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中华‖月朗风清 共赏婵娟

教育   2024-09-17 16:21   黑龙江  

中秋圆月夜,

       天涯共此时。

共赏婵娟

朗风清

天上皎皎月人间庆团圆。中秋,是故乡田野间挂着的一轮皓月,是曲径深巷里传来的阵阵桂香,是小屋院落中家人围坐的欢声笑语……“中秋”一词,沁满了思念与团圆,是人们年年岁岁等待与期盼的美好节日。

人月圆



中秋,最早起源于人们对月的崇拜,最早记载于《周礼》。古代帝王一向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也纷纷效仿,对着天上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传到民间,就形成了中秋节。直至北宋,中秋节才成为“官方认证”的节日,并愈发盛行。

彼时的人们,出于对月的崇拜、对金秋丰收的期望,自发地拜月、祭月,通宵达旦,宴饮庆贺。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亮往往象征美好、纯洁,“圆”更意味着圆满、和谐,寄托了中华民族恒久的愿望与审美倾向,因而也有了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愿景。“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人们期盼在一年之中月相最圆满的时刻与亲人团聚。

佳节思亲、期盼团聚,是自古以来人们共通的情感。唐时诗人王建便写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 中秋 ]

苏轼在辗转各处为官时,与胞弟苏辙分别七年之久。又是一年中秋,兄弟不能相见,苏轼对着明月,思亲情切,写下心中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世事难全的无奈、对人生圆满的期望,一如当下。

如今,或是为了求学成才或是为了生计奔波,也有无数人远离故土,奔赴四方而每到中秋佳节,一股相思情绪都会涌上人们的心头,产生对团圆的强烈渴求,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深切祝愿。


酥与怡


除了温情,中秋亦有其独特的文化气质、艺术美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为这个节日赋予了玄奇、梦幻的色彩,总能令人们情思百结,衍生瑰丽的想象,成为许多创作者的灵感源泉,对于中秋,自古以来多有猜灯谜、写对子、吃月饼等庆贺方式,人们将对节日的理解与情感寄托在这些物质形式中,干百年不衰,而月饼更是传承发展的重点。

中秋食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明代也记载了“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作为“团圆”的象征,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节日礼品,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与饴

还记得在小时候,每次中秋临近,家里长辈定要带着材料去蛋糕店订制五仁月饼,但是偏偏小孩子都不爱吃这个味道。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的月饼更是花样迭出。应着人们求新求异的需求,蓝莓、芝士乳酪、松露等特色口味的月饼纷纷涌现。这些富有新意的改变,一扫月饼“甜腻油”的面貌,成为许多人愿意尝试的美食。

左右滑动查看各地传统月饼科普

许多老字号月饼作为一种怀旧的代表,也成为年轻人与传统文化联系的桥梁。“尽管传统月饼制作繁琐,但老底子的味道是几代人的积淀”,它们或许不如新式月饼那么缤纷多彩,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观涌潮




钱塘江涌潮,也是蔚为壮观的景象。每年中秋都是观潮的好时节,汹涌的波涛呼啸而来,一阵一阵拍打着岸边。“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叹为观止。

  

抢潮头鱼的人扛着潮兜,站在沙滩上等着潮水的到来。当江面上的一条白线自远而来,化成眼前呼啸的潮水时,他们也开始随潮奔跑,看到有鱼,就转身一跃跳进潮中,用潮兜用力一捞,再迅速地跳出潮头。听起来还算简单,但是这个不是容易的事情。潮水变幻莫测,所以为了各自的人身安全,大家还是静静观潮为妙。

天上的明月温润皎洁,地上的桂花暗香扑鼻,江里的潮水奔腾不息,人间的灯火依旧温柔。




师大情


恰至佳节,皓月当空

离家求学的游子

或是归乡与家人团圆

或是留在这里

与师大共赏这一轮月圆

尝一块师大月饼

抒一段游子情怀

祝我们

花好月圆事事圆满

END



相关原创链接

礼敬中华‖弦歌不缀 粽香绵长

礼敬中华‖母亲节:心灵的“秘语”

礼敬中华‖致敬每一个“她力量”




文字编辑:宋梓瑜 满钰
图片来源:哈师大微后勤 网络
本期编辑:翁碧铃
监制:教师工作部师德师风建设科

哈尔滨师大报
《哈尔滨师大报》官方平台,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最具权威的官方校媒。该平台依托于校党委宣传部主办的《哈尔滨师大报》,为您推送即时新鲜的校园新闻、热点评论、人物专访、校报摘选,立足哈师大校园,为广大师生服务,做有态度、有影响力的校园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