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韩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一)犯罪类型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韩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韩国法务部发布的权威报告显示,自2017年至2020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由7897起显著增长至12502起,其中暴力犯罪的占比亦从2005年的2.3%逐步攀升至2020年的4.86%。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是一系列令人痛心的个案,凸显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和亟待解决的紧迫性。
从犯罪类型来看,暴力犯罪与财产犯罪是韩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其中,暴力犯罪涉及身体伤害、抢劫等严重违法行为,而财产犯罪则主要涉及盗窃、欺诈等犯罪活动。这些犯罪类型不仅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在趋势方面,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这一现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网络信息的泛滥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形式不断涌现,给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韩国京畿道北部警官透露,近年来韩国青少年犯罪已涉足网络赌博、性暴力、交通事故等多个领域。警官特别强调,网络赌博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群体易被网络赌博的虚拟世界所吸引,沉迷于赌博带来的刺激与快感之中。他们往往因此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甚至可能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困境,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韩国还出现了以青少年为目标的毒品流通网络,这些毒品通过暗网和社交网络服务(SNS)迅速扩散。甚至出现了青少年为了赚钱而直接参与贩毒的事件,以及最近在补习街发生的“毒品饮料”事件等重大犯罪现象。据韩国检方透露,青少年毒品犯罪者数量从2017年的119人剧增至去年的481人,增幅高达304%。相比之下,同期毒品犯罪整体增长率仅为30.2%,而青少年毒品犯罪增长率是其10倍以上。
(二)犯罪背后的社会因素
韩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因素具有显著的多元性特征,其中家庭环境、教育不足以及社会压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家庭本应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稳固基石,然而近年来在韩国社会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此类家庭结构变动导致子女往往难以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家庭教育与关爱,进而更易于在性格形成和行为控制方面出现问题。
此外,韩国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学业压力沉重,众多未成年人在追求学业优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过度焦虑情绪,甚至滋生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从而可能选择犯罪作为逃避途径。同时,部分地区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正确引导,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再者,韩国社会的文化因素也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韩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服从精神,然而这种文化观念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使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感到无助和迷茫。因此,一些未成年人在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时,可能会选择通过犯罪行为来寻求解脱与释放。
(三)犯罪对社会的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对韩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韩国警方经过评估,认为以下五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
第一,青少年犯罪数量的增长可能导致公众对社区安全感的显著降低,特别是家长们对子女在校外环境中的安全状况感到愈发担忧,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第二,为有效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学校可能需要增加对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投入,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对学术教育的关注和资源,对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这要求社会提供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以应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第四,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司法、法律和矫正资源,这无疑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形成了挑战。
第五,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和讨论,可能产生一定的模仿效应,尤其是对那些缺乏正确判断力和辨识能力的青少年群体,这进一步加剧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二、韩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动态
(一)现有法律框架概述
韩国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框架构建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依据韩国刑法典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在承担刑事责任时享有特定的优待政策。具体来说,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受刑事制裁,而采用教育、感化等非刑罚性手段进行干预。对于14周岁以上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虽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量刑时会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此外,韩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如《少年法》等,旨在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及矫治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韩国《少年法》明确规定,该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优化少年的成长环境,矫正其反社会行为,通过采取必要的保护处分措施以及刑罚相关的特别措施,促进少年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韩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和教育,旨在帮助少年顺利回归社会。
