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4候选人 | 计算机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林艺生

财富   2024-11-09 19:59   北京  



林艺生,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张成教授,专注于计算机与生物的交叉研究领域。截至目前,林艺生已发表SCI论文两篇,其中一篇作为共同一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凭借在科研领域的出色表现,他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硕士生专项学业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


01

将“白虎”和“飞云”印刷到DNA上



“你身体里的DNA,能存下整个宇宙的数据”,林艺生在加入张成课题组以后,就开始尝试将计算机与DNA存储相结合。他作为共同一作在Nature上发表题为“Parallel molecular data storage by printing epigenetic bits on DNA”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表观比特(epi-bit)”DNA存储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路线,epi-bit可以看作活字印刷术,利用预制的DNA模板和分子活字块,通过DNA自组装介导的分子信息排版,经选择性酶促甲基修饰转移,实现了“活字印刷”,达到分子级“信息打印”的目的。这类技术的突破类似于印刷术对文字传播的革命性影响,简化了DNA数据的写入过程,并提供了高效的存储方案。


研究团队成功将中国汉代“白虎”瓦当以及国宝大熊猫“飞云”的高清图像数据成功写入DNA分子中,数据量突破27.5万比特,相较于此前的非传统DNA存储技术,数据规模提升了300倍以上。考虑到全球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具备高密度存储能力的DNA存储技术无疑将成为未来应对数据挑战的关键方案。此外,这项研究不只是停留在实验室中,它还展示了DNA存储技术的潜在大众化应用。通过邀请60多个不同背景的志愿者参与实验,将他们的信息存入DNA,研究团队证明了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专业科研领域,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未来,普通人或许可以将珍贵的个人数据(如家庭照片、语音信息等)存储到DNA中,这为信息存储带来了全新可能。


随着“表观比特”技术的不断深入,各行业的数据管理模式有望迎来颠覆性的变化。想象一下,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将珍贵的家族照片、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甚至整个人类的历史都保存于一小滴DNA中,这不仅是一种存储方案,更是人类信息存储理念的重大进步。



02

从“实验室”到“运动场”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科研之余,林艺生热衷于各类体育活动,尤其擅长羽毛球、乒乓球和跑步等项目。无论是开学第一跑、五四青春长跑、主题夜奔、硕博杯等活动,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作为计算机学院羽毛球队的一员,他在训练与比赛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拼搏精神与坚韧毅力的重要性。这种体育精神不仅使他在运动场上表现出色,也帮助他在学术科研与工作中始终保持专注、坚定和进取的态度,追求卓越。



“路漫漫其修远兮”,林艺生一直在“计算机+生物“的交叉领域中不断“上下求索”。他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勇敢迎接科研道路上的每一项挑战,坚定不移地在前沿科技的探索中迈步前行。



来源 | 学生工作部

图片 | 林艺生

排版 | 李乐乐

燕园学子微助手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