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军:合议庭不妨打开门
文摘
文化
2024-11-19 17:31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11月11日晚,珠海的惊天伤亡大案,由于残暴者自戕暂时还不能接受询问,公安机关初步了解是因为对离婚财产的分割不满起意。于是就有人说是“司法不公”造成的,甚至说行凶地就在法院附近而不在体育馆广场。也有人说是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造成。各种风云际会我们目前无法说清姑且不论。民事案件除了调解总是有输有赢,总是有满意和不满意的,即使是满意也分基本满意和绝大部分满意。说完全满意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嘴上不说憋在心里,还嫌执行慢执行不到位呢!法院判案是依据法律能确认的事实按法条来裁决的,不能各打五十板和稀泥,更无力让各方皆大欢喜。公不公不能由一方当事人说了算,更不能由一方是否出事来定,而要由法律这个准绳来衡量、由社会大众来理智评判。河南法官王佳佳案网上分歧至今,就是因为出大事了,人们自然怀疑到司法是否公正。实际上王法官判的论依法没有什么毛病,我在以前也写过,要说差强人意,就是小姑娘法官过于“教条”了一点点。这里不再跑题。一出事就怪司法不公,这个沉重的枷锁套在法官头上经年,法官还能干嘛?哪个法官在判案时会考虑后期会否出事出大事?这不是戴着镣铐跳舞吗?那还要法律干什么?怎么消除这些莫名的杂音,我想把我几十年前写的文章再现一下谁也否认不了,近年来中国的司法改革大刀阔斧、日新月异。随着二审死刑案件一律开庭审理等措施的落实,阳光下的审判放出了更加夺目的光辉。我国的司法审判业已全面有序地推向公开,百姓纷纷走进了法庭,"暗箱操作"日益土崩瓦解。群众满意地说:衙门"门"开了。外电也称许:中国法官的气魄大了。案件一律开庭审理,让广大群众都知晓,是审判公开、公正的前提条件。但目前的现状是:群众只知道庭审调查、庭审辩论等情况,而对法官到底怎么辨析事理、引律援典,怎么下判断案等情况,群众仍蒙在鼓里。不少旁听群众说:由于大多数案件不是当庭宣判,我们对具体案件只知道头,不知道尾,更难知道"中"。即使是当庭宣判的案件,法官们在幕后怎么合议怎么讨论的,我们也不知道,许多判决结果跟我们听的不大一样。有些辩护人、指控人也感慨道:我们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控辩激烈、据理力争、煞有介事,但不如法官庭后合议时的一句话,等判决结果出来,我们常常是愕然、失望和无奈。"有时同样的事实、同样的法律,我们之间的理解却大相径庭,法官的嘴就是大呀!"一句话:事实公开,决策封闭。"审"明"判"暗,"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不能不令我们考虑现行的审判体制﹣﹣合议庭评议和审判委员会讨论也如何走向公开这样一个令许多决策者头痛的问题。打破暗箱操作,主要是打破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与世人隔绝、借审判秘密制造玄机。这点不公开,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判公开。早在100多年前,不少西方国家审案都设有庞大的陪审团来监审,英美法律程序的最后一道程序,要由陪审团来判定有罪还是无罪,以及罪轻罪重,有的甚至设有一票否决制。现在不少国家也正采用听证会的方式监督法官定案,难道我们堂堂正正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倒还畏畏缩缩?接受群众监督、开门办案、普法教育是我党在司法战线上的优良传统。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就是要把我们的法制真正扎根到群众的心田中。几千年来,中国百姓总认为衙门是最不敢去的地方,一句"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民间流传,表达了群众对司法的成见是多么的深刻。在口口声声"司法为民"的今天,难道我辈还要延续这种成见而不应该用更快的步伐消除这种历史的误导吗?应让人民承认:过去的官府衙门已变为今天的“人民法院”了。现在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每次例会,都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公民列席听会,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和社会效果。那么,审判机关还有什么犹疑不定的呢?开门迎宾、接受监督与审判独立、审判机密等并不相悖(除了政治案件,审判也并不存在机密),法官并非要听取他们意见后才能对个案进行处理,群众也并非要在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会议上对法官指手画脚,就像开庭时群众不能左右法官一样,他们到场的目的就是听证、证明,向社会宣传,同时也是学习和普法,就是把法官的整个审判活动纳入群众的视野中,这种听证既是对法官的监督也是对法官的爱护,而它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却是巨大的。当然,真正实施、具体操作起来应有相关的规定和细则。先不妨弄一些典型案件做试点,逐步推广;也并非一刀切都要这样做,可以具体案件具体对待。顺及:200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已公布了案件公开审判的决定。这无疑又是一大进步。(原载1999年10月13日《安徽日报》、2006年8月14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需授权,有关配图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公众号联系
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
不厚名家 不薄新人
投稿邮箱
tbyd2016@163.com
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