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海沧区发布

时事   2024-11-08 12:12   福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市委同意,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近期请全市六区和6个市直主要部门出席,介绍各区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举措、经验成效。



今天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区政府区长黄鹤麟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眭国瑜

海沧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陈仲谋

海沧区政府副区长王继东

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




创先争优、走在前列

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区政府区长黄鹤麟介绍海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厦门发展,每逢重大关键节点都为我们指明方向,从在厦门工作时为厦门擘画15年发展蓝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厦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再到今年10月再度亲临厦门视察指导,都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厦门一以贯之的倾情牵挂和关怀厚爱。海沧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肩负着特殊使命和责任。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一路追风逐浪、勇立潮头,海沧从一个偏居一隅的闽南小渔村,蜕变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一流湾区。海沧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6个百亿台阶,从401亿元跃升至1010亿元,总量突破千亿、位居岛外各区榜首;财政总收入从124亿元增加到233亿元,人均GDP从11.7万元提高到16.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海沧的综合实力更强劲、城乡区域更协调、人民生活更殷实,奋力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当前的海沧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提升期、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期、城区港区建设发展提速期的“三期叠加”关键时期,我们将“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破”除机制障碍、“破”除顽瘴固疾,奋楫扬帆、赓续前行,时机已来,高质量发展正在“进行时”。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主要有五个特点


聚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海沧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09%,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5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企业技术中心(50家)等各类创新载体平台126家,现有44款在研新药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占全市比重超81%,九价宫颈癌疫苗等3款Ⅰ类创新药和1款改良型新药即将获批上市。加快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9家,境内上市企业数和总市值均稳居全市各区之首,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大关,连续两年受国务院通报激励,2023年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第42位。


海沧大桥(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聚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海沧坚持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涉台案件案款跨海峡便利支付等3项改革成果列入厦门综改首批全国首创改革举措。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始发于海沧的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开行1300余列、货值超300亿元,2023年海沧港区集装箱吞吐量916万标箱、占全省“半壁江山”,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9%。融合之路越走越宽,主动融入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拥有台资企业705家,成立全国首个涉台法庭和涉台检察室、落地大陆首家台资医院(长庚医院)、全国首创聘请台湾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日前,由海沧携手台湾同胞打造的原创情景组歌《开台王颜思齐》登上全省最高文艺殿堂——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展演,我们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全市首创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及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中心,扁平高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省药监局“一站一部两中心”在海沧落地,生物医药企业58个授权行政许可事项可在“家门口”办理;创新“八办”“五促”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项目前期工作平均用时较2022年缩短94天。


(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聚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海沧奋力打造跨岛发展标杆区,海沧湾新城、马銮湾新城、沧江新城、鳌冠新城连片成势、焕发生机。主干交通路网基本成型,海沧大桥、地铁2号线、海沧隧道等跨海通道与岛内一体衔接,15分钟内可达市中心。全覆盖推动9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投入资金超6.8亿元,一体推进环境优化、功能完善、产业升级、安全提升等工作,新垵、山边、渐美等治理成效获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宜居、宜业、智慧、和谐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连续17年全省第一,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从2012年的2.03倍缩小至2023年的1.61倍,洪塘村、青礁村、过坂社区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海沧区供图)


聚力生态优先和绿色转型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草木植城,国之富也。半城湖海半城绿的海沧,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5年蝉联全市各区第一,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空气质量优级率持续位列全市各区第一,新增园林绿地1143公顷,建成口袋公园27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1平方米,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绿化模范区”。深入开展环境治理,下大力气解决噪声、异味等群众身边环保问题,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碧海银滩”成为海沧最鲜明的底色。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聚力民生保障和平安建设

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海沧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七成以上。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网不断完善,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超8万个,中考成绩和学业评估值连续8年领跑岛外各区,获评省级“教育强区”。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开业运营,医疗卫生机构数增加至272个、实现翻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3.54张。村居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婴幼儿每千人托位数达4.28个、数量为全市最高。金沙书院开放纳客,全力打造海峡两岸人文新地标;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品牌成功打响知名度。平安海沧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获评“福建省平安建设示范区”。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以跨岛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以高品位文化展示海沧新形象,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努力为厦门探索试验、探路先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海沧力量。



会上

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

有答案了


去年海沧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请问今年主要做法有哪些?



