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必听的十部经典交响曲(上)

体娱   音乐   2024-01-30 17:19   美国  


交响曲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重要、最庄严的音乐形式之一,被认为是管弦乐队最高形式之一。自18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历代作曲家都一一接受了交响曲的挑战和洗礼。从最初的四乐章结构,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延伸并转变为无限的音乐形式,作曲家们在交响曲中倾注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理念、创新和叙事。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交响曲常常人以史诗般和戏剧性的感觉,同时还具有深刻的个人色彩。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仅选十部交响曲做展示也许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无可否认,这些作品都以最辉煌的形式展示了交响曲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们为大家精选的部有史以来最经典的交响曲,值得收藏起来,2024年慢慢听。



莫扎特:C大调第41交响曲


莫扎特的《C大调第41交响曲》,也被赋予了美丽的别名——“朱庇特”交响曲,在古典音乐史上独树一帜。它创作于1788年,被认为是这位天才作曲家音乐生涯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他最后的三部交响曲之一。

《C大调第41交响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在此部交响曲中我们已经看不到莫扎特受海顿影响和家庭经济因素影响的成份,它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
这部交响曲以C大调为主调,标志着它的庄重和光辉。它包含四个令人瞩目的乐章,每一乐章都展示了莫扎特对音乐形式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而“朱庇特”之名的引入,既是对罗马神话中最高神的致敬,也是对这部交响曲雄壮、庄重的音乐氛围的恰如其分的描绘。在这个作品中,莫扎特彰显了他对交响曲形式的完美掌握,通过卓越的旋律和深刻的结构,创造了一部音乐杰作。它也成为莫扎特留世的珍贵遗产,在古典音乐的发展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编号98)是其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于1884年至1885年之间完成,首演则在1885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
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充满力量、热情的作品,具有戏剧性和深沉的音乐元素。尽管中间的乐章中存在一些优雅、轻快和明亮的部分,但整体而言,这部作品表达了十九世纪尤为黑暗和深沉的音乐元素。作为勃拉姆斯最后一部交响曲,它可以被看作是对其音乐生涯的一种总结。
特别是在最后一个乐章中,勃拉姆斯通过音乐表达了悲剧性的情感。这一部分展现了哀乞、悲悼、绝望、失落、期待、无妄、愤怒、骚乱等多种情感,形成了一股强烈的交响浪潮,将对生命的内省推向极致。
与勃拉姆斯的其他三部交响曲相比,这部交响曲在性格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首先,它具有更多的忧郁色彩,被形容为“古典悲剧性”。其次,整曲采用了更为“古老”的手法,表现出勃拉姆斯一贯的典雅和古老的音乐风格。尽管初期可能未能得到普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接受并欣赏了这部作品的深刻和隽永之处。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是其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巅峰之一。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1785年,26岁的德国诗人席勒创作了长诗《欢乐颂》。第二年《欢乐颂》就发表在一本很有名的杂志《塔莉娅》上,它那具有世界友谊和理想主义的启蒙思想,立即引起了读者和众多的热血青年的极大关注。许多作曲家也曾为这首新诗谱曲,但都没有影响和流传开。1789 年,19岁的贝多芬在家乡波恩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了长诗《欢乐颂》,顿时热血沸腾,立志要为《欢乐颂》谱曲。终于在作曲家54岁的时候,完成了这部长达70多分钟的四乐章巨作。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

这部交响曲以其音乐形式的创新和对人类理想的表达而备受推崇。贝多芬在作品中融入了独奏、合唱和交响乐,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第九交响曲》的演奏时间虽然较长,但其音乐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经典之作。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新时代。在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浪潮正从文学、绘画逐渐涌入音乐领域,而柏辽兹正是这一时刻的巧妙逢迎者。尽管当时法国音乐并非以交响曲见长,柏辽兹却通过《幻想交响曲》打破了传统观念,证明了法国作曲家同样能在这一领域创造出卓越之作。

《幻想交响曲》背后的故事为这部杰作增添了一层动人的情感深度。柏辽兹的个人经历与这部交响曲的创作密切相关,将其作品提升到了一种更为个人化和情感丰富的层次。
1826年,柏辽兹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这标志着他音乐生涯的新篇章。对莎士比亚的深刻热爱在这一时期迅速萌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之源。然而,注定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情感阴影的邂逅发生在第二年。哈丽特·史密森,那位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扮演朱丽叶的女演员,成为了柏辽兹心中的灵感之源和情感焦点。
这段单相思的经历深深地折磨着柏辽兹,他描述自己被“强烈的和不可抗拒的痛苦所困扰”,在这种情感的深渊中,他感到“不能睡眠,不能工作……”这样的心情饱含在《幻想交响曲》中,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音乐的抽象表达,更是柏辽兹个人内心的抒发。
三年的时光在柏辽兹苦苦思念中度过,而在1830年的罗马大赛上,他终于将这段内心的痛苦转化为音乐的壮丽之作。以《幻想交响曲》问世,柏辽兹一举夺得了大奖,为他赢得了音乐界的赞誉与认可。这部交响曲不仅是对于个人爱情经历的深刻表白,更是柏辽兹音乐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在《幻想交响曲》中,柏辽兹倾注了对哈丽特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沉思,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曲情感的交响诗。通过音乐,他表达了对单相思的痛苦、对爱情的追逐以及心灵深处那种无法言表的情感。这部作品的创作既是柏辽兹个人经历的真实反映,也是他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贡献,将个体的情感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中,使得《幻想交响曲》成为了一首充满人生故事和情感历程的不朽之作。

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让·西贝柳斯是芬兰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不懈努力,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其中以七首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这些凝聚着浓厚民族精神的作品,奠定了西贝柳斯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地位。


《D大调第二交响曲》创作于1900年至1902年之间,由西贝柳斯亲自指挥初演,是西贝柳斯交响曲中最受欢迎和最常被录制的。它的编排比第一交响曲更加巧妙。形式观念更加成熟,斯拉夫的阴郁暴力被更古典的触感和光芒所取代。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和最后乐章英勇而乐观,正是1902年俄罗斯压迫时期芬兰民众所需要的。第一次公开演出巩固了西贝柳斯作为民族英雄的声誉。很快这部交响曲在国外也广受好评。西贝柳斯自己也说:“我的第二交响曲是灵魂的忏悔。”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受到勃拉姆斯和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影响,但也鲜明地体现出西贝柳斯的个性,有人将它称为西贝柳斯的 “田园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非常欢乐,其清晰而独特的魅力代表了西贝柳斯的作曲风格,同时也散发着芬兰的灵魂,田园气息贯穿始终。从第一乐章的水波和双簧管的鸣叫,到第三乐章的奔流,再到激动人心的英雄主题,以及最后令人头皮发麻终曲,这部作品真正俘获了芬兰人民的心,并成为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另外五部经典交响曲,敬请期待!

诗篇106:3 |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Blessed are they that keep judgment, and he that doeth righteousness at all times.


© Copyright

慕溪之家作品 | 聆听古典音乐 | 尽情分享朋友圈


慕溪音乐之家
我们提供专业的小提琴/钢琴培训课程,帮您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让孩子从小学会演奏小提琴/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