韩国的少年法庭作为专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司法机构,其宗旨在于保护和矫治少年,而非单纯惩罚。其审理范围主要涵盖轻微犯罪行为的少年案件以及因少年犯罪行为而提起的监护人等相关人员的控诉。在少年司法处分措施方面,韩国法律规定了财产刑、保护处分及刑事处分等多种形式。财产刑包括罚金刑、没收刑和追缴等,其中罚金刑若拒不缴纳可转为拘禁刑。保护处分则包括课程令、社会服务令、托管措施、保护观察及少年院等多种形式,旨在通过教育、感化等手段帮助少年改正错误。
在刑事处分方面,根据韩国《少年法》的规定,死刑和不定期刑仅适用于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因此低龄未成年人在韩国不适用刑事处罚。对于刑罚执行完毕或免除刑罚的少年,应视其为无犯罪记录的正常人,以便其顺利融入社会。
这些法律不仅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还规定了相应的教育、康复措施,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以2019年为例,韩国未成年人犯罪率较往年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法律框架的完善和执行的有效。然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网络犯罪、校园暴力等新型犯罪形式的不断出现,对法律框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持续完善法律框架的同时,还需结合实践经验,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立法变革
韩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变革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强化法律制裁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韩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规范。
早期的韩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相对宽松,主要侧重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然而,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断上升,政府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教育和改造已不足以应对这一挑战。于是,韩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制裁力度。
就在2022年10月26日,韩国司法部宣布,拟将刑事犯罪责任年龄从14岁调低至13岁。目前,韩国刑事犯罪责任年龄为14岁,即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被定罪,只能通过社区服务项目或青少年矫正机构接受矫正。韩国司法部称,将修改刑法和青少年法,以调低刑事犯罪责任年龄。对此,韩国总统尹锡悦10月27日表示,将刑事犯罪责任年龄调低至13岁符合全球趋势。尹锡悦此前在竞选中曾提出要把刑事犯罪责任年龄降低至12岁,但他表示,经过政府调研,决定先调低至13岁。尹锡悦认为,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目前对青少年犯罪的惩罚过于“温和”。同时,政府还承诺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监管和追踪,确保他们在服刑期间能够得到有效改造和重返社会。
这一立法变革对未成年人犯罪会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严格的刑事处罚措施会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另一方面,预防和教育措施的实施也会帮助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行为,有助于降低再犯率。
(三)立法争议
然而,此举在引发韩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部分反对声音。反对者指出,此举与发达国家的普遍趋势相悖,且对预防犯罪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
具体而言,反对意见主要基于当前对青少年犯罪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不足。在缺乏准确数据支持的情况下,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的观点显得缺乏说服力。因此,有观点认为,单纯通过降低刑事处罚年龄标准来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针对这一争议,韩国法务部官员就对下调刑事处罚年龄标准的动因进行了专门解释,强调此举旨在保护国民免受青少年残忍犯罪的侵害。他指出,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包括强奸、抢劫等严重罪行呈上升趋势,通过提高刑事处罚力度有助于预防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
然而,官方的解释并未完全消除反对者的疑虑。一方面,韩国警方目前对违法青少年和边缘少年的统计数据并未进行明确区分,导致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未满10周岁的违法青少年并非所有法律处罚的对象,这也使得调整刑事处罚年龄标准的必要性受到挑战。
警察在小学大门前开展“儿童保护区综合交通安全措施”宣传活动
此外,韩国法务部少年保护革新委员会也指出,当前对青少年犯罪数量的认识可能存在偏差,且低龄化倾向的解读也可能存在误导。多个律师组织也以此为依据,反对更改违法少年年龄标准,认为缺乏充分证据表明提高处罚力度能有效遏制少年犯罪。
韩国执政党内部也对此事表示了审慎的态度。国民力量发言人指出,当前社会对少年犯的处罚倾向过于严厉,忽视了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他强调,处罚并非万能之策,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犯罪问题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学家吴灿浩也表达了类似担忧,认为不断降低刑事处罚年龄标准并非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本之道。
事实上,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少年犯实行严惩政策,但结果并不理想,反而出现了再犯率上升等负面效应。因此,这些国家逐渐将重点转向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感化。据韩国国会立法调查处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对于犯下严重罪行的13岁至16岁儿童虽然也在刑事法院接受审判,但由于再犯率高且再犯时间短等问题,再次强调了教导计划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反对意见,韩国法务部表示,其并非盲目推行严惩政策,而是针对部分严重暴力犯罪进行有针对性的刑事处罚。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疑虑。一些专家和舆论认为,在缺乏充分数据支持和有效预防策略的情况下,单纯降低刑事处罚年龄标准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