海沧区政府副区长王继东今年,是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攻坚年,海沧区坚持“全域改造”与“巩固提升”相结合,围绕“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目标要求以及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五个亟需破解的难题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一方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域改造”的要求,全面启动锦里、贞庵、鳌冠、霞阳、祥露等5个剩余城中村治理;另一方面,巩固提升治理成效,继续推进渐美、新垵、山边、石塘等4个城中村治理再提升,坚持一村一策、因村施策,推动全域、科学、彻底治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做法有:


一是拆违治乱,强化空间梳理。海沧区始终坚持“三个一律”原则,对违章搭建属于占用集体土地、有碍市容观瞻、妨碍消防安全的一律拆除。今年,5个城中村累计动员群众拆违和腾让地块1412处,合计7.33万平方米,腾出空间12.02万平方米,为老人小孩活动场地、停车场、文体设施、广场绿地等公共配套以及产业发展留足了落地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如,霞阳社区结合闽南下南洋文化建设了文化休闲广场、贞庵村拆除破旧老边防派出所危房建设了游客广场。


二是提升产业,促进集体经济。今年,各村结合自身特色共策划了7个产业提升项目,涵盖集体经济项目、便民服务中心、商业街摊规点、停车场等类型。如,加大力度推进祥露社区集体经济项目祥禾广场招商,目前公寓出租率55%,商业招商率70%,从明年开始村集体可连续17年,每年分红300万元;霞阳社区正在推进综合型业态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增加年收入约3000万元;贞庵村策划培育岭上农贸市场夜市经济,预计可增加年收入50万元。


三是规范管理,化解租房矛盾。为整治个别“城中村”二房东的一些乱象,海沧区通过线上管理,全面掌握辖区内出租房、房东和租客底数,搭建了“村居、派出所、司法所”三级联动联调平台,成立了房东联盟、二房东协会,不定期召开房东大会,加强了对一房东、二房东的管理。如,贞庵村成立了房东协会和民宿协会党支部,石塘村成立了房东协会和房东协会党支部。街道不定期召开房东和租户联席座谈会,不仅增进房东与租客的沟通交流,而且有助于及时发现各类矛盾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协调,真正落实好“枫桥经验”。


四是进驻物业,落实长效治理。通过大物业管理赋能城中村治理,海沧区探索“智慧平台+长效运营+专业服务”模式,鼓励专业物业团队参与城中村治理,统筹全村管养、公共服务、资产运营等业务。今年,5个城中村均提前谋划成立了大物业公司,其中锦里、鳌冠、祥露、霞阳等四个村居均与海沧城建集团合作成立了大物业公司,充分发挥海沧城建在环境卫生、垃圾清运、绿化管养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并建立起长效运维机制。贞庵村因为文旅产业占比较大,则与建发物业合作成立物业公司,并与海沧城建集团合作,共同推进市政、环卫、绿化等各项村容村貌工作,充分发挥市属国企运营优势与区属国企专业服务的叠加优势,更加有利于推进贞庵村沿海码头文旅产业的发展。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落实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一项重要的民生补短板工作,海沧区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久久为功,抓牢抓实抓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努力使辖区群众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区是如何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的?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推进提升?



海沧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陈仲谋海沧因台而设、因台而兴,是成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与台湾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既是台湾第二大民间信仰--保生大帝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开台王颜思齐的故里。近年来,海沧区始终牢记对台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排头兵使命,成功创造许多“第一”“首次”“率先”纪录,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台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两岸经贸融合走深走实。加强与台湾地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合作,设立闽台(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等涉台园区,引进富士康泰等台湾生技企业。出台《海沧区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若干措施》《海沧区进一步引进台湾人才实施办法》,兑付台资企业扶持资金近8500万元,惠及165家台企,助力台企转型升级。创新“码头+航线+场所”模式,开通跨境电商厦金专线和跨境电商货物对台直航航线两条对台海运物流通道,构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大通道”。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台资企业705家,规上工业台资企业59家,成功培育1家国家级、8家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台资企业获评“厦门老字号”。


