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校地合作再“上新”!11月27日,在2024年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论坛科技分论坛暨第四届珞珈山街“科技创新在珞珈”论坛上,武昌区珞珈山街道与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武昌区珞珈山街道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论坛由武昌区人民政府、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指导,武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武昌古城文旅集团共同主办,以“加快推动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为主题,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路径。
活动现场,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姜卫平教授详细讲解了武汉大学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与成果。武昌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科·武大”智谷的发展优势及空间建设情况。中科·武大智谷积极盘活科创大厦、嘉嘉悦大厦、阳光大厦等现有产业空间,重点推进小洪山科学城、中科武大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珞珈北斗创新港等高品质科创园区建设,成为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维智科技创始人、知卓资本董事长陶闯就《智能时代下的创业创新机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来自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四位专家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
现场签约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作为中科·武大智谷建设主要区域,武昌区珞珈山街道与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签署合作协议。作为签约方,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结合校友研究的发展方向,比如生命健康、北斗应用等领域,让更多科研项目能与本地经济结合最终落地,整合更多的资源推动、助力本地企业发展。
为何能在珞珈山街道开出“科技之花”?原来,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坐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两大国家一流科研院所,基于地缘优势以及周边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布局小洪山科学城、珞珈北斗创新港等产业空间虚位以待,孵化培育开普勒、鸣飞伟业等一批企业就地产业化示范引领,重点实施“零号员工”服务模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未来,街道将紧紧围绕武昌区委、区政府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在珞珈”的发展理念,依托中科•武大智谷空间载体,用好高校院所的学术资源、校友资源等,加快推动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近年来武昌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省创新发展大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锚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方向,发布实施了加快数字科创产业发展的“黄鹤楼星空计划”、加快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示范区实施方案,规划布局了“一谷一廊多带”数创空间、沿江绿色智慧交通经济带、环沙湖双碳经济带,依托区内高校院所优势学科,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着力建设一批产业楼宇、街区、园区,积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校区、园区、社区有机融合。
武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钱刚表示,环武汉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积极推动辖区存量空间腾笼换鸟,重点建设小洪山科学城、珞珈北斗创新港、中科武大协同创新基地,为学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开通“绿色通道”。
来源 | 武汉科技报
出品 |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