由此可见,韩国法务部在推动青少年犯罪刑事处罚年龄标准调整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质疑。在缺乏充分数据支持和有效预防策略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保护国民安全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仍将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三、韩国警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对
(一)校园警察建设
首尔警察厅于2013年2月20日正式组建了一支由208名警察及相关机构成员构成的学校专职警察队伍,其主要职责在于专门应对校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案件。为纪念该队伍成立十周年,首尔警察厅于2023年2月22日特别举办了一场名为“SPO角色重塑研讨会”的活动。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标是重新审视和明确学校专职警察的角色定位,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校园安全需求的变化。
经过深入研讨,与会者达成共识,应根据青少年所面临犯罪的危害程度,即毒品犯罪、赌博犯罪、校园暴力犯罪的顺序,实施“有针对性且突出重点”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应对毒品和赌博问题上,与会者提出了若干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提升处理相关问题的专业性、加强专门机构间的沟通协作,以及构建基于性别、年龄及赌博类型的快速分析与应对机制等。这些建议旨在更有效地解决青少年面临的严重犯罪问题,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据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学校专职警察队伍成立以来,校园暴力匿名调查的应答率从2012年的14.2%显著下降至2022年的2%,降幅达到12.2个百分点。同期,因涉校园暴力而被拘留的人数也从3257人大幅减少至214人,降幅为93%。此外,少年犯的再犯率也从十年前的37.9%降低至23.9%。
警方基于上述统计数据,对学校专职警察队伍在管制校园暴力方面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同时也指出,尽管对身体造成物理伤害的校园暴力案件呈下降趋势,但名誉损毁、侮辱及语言暴力等精神伤害类校园暴力案件却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
首尔警察厅厅长金光浩表示:“我们将继续完善校园警察队伍建设,提升对毒品、赌博、诈骗等问题的综合治理能力,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二)科技手段应用
在韩国的社会安全体系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韩国警方开始积极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力图用更为高效、精准的方式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其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电子监控设备成了两大关键工具。
首先,韩国警方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广泛收集并深入分析大量与未成年人紧密相关的数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以及社交圈层等,旨在揭示并评估潜在的犯罪风险。通过此种模式识别技术的运用,警方得以在犯罪行为实际发生之前,即发出预警信号,从而能够迅速介入并采取必要的帮扶与支援措施。举例来说,当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某一特定区域的未成年人犯罪风险呈现上升趋势时,警方会迅速作出反应,增派警力加大对该区域的巡逻力度,同时加强与当地学校和社区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的畅通与共享。对于个别被识别为高危青少年的个体,警方还将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服务,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避免走上犯罪道路。这种精准而高效的干预措施,不仅有助于及时消除犯罪隐患,更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与此同时,韩国警方还积极推广使用电子监控设备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者的监管和追踪。这些设备可以安装在家庭、学校或社区等关键场所,实时监控未成年人的行为,并在发现异常行为时及时发出警报。通过电子监控,警方能够迅速响应并制止犯罪行为,避免对受害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对于已经被定罪的未成年人犯罪者,电子监控设备也有助于确保其按照规定执行刑罚,避免再次犯罪。
当然,在运用科技手段预防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过程中,韩国警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设备安装的合规性和公众接受度等都需要考虑和解决。然而,尽管如此,韩国警方依然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期找到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三)协同治理创新
韩国警方正全力配合政府推行校园暴力根治策略,旨在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犯罪行为的应对措施。此举将对涉事学生的高考、就业及公务员报考产生显著且长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韩国警方会与政府多个部门紧密协作,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其中,核心计划是将校园暴力行为者的不良记录纳入高考评价范围,并持续保存至其就业阶段,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和制约机制。
该政策将从2026年起开始生效,届时,曾遭受严重校园暴力处罚的学生的相关记录将被强制计入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韩国警方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依照政府要求,将校园暴力记录的保存期限从原有毕业后的最多两年延长至四年。此举意味着涉事学生在就业阶段仍将受到不良记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其就业难度。
(本文作者:袁晨钧、袁慧雯、张朔)
(本文系北京警察学院2023年度院级科研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首都治安治理创新中的警保联动防控机制研究》,编号:2023KXJ10;青年科研项目“个人极端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3KQN09。)
【作者简介】袁晨钧,北京警察学院治安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治安管理、数据警务和涉外警务等;袁慧雯,北京警察学院治安系讲师;张朔,北京警察学院治安系2022级治安专业班学生。
本文刊登于《现代世界警察》2024年6期
新媒体编辑 | 周辰其
原文编辑 | 冯苗苗
审核 | 王志祯 张敏娇
世界警务交流合作窗口
中国警界国际传播平台
投稿热线:010-83903273
发行热线:010-83901625/3990
邮发代号:82-3
月刊/全年定价:4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