计床位2000张,是民政部首批确认的公办养老改革试点单位。三福院于2014年开业,具备颐养、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内设八大园区,接收杭州市常住户籍75周岁以上自理老人及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目前入住老人近1200人,需要护理型占比60%。
作为浙江省“智慧养老院”首批试点单位,杭州市三福院采取“智慧终端+应用场景+数据展示”的方式建成全国首家数字孪生养老院,集成提供全要素数字化表达、动态三维呈现、智能决策支持、仿真模拟推演。
一是智能画像精准服务。针对入院老年人打造“从入院到离院”的全周期电子档案,详实记录入住评估、护理服务、康复治疗、点餐购物、社交学习等信息,通过大数据整合、提取、分析,形成精准的“人物画像”,为老人提供颗粒度更高的服务供给,促进“人找服务”换挡为“服务找人”。
二是智能人事数字管理。市三福院内现有员工300余名,其中一线员工占九成。传统管理模式下,人事管理重垂直用权,轻平行沟通,各科室、班组间在制度执行、规则运行上普遍存在壁垒和盲区,既增加内控成本,又容易引发矛盾。通过员工全周期应用,形成全院员工入职离职、定岗调岗、出勤请假、考核薪酬等共享数据库,并可从年龄段、专业度、薪资比等多层面进行动态分析和转化利用。依托智慧人事进行流程再造,将原先14类碎片化工作,合并为7个责任清晰、链路流畅的工作闭环,有效降低运行和沟通成本。
三是智能决策精细管理。市三福院地域面积广,院内楼宇多达32幢,现有设备设施14类、3900余件。长期以来,巡查、保养、维修等常规工作挤占大量时间和人力,同时存在精准度不高、数据反馈滞后等问题。通过设备全周期应用,将设备启用、维护、停用等关键节点纳入“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并依托数字驾驶舱进行三色图像呈现,系统自动开启维保提醒,督促工作人员定期更新记录,及时上报异常情况,有效减少突发性故障。2022年,市三福院在线维保记录近2万次,设备维护类人力费用支出缩减10万元,维修费用支出较上年度下降11%。
智慧医养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医养护综合体
截止2020年底,浦东新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2.78万人,占总人口的32.9%,部分街道的老龄化率甚至接近40%。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浦东新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互联网服务全覆盖”的模式,以医联体牵头医院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延伸,建立医养护综合体,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乃至医疗服务等全梯度、全方位、全周期的照料需求。
周家渡医养护综合体位于浦东新区邹平路,于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是浦东首家“医养深度结合的综合体”。周家渡医养护综合体由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邹平分中心、周家渡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周家渡养护院等三家单位组成。在综合体内,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构建了全方位、梯度式的养老结构,提供差异化服务。
综合体设有老年护理床位203张、养护床位342张、安宁疗护床位10张,基本满足周边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综合体不仅能够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文教体娱、紧急救助等各类服务,更重要的是综合体集成各类科技设备、配置5G网络环境,构建了社区智慧养老数据中心,设有“互联网医疗云诊室”。社区老年人可前往服务中心“健康小屋”进行身体体检,拿到报告后至二楼的“云诊室”,提前一天预约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上传体检报告,通过手机即可让医院远程问诊,不需要前往医院。老人在这里建立包含基础数据、慢性病情况的健康档案后,可以通过远程咨询平台连线大型医院的远程医学中心,获得报告解读和健康咨询等服务。互联网医院可以直接医保结算,药品快递到家,涉及的老年人互联网就医费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支付就诊费、药品费或治疗费,无须额外支付费用。
问题:技术鸿沟与隐私安全
智慧养老的发展过程中,两大问题尤为突出:一是技术鸿沟,二是隐私安全。技术鸿沟主要体现在老年人与年轻一代在科技应用能力上的差异,这导致许多智慧养老服务在实际推广中遭遇障碍。而隐私安全问题,则是因为智慧养老涉及大量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一旦数据泄露,将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我了解到,一些智慧养老平台因缺乏有效的数据保护措施,导致老年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智慧养老的健康发展。
反思:以人为本,平衡发展
面对智慧养老的现状、实践与问题,我认为,未来的智慧养老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发展。首先,加强老年人科技教育,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缩小技术鸿沟;其次,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老年人信息的安全与隐私;最后,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市场效能
当前,在老年服务业中,政府“兜底”、市场发挥作用的状况显著,虽然养老服务平台拥有多元的功能,但其服务群体以政府“兜底”保障为主,具有浓厚的福利色彩,市场化的服务群体多未被纳入智慧养老的用户池。而随着老年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降低智慧养老产业的福利性,将兜底的、基础性的养老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与市场化的、多元的养老服务加以区分是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完善的智慧养老产业要建立在市场化、供需均衡、充分竞争的基础之上,而非国家的行政干预与政治取向。智慧养老要走出政治、政绩、政府主导的思维模式,转行政主导为引导,一方面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另一方面对相关利益部门进行改革,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分控制与对市场行为的扭曲。
在明确智慧养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
首先,明确智慧养老产业的内容。智慧养老产业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制造;另一部分是涉及养老的相关服务,同时,智慧养老产业以养老服务为核心、智能产品为基础、养老地产、旅游等为补充,并在产业内部形成不同层级的消费品,兼具特殊性、综合性、市场性、复杂性、营利性等特点。
其次,实现成本与收益的均衡。搭建智慧养老系统的技术研发投入大,成本高,回收慢,因此,政府要通过扶持和补贴政策,协助智慧养老的市场化发展,智慧养老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行业间要均衡发展,加强产业协同创新,降低产业运营成本,提升产业运营效能和整体效应。
再次,合理认识与应用技术。技术的创新应用是达成智慧养老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智能技术的定位是催化而非替代,其作用在于捋顺养老服务的体系机制,发挥桥梁作用,将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有机嵌入网络,增强养老服务网络中的弱关系,唤起养护医服务供给主体的意识自觉,促进信息流动,协同高效提供养护医服务;同时促进百姓诉求的充分呈现,最终实现线上线下、社区、家庭和个人、软服务与硬体系的结合,实现智慧养老的目标。
最后,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制度的健全、平台的完善,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用户整体图景的洞悉,对于用户之间的需求与差异的感知,对于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衡关系的掌控,最终实现智慧养老产业的良好发展。
【考察时间】:2024年12月22日—27日
【考察地点】:日本 名古屋-大阪
【参会对象】:乡村振兴项目开发方、农业开发、地方龙头企业、文旅集团、文旅平台、地方政府发改委、文旅局、卫健委、民政局、老干部局相关部门;地产、物业、保险金融、养老、大健康、文旅康养、老年大学、旅行社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层管理人员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报名电话】:176 0065 5161 魏老师
【考察特色】: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析+模块总结
往期日本现场照片展示:
农文商康旅项目知识干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振兴/康养文旅、田园小镇项目顶层战略、产业IP、一体化内容设计精彩案例解读等。精选标杆案例、体验最新内容,从综合体运营到业态创新共同到一线学习、思考、收获,截至目前已更新600多节专业课程。
农文商康旅项目知识干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振兴/康养文旅、田园小镇项目顶层战略、产业IP、一体化内容设计精彩案例解读等。精选标杆案例、体验最新内容,从综合体运营到业态创新共同到一线学习、思考、收获,截至目前已更新600多节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