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国内17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之痛?

企业   2024-11-12 17:26   北京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见习记者 赵紫宸


每3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人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对数百万家庭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疾病,更是一种会让人无助和焦虑的困境——一旦病魔降临,整个家庭都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承受长期的压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17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年新增病例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绝望仿佛是无止境的黑暗。不过,科技的曙光正在这片黑暗中逐渐显现,微创手术等最新前沿技术的探索,正逐步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可能。目前,医学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应对方式正从治疗转向早期预防,或许这一改变将为患者带来真正的希望。


病情难以逆转,治疗步履维艰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脑部退行性疾病,常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思维混乱、行为异常等症状。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轻微的记忆力减退,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最终甚至难以识别亲人,失去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


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不仅是患者的困顿,更是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5500万名AD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39亿,每年新增病例数呈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长期护理费用和丧失劳动力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随着AD新增病例数每年快速增加,家庭经济和社会保障系统正承受巨大压力。2024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年治疗费用为1677.4亿美元,并且患者的年治疗成本逐年上升,预计到2050年高达18871.8亿美元。


一直以来,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用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仅能在短期内缓解部分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且部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新的治疗尝试在不断涌现。今年6月26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在国内的首批处方由上海华山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作为20年来首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仑卡奈单抗主要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患者。然而,该药尚未进入医保,患者自费一年需约18万元人民币,使其推广面临不小的经济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促使医学界寻求新的途径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改善机会。一种创新的微创手术——疏尔术(Cervical Shunting to Unclog cerebral Lymphatic Systems,CSULS)在此背景下逐渐崭露头角。


“疏尔术”的突破


疏尔术是一项超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手术,旨在通过将阻塞的颈部淋巴管连接至微静脉,加速脑内淋巴液的流动和排出,从而减少代谢废物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脑组织中的沉积。这些蛋白质的异常堆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疏尔术的创新源自于2015年《自然》杂志首次证实的“脑膜中功能性淋巴管的存在”这一发现。基于这一科学基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第九人民医院的专业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验证,提出并完善了疏尔术。该手术经过了多轮伦理审查,并通过了全国多学科专家的严格讨论和论证,最终被应用于临床。研究显示,该手术在改善患者淋巴循环障碍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效果,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并保留现有的认知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任振虎教授团队也对疏尔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施。团队在张志愿院士的领导下,结合多学科资源,开展了国内首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验证了疏尔术在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有效性。


至2024年6月,上海已有12名患者接受了该手术,这些患者的认知能力评估均略有改善,特别是在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方面。大多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语言和情绪的改善感到满意,印证了这一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李霞教授在相关会议中提到:“疏尔术的应用为AD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实际临床效果上也显示了初步的积极信号。”


202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市内首例疏尔术。由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主刀,该手术为一名56岁女性患者带来了明显改善。她确诊AD已有4年,术前中重度认知障碍导致她不认识家人,也无法回忆自己的名字。术后仅一周,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显著改善。


尽管疏尔术的临床效果令人期待,但术后的短期精神紊乱等副作用表明手术仍有改进空间。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技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并验证长期效果。任振虎指出:“疏尔术不仅是头颈部淋巴外科的一个重要突破,更是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理解和应对方式的创新。”


随着疏尔术在临床中的逐步推广,该技术有望为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的患者,尤其是处于早期和中期的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但仍需要关注的是,一旦患者进入疾病中晚期阶段,现有疗法在阻止病情恶化方面的效果有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5500万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39亿,每年新增病例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专家指出,长期护理费用和丧失劳动力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正因如此,科学界逐渐将重点转向预防和早期检测,以便在症状显现前发现风险因素,并为高危人群制定更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阿尔兹海默病的进程缓慢且隐匿,从最初的轻度记忆减退到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历时十年之久。


因此,提前筛查与预防不仅能为患者和家属争取宝贵的干预窗口,还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血液检测:早筛利器


