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鲤鱼“飞”起来(资料图片) 《洛阳伽蓝记》载,在北魏洛阳城城南宣阳门外、洛河南岸,有个集市叫四通市:“民间谓之永桥市。伊洛之鱼,多于此卖,士庶须脍,皆诣取之。鱼味甚美,京师语曰:‘洛鲤伊鲂,贵于牛羊。’” 洛河的鲤鱼、伊河的鲂鱼,价格比牛羊肉都贵,那味道得有多鲜多美啊! 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 鲤鱼,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吉祥物,民间认为它是龙的化身,是诸鱼之王,食中上品,“无鲤不成席”。 洛鲤,北魏有,现在也有,休闲时在洛河岸边支一钓竿,钓上一尾或大或小或好看或不好看的鲤鱼,是一件没多大难度的事儿,但很显然,现在“洛鲤”的味道绝对没有北魏时的鲜美,更别说“贵于牛羊”了,因为,现在洛河的水质比北魏时差多了。 怀念古代的洛河和洛鲤,可以从历代流传下来的诗文中寻找它们的踪迹,除了北魏的“洛鲤伊鲂”,北宋张耒有一首名叫《洛水》的诗,读来也颇让人心动,悠然神往。诗曰:“洛水秋深碧如黛,乱石纵横泻鸣濑。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动玑贝。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 “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这应当也不是多难的事儿,就看我们何时才能让洛河水质恢复到“碧如黛”“不留尘”了。 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 说到伊鲂,必提的名人是唐代的白居易。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和一众文人高士诗酒优游时,就特别喜欢拿伊鲂做下酒菜,看他的《饱食闲坐》:“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箸箸适我口,匙匙充我肠。八珍与五鼎,无复心思量……” “八珍与五鼎,无复心思量。”伊河的鲂鱼,究竟有多鲜美?我抄一段关于它的资料,你就知道白居易所言非虚:“伊河鲂鱼的品种特别,为团头鲂,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7.12%至17.76%,含18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7%,高于其他团头鲂……” 历史上,伊鲂一度绝迹,但可喜可贺的是,几年前它又重新出现了。2010年,嵩县陆浑水库的职工在陆浑水库组织捕捞时发现一种以前从没见过、外形和武昌鱼相似的鱼,送到省水产研究院请专家鉴定,确认为已经消失多年的“伊鲂”。 一樽江上思鲈酒,两首伊滨忆鳜诗 其实,历史上洛阳的水中美味,除了“洛鲤伊鲂”,还有“伊鳜”,伊河中的鳜鱼。 北宋嘉祐年间,文彦博出判河南府。有一次,他与一帮朋友到龙门游玩,在伊河边遇到一位渔夫。遇见父母官,渔夫高兴,就把自己刚从伊河中打的十几条鳜鱼送给文彦博,众人以鳜鱼佐酒助兴,玩得不亦乐乎。 熙宁元年(1068年),移判大名府的文彦博忆起这次龙门畅游,作了两首名为《嘉祐中,余尹河南,与少师李公明、龙图董巨源、集贤王伯初同游龙门,渔者得鳜鱼数十尾以助杯柈(古同“盘”),饮兴皆欢,日月云迈,几二十年,感旧念游,作忆鳜诗,乃思鲈之比也》的诗,其一曰:“西风一棹思鲈兴,抖擞尘缨归旧庐。最忆香山石楼下,清伊深处钓寒鱼。”其二曰:“追思洛社闲游伴,屈指于今大半亡。若到龙门更闻笛,定知悲感似山阳。” 到了元丰年间,已经退居洛阳安度晚年的文彦博,邀人在自家园林东田宴游时,看到席上的鱼脍,又想起龙门的鳜鱼,遂提笔作诗一首。这首诗的题目比前面那两首还要多40多个字,我们只看看诗的内容吧。诗曰:“一樽江上思鲈酒,两首伊滨忆鳜诗。今日东田遂前请,香粳绿蚁鲙红丝。”(来源:洛阳晚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