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面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勤务环境皮肤疾病防治研究所携手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儿科联合举办了“共同携手、知艾防艾”大型义诊活动。
活动当天,勤务环境皮肤疾病防治研究所负责人徐海环、妇产科负责人陈晓、儿科负责人张晶晶、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颜楠现场坐诊,前来义诊的人络绎不绝。专家向百姓宣讲艾滋病的危害、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有效防范,同时发放宣传手册、防艾安全用品,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专家说科普
LOVELY
艾滋病,也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狡猾而强大,它悄悄潜入人体,专门攻击免疫系统中的“守护者”--CD4+T淋巴细胞,逐渐削弱我们的免疫力,让身体变得不堪一击。
由于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所以在预防上我们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性传播的预防:亲密接触需小心,洁身自好,避免多个性伴侣,必须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其次,正确使用安全套。
母婴传播的预防:守护宝宝的健康,在怀孕前要做好相应检查。如果是怀孕后发现,要找医院专业人员做阻断治疗。
血传播的预防:不输来历不明的血液,使用正规、合格的血液制品。不静脉吸毒,不共用针具、剃须刀、牙刷等,不共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
关于艾滋病有哪些误解
LOVELY
误解一: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
1、一般的社交活动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等。
2、蚊子、苍蝇等昆虫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3、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因为唾液、眼泪、汗液、和尿液中不含艾滋病病毒,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共用健身器材都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误解二: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产生“蚊子叮咬传播艾滋病”的误解。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蚊子在叮咬的过程中,只会将其唾液注入人体的皮肤里,而不是将其吸到的血再注入第二个人身上。而且艾滋病传播是需要要达到一定量的病毒,才能使其感染,单纯通过蚊子叮咬或吸血这种方式是无法导致健康人患病的。
误解三: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然而不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准确地说,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误解四: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马上就能查出来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会存在一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常规的HIV抗体检测无法检出。一般来说,窗口期大概有1-3个月,所以,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不是马上就能查出来,但是应该尽快就医寻求专业指导。
高危行为后,及时阻断
LOVELY
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及时采取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暴露后预防(PEP):在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PEP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HIV的风险。需要尽快咨询医生并获取处方。
2、进行检测:在高危行为后,建议进行HIV检测。通常在感染后3周、6周和3个月分别进行检测,以确认是否感染。
3、保持沟通:与伴侣保持沟通,了解彼此的健康状态,必要时共同进行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艾滋病早已从“世纪杀手”转变为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传染病,只要做到早检早治,且终生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已能接近健康人的平均寿命。
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心医务人员也将继续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大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助力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共同担起防艾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通讯员: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