阿尔兹海默病的传统诊断主要依赖昂贵的脑部影像学检查和侵入性的脑脊液采集,这些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负担,也限制了它们在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尤其在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阶段,当病情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这些传统方法通常难以准确诊断,错失了干预的最佳时机。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叶玉如及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技术,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带来了突破。该团队的研究成果显示,通过血液检测,能够高精度区分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认知正常者,检测准确率在96%以上,远超目前以单一标志物(如Aβ42/40、NfL或p-Tau181)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这项血液检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依赖单一的病理生物标志物,还同时检测21种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水平变化,揭示多种关键生理指标的波动。这种多维度的分析不仅能够识别出患者的病理变化,还可以进一步区分病情的严重程度。叶玉如表示:“我们的阿尔兹海默病血液检测简单、高效且入侵性低,预示着诊断新时代的到来。”她还指出,该检测可用于筛选合适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和药物治疗,以及密切监测病情进展和药物反应。


这种血液检测的推广和普及,为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更早期的干预机会,也为全球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和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这项研究得到了伦敦大学学院、Barcelonaβeta大脑研究中心等多个国际研究机构的协助,并在西班牙和香港多家医院进行了临床验证,确认了其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


Ai助力识别:精准预防


与血液检测齐头并进的另一突破在于人工智能(AI)在阿尔兹海默病早期预测中的创新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研究团队利用AI技术深入挖掘脑脊液蛋白质组学数据,在阿尔兹海默病早期预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神经内科教授郁金泰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脊液蛋白质组学数据的深度挖掘上,通过AI驱动的分析,识别出一系列新型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测和精准诊断具有显著价值。


该团队在今年7月于《自然·衰老》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通过大规模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发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阿尔兹海默病症状出现前15年已显著增高,为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潜在的检测指标。郁金泰表示,这项发现使得AI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检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因为AI技术能够处理庞大、复杂的数据集,识别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细微变化和早期信号。这一新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宝贵的工具,让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可以在更早的阶段捕捉到病变迹象。


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AI在这项研究中不仅帮助识别了GFAP,还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筛选出YWHAG、SMOC1等其他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组合大大提高了检测准确性。数据显示,YWHAG在识别生物学定义的阿尔茨海默病和临床诊断的痴呆症方面的准确度分别达到了96.9%和85.7%。此外,在独立验证队列和尸检病理队列中,这些标志物也展示了良好的准确性,甚至优于传统脑脊液检测中的经典标志物如Aβ42和p-Tau181。


郁金泰强调:“这项研究充分展示了AI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潜力,通过AI驱动的多维度数据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准确性,还能深入理解其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他进一步指出,未来科学家将继续优化AI模型,整合更多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更准确的个性化诊断方案。


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深入推进和技术手段的持续创新,早期筛查和个性化干预或将成为应对这一疾病的关键环节。血液检测、AI技术和微创手术等新方法,不仅让疾病的早期发现更为便捷,还可能让干预手段更精准高效。医学界预期,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普及,患者和家属能够在病程早期获得及时的支持和治疗,延缓疾病带来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改善生活质量。尽管挑战仍在,但这些探索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希望。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正逐步迈向更早期、更主动的阶段,让这一疾病逐渐从无法预测、难以应对的困境中走向更可控的局面。


END



编辑:艾丽

设计:艾丽

审核:李子吉

政审王军善

终审朱永旗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或在后台联络开白!




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平台
欢迎扫码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聚合传播平台下设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平台。

群内会不定期推送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政策解读、独家分析、地方产业动态、新兴产业报告等信息。

请备注:

单位+职务+姓名

(联系电话:13717786927 )


2024年10月1日出版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 ↓ ↓ 订阅关注 ↓ ↓ ↓  

陪伴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年的脚步


*温馨提示: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设置教程请戳→不做这件事,你可能就找不到我们了……


 融媒体智库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聚合传播平台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

中国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研究院

 旗下企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中发改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中导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往期回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是目前唯一面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央级权威期刊。以新闻报道、信息交流、论坛活动为核心内容,为各级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提供依据、为项目建设搭建平台、为企业投资决策和发展指引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