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互嵌共融,TA们绘就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丨家在上海,情满静安

政务   2024-10-14 20:41   上海  



环形文化长廊、小石榴公园、达先生工作室……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由辖区12处优质点位串联成的“15分钟社区统战生活圈”,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交融,满足辖区各民族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成为城市治理的亮丽底色。石门二路街道先后2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次被评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





弘扬红色文化

推动共居共学




石门二路街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挖掘辖区红色资源,打造了总长700余米的“红色基因”环形文化长廊。



各民族群众可以利用闲暇时光,与山海关路、大田路等路段的红色点位、3D墙绘等“亲密接触”,学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等处的红色故事,在这里不但能寻得红色“工、农、学、军”的历史印记,更能感受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砥砺前进的优秀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



行走在石二街区,会发现很多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公共座椅,这些座椅是党建引领下将科普、艺术、公益相结合的体现。它们不仅是统战领域服务民生实事工作的成果,更得益于企业和各族代表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通过认捐、认建、认养等方式,这些“小座椅”汇聚了社区的“大能量”,体现了善治的“大智慧”,并激发了社区各民族居民共居共学的活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共建共享




漫步石二辖区的苏州河畔,连点成面的各处场馆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蝴蝶湾党群服务中心可探索今日苏河湾“清明上河图”,内设各族儿童友好空间、园艺中心等综合功能区,是各族群众思想交融的互动新空间。中心还设有全市首家社区数字美术馆,将AI技术数字科技与中华民族服饰艺术有机交融,生动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敦煌学、宋史研究专家李伟国是社区居民,他的“大师工作室”就设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师讲堂、主题展览等活动邀年轻人走进多姿多彩、丰润厚重的传统文化。


未央学馆则利用良好的“一江一河”地理优势,打造了300平方米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公共空间与传习基地,并且通过各族儿童友好阅读空间的功能叠加,持续增加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小石榴公园是全区首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口袋公园,由包括民族界代表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共同设计、共同筹建,成为户外特色休憩、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新型阵地。街道将社区民族工作、街道海派文化和辖区红色故事的相应元素融入口袋公园建设中,并依托“岁月拾萃”主题系列将恒丰路桥百年历史进行全景展示,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和覆盖面。





弘扬海派文化

推动共事共乐




街道精心打造了一批“海派人文客厅”。作为上海唯一一家由街道主办的博物馆,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入选上海市首批“家门口的好去处”,从空间上探索“城市记忆”的新载体,嵌入百年上海的城市印记和海派生活场景。区少儿图书馆每年开展援疆捐书活动,让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共享学习乐趣。


“达先生工作室”(达庆熙志愿者工作服务中心)如今已成为上海各族青年、街道“stone 汇”青年代表的汇聚地。这里不仅实现了服务功能的全面升级,更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各族青年志愿者,传承“老达精神”,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从“一个人”的工作变成“一群人”的事业,不断扩大城市民族工作朋友圈,共同推进“家在上海·邻里石二”有温度的社区民族工作。



高端商务楼宇博华广场的共享空间内,各界人士、各族群众共同议事,推动事业发展与社区治理双提升;凯迪克大厦开创了多个“第一”,在打造互嵌式楼宇立体社区过程中,积极培育涵养来沪各族青年人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为各族青年提供多元服务,引导在沪青年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新福康里居民区发挥党总支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志愿者团队,积极打造“家在上海·幸福邻里”这一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新型社区。




街道表示,将持续推进“家在上海 情满静安”主题实践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示范引领促发展,并通过涵养品牌,体现工作特色,不断扩大城市民族工作的影响力,促进各族群众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郁婷苈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上海静安
这里是走进静安的第一站,由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为您提供静安最权威、最新鲜的官方资讯。打开手机轻松走遍静安,点触屏幕和静安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