二是两岸基层民众走近走亲。打造青礁慈济祖宫、石室书院两个国台办授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连续举办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汉字节两个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品牌活动,2023年两岸汉字节“融”字当选年度汉字,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2023年台海十大新闻 ”之一。海沧16个姓氏宗亲、18家宫庙社团组织与台湾的宗亲、宫庙开展常态化交流活动。精准聚焦两岸青少年关注的若干热点,围绕民乐、体育、闽南文化、二十四节气等不同主题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台胞“新面孔”逐步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主力军。


三是两岸社会融合走细走心。率先设立大陆首个涉台专门法庭,开展“跨海峡”在线立案,成立大陆首家“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涉台调解室,举办海峡两岸法学青年实习交流,全力保障台胞合法权益;引进台资医院--厦门长庚医院,率先设立“两岸医疗转介平台”,首创台湾医生进社区坐诊,首创推行“医保+公证”服务,为台胞就医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服务;率先成立全国首个两岸义工联盟,组织开展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共创“两岸同胞最温馨家园”;大陆首创聘请台湾青年参与村居治理、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成立以台湾青年为主的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实现台湾地区社区营造和大陆基层治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来厦门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充分发挥台商投资区的功能和优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全力打造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彰显海沧担当,作出海沧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沧三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了显著的领先优势,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眭国瑜:经过多年的深耕培育,海沧区三大主导产业已形成鲜明的区域发展特色,是区域产业经济的坚实支柱,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海沧区已成功构建起以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新药研发、新型疫苗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步入产业链协同创新、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周期。目前,海沧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全面提升,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榜单”第13位,被列为四家医疗器械特色园区之一,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集聚了一批优秀企业,现有生物医药企业近500家,金达威、大博、艾德、特宝生物等本土企业相继上市;企业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如诞生全球首支重组戊肝疫苗、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等一批自主研发的产品。


二是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崛起。海沧区自2017年启动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在先进封装、特色封装及封装载板领域形成区域特色,成为国内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成功吸引士兰微电子、通富微电、安捷利美维、开元通信等超65家企业落地,聚集了超过5000名集成电路从业人员。其中,士兰集科、士兰明镓成为国家大基金重点投资项目;安捷利美维获批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专项;士兰集科、云天半导体、开元通信上榜“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市上榜企业数的50%。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连续3年荣获“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园区”;海沧“三链融合”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获评第四届“IC创新奖”产业链合作奖,是该奖项设置以来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域。


三是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海沧区深耕电池正极材料、铝箔加工、薄膜等优势产业,培育国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有效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新材料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基础,龙头企业发展具有领先优势。厦顺铝箔位居“中国铝箔十强”首位;长塑实业是全球最大的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生产商;厦门钨业钨材料主要产品产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钨产品产业链,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诸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一。


因大力培育发展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卓有成效,海沧区连续三年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


接下来,海沧区将持续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吸引更多新质生产力向海沧靠拢、聚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助推海沧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海沧区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海沧区如何实行“产业立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眭国瑜: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性,提振了我们对于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海沧区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区域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各要素支撑,打造发展环境新高地。海沧区实施精准的制造业支持政策,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财政引导作用,完善投贷联动、金融扶持政策,鼓励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优先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着力提升农转用、成片开发等报批效率,深度挖掘可利用土地,为优质项目匹配用地空间。接下来,我们将加强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发挥“八办”机制作用,为招商项目落地、企业增资扩产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闭环的服务保障,及时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二是强化优质项目招商,壮大产业集群。2023年,海沧区在全市招商实绩竞赛中排名第一,新增签约制造业项目96个、总投资292亿元,77个制造业项目已顺利落地。接下来,我们将加强研究产业发展现状、短板、缺项和需要延伸的领域,加强目标项目和目标企业的引进,更精准开展招商,以发挥有限土地和空间资源在保障产业链集聚方面的作用。


三是推动增资扩产,不断夯实发展后劲。在疫情期间,海沧区把增资扩产作为做大产值增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专项政策、减并审批流程、帮助企业破解开竣工违约难题等做法,深挖本土企业潜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海沧区有184个增资扩产项目,预计今年投产49个项目、达产后有望再释放产值近百亿元。接下来,我们依然会坚持不懈地抓增资扩产,为工业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海沧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不断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进“智改数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强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每年净增量达10%;打造一批科创服务平台,新增一批科创载体,深化“校地共建”“校企合作”,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落地海沧;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推进产业与人才多维度合作。





来源:厦门日报

海西晨报
厦门都市社群生活读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