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闽东苏区在烽火中诞生,如同一颗闪耀的红星,照亮了这片土地上人民求解放的道路。九十载岁月悠悠而过,福安人民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发展的征程上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从2014年到2023年,全市苏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77元攀升至25814元,年均增长9.4%,这一显著成就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见证着福安老区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奋进的坚实步伐。
二是人才聚势,激活发展潜能。紧密围绕本地特色“2+N”农业产业架构,匠心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实用人才(乡土人才)储备库,汇聚215名农村各领域专业能手,选派83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与50名特聘指导员深入100余个老区村,达成乡镇(街道)全域覆盖。常态化开展“四下基层”实践培训活动,组织年轻干部深入老区走村串户,2024年开展培训15批次,696人次踊跃参与,走访慰问540人次困难群体,成功破解70个发展难题。
三是产业创新,点燃发展引擎。积极探索多元协同发展模式,以村企共建、党支部领办为抓手,充分整合政策资源与村民热情,成功募集420万元资金,推动8个村财增收项目落地生根,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90余万元。以溪柄斗面村为例,聚焦红旅融合战略,创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学、研、游”一体化特色教学基地。2024年,红色教育产业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农产品销售亦突破10多万元佳绩。村民踊跃入股企业,深度参与配套服务,户均增收3000多元,实现村财与村民收入双丰收,为老区特色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二是民生关怀,传递暖心温度。坚守关爱革命先辈及其家属的光荣传统。每年通过节日慰问、日常探病等形式,为革命烈士后代、“五老”人员及其遗属送去贴心关怀,2024年为19名“五老遗孀”发放补助资金17.15万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同时,全面兜底保障老区群众基本生活,向56万名老区村低保、特困等困难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555.84万元,编织起坚实可靠的民生保障网。
三是资源倾斜,助力均衡发展。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全力向老区倾斜,为老区群众精心提供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构建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老区基点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通过创新邻近村所(室)联办模式,成功破解19个未设卫生所村的就医难题,为老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让老区人民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二是文旅融合,绽放老区魅力。依托老区丰富资源优势,精心构建以柏柱洋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为核心的“闽东苏区首府”红色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一馆两堂三再四址五讲六重”特色发展路径。投资近亿元建设溪柄“闽东红色一号线”,其3A级红色茶旅线路成功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创新推出“福安老区红月历”,每月精心推介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其中“十二月・游”路线获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综合浏览量超90万,极大提升了福安老区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共进,让老区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与光彩。
三是创新联动,驱动多元发展。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积极推动老区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电机电器产业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的规模以上电机电器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升级项目。聚焦产业协同创新,以不锈钢产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集群年产值超2000亿元,不仅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还为老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5万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助力老区创新前行,展露强劲发展活力。
来源:中共福安市委办信息科 郑露茜 刘紫荆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