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满足学生人工智能领域学习、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满足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元需求,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天津外国语大学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体系建设行动,集中资源在人工智能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上发力,着力打造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符合人才发展需求、具有外大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带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
从2024年9月起,针对2024级新生,学校正式推出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1+X+7”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对《关于加强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的进一步落实,通过整合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资源,深化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未来人才储备注入新的活力。学校从通识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传媒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等部门遴选优秀师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借助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1门通识必修课——人工智能概论
《人工智能概论》为通识必修课,1学分,大一上学期开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线上部分依托天津市教委发布的天津市级AI通识课程,线下采用通识教育学院自主建设的人工智能课程(16学时)。该课程将拓展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助力学生了解和运用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技术、常见工具平台、典型应用场景等。
X门通识选修课
学生在大三之前,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开放的50门人工智能慕课中至少选择1门课程,在线自主学习,考试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该部分课程将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全覆盖,全面提升学生数智素养。
7类AI赋能专业课
面向全校七大学科门类,在大三之前为学生开设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专业的拓展课和应用实践,由通识教育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和各本科教学单位共建,课程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紧密结合各专业特色,实现AI技术有效嵌入专业能力的提升(不少于1学分)。
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统筹规划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全程指导、监督实施过程。计划设立人工智能类课程“虚拟教研室”,通过新型教学组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整合全校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将以“1门通识必修课+X门通识选修课+7类AI赋能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伦理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内容、师资团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推动变革;以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抓手,与科研机构、产业企业联合打造人工智能实践应用平台,创设各类实践应用场景;汇聚各类资源提供软硬件支持保障,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素养、创新能力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开启人工智能课程新时代。
来源 | 天津外国语大学
内容审核 | 王济军 赵春喜 张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