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除湿界的一把手,补脾界的常胜将军!

健康   2024-11-27 06:01   广东  
有一种疏菜,无论树上,还是瓜架上,凡是可攀缘的地方,都适宜它生长。结出的豆荚,像初几头的弯弯月亮,这就是扁豆,无论烧还是炖,炒,均口味回甘,甜糯,是非常受欢迎的时疏。

扁豆豆荚里的果实,色白微黄者,补脾,除湿,消暑的能耐非常好,它就是白扁豆。

今天向大家介绍被李时珍称为“脾之谷”的白扁豆

《本草纲目》原文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

一、补脾界的常胜将军

山药能改善脾胃虚弱,但没想到吧,白扁豆也能健脾胃,它被称为补脾界的“常胜将军”。


那它是如何将调脾胃的功效发挥至最大化呢?

首先要知道,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若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失常,引起食少、纳呆、腹胀等症状。

另外,中医认为,五行是相生相克的,而肝克脾土。肝属木,脾属土,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脾胃,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因此,调理脾胃,也须改善肝的疏泄。而白扁豆能下气,下气就能降火,因此就能改善肝的疏泻。

白扁豆又归经于脾、胃经,作用于脾胃从而达到健脾、和中的作用。

它又是甘味,甘能补、能缓、能和。也就是可以帮助消化,调和中焦,从而消除饮食积滞。

这么一套下来,由脾胃虚弱导致的没胃口、积食不适等症状,就能迎刃而解了!

此外,白扁豆最值得推荐的点在于,一般健脾的药都会偏温或偏燥,对于有些热象的人可能会加重,白扁豆补脾胃但不滋腻,能除湿,但又不温燥。

脾之谷,当之无愧。

二、除湿界的一把手

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的人可以常吃些薏米,薏米有排湿的作用,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群。

白扁豆就不一样了,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白扁豆因为气味芳香而性温平,所以能化湿运脾,这在中医上叫芳香化湿。

《本草求真》里把白扁豆能祛湿的机理解释得更精彩:"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禀气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苦湿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温,故能于脾而克燥也。脾土既实,则水道自通,三焦不混,而太阴暑湿之邪,自尔克消,安能复藏于脾,而有渴、泻之病乎。”


三、白扁豆,怎么吃才好?

补脾祛湿、不滋腻的白扁豆,脾胃不好的朋友就该多吃它。

想要健脾祛湿效果更佳,把白扁豆买回来后,最好炒一下,炒好以后当零嘴吃,每天吃15克,也可以打成粉调糊糊吃,通常比较多的吃法是与大米一起熬粥,也可加入适量的蔬菜,但是要记得白扁豆得提前一天浸泡,或者煲汤或煮水。

1、白扁淮山粥

【材料】白扁豆30克、淮山药30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将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时间最好4小时以上

(2)将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30分钟,随后加入新鲜的铁棍山药丁和大米

(3)大火煮沸,转小火煮直至粥熟

(4)出锅前,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常喝此粥,能够甘温补脾、化湿止泻,适用于食少便溏、白带过多等症状。

2、白扁豆水

【材料】带壳的白扁豆30克,炒焦。或者直接买炒过的白扁豆

【做法】敲碎以后再加上水,煎煮30分钟左右,最后再加上红糖来调味。分次喝下去,一般7~14天一个疗程。

【功效】能缓解消化不良,腹泻、大便溏薄、不成型的症状。

3、白扁豆瘦肉汤

【材料】白扁豆50克,瘦肉100克,盐适量。

【做法】瘦肉洗净,焯水后切细末,与白扁豆一同放入锅内炖1小时,出锅时加盐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健脾和胃、祛湿的功效,特适用于小儿脾虚。

四、白扁豆食用禁忌

虽然白扁豆能补脾、祛湿、不燥烈,但也不能食用过量,每次不超过50克,否则会导致气滞,腹部胀痛。


另外,在选购白扁豆时,应该选择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的,拥有平滑表面的白扁豆是比较优质的。

五、白扁豆代表性应用:八珍糕

八珍糕是宫廷御用搞点,益脾健胃,长寿皇帝乾隆常年服用,现代人多数都脾胃虚弱,八珍糕原材料基本都是药食同源,长期服用对脾胃的好处不言而喻,做起来也很简单。

【材料】山楂30克 ,麦芽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莲子肉50克 ,芡实50克 ,怀山药50克 ,白扁豆30克(如果便秘或大便干燥的把白扁豆换成杏仁30克)。

将所有材料打成粉,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拌匀。(所有粉一定要打细一点,粗了影响口感。)

炒制之后,再加上450克水揉成面团。

分成约30克一个的小面团,可以用月饼模压成型,也可以搓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蒸锅抹油,放上糕胚,大火蒸,水开蒸25分钟。

凉后分装入小饭盒,每天吃一块,冰箱冷藏放三天的量,其余放冷冻,吃时蒸热即可。

如果觉得蒸八珍糕麻烦,也可以按上面配方打粉,用热水冲兑成糊状,直接食用。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商务合作:林恩(xingqi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桔梗(微信号:weizy8289)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医之始祖,现代养生宝典!微中医旗下精品号,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生命的智慧,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