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e l l o
// Nice to meet you
on Sunday //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深有感触。
@每日豆瓣
@今天是个懒日子
《快30岁了才学会让自己开心地玩》
*以下加粗灰字为原文网友评论节选
@Chic乌冬_
因为应试教育。不过好在长大后可以自我纠正
我一直是个包袱感挺重的人。
上五年级时,当时我成绩还不错,有很大希望进当地重点中学。而这时爸妈在闹离婚,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这次连离婚协议都写好了,我每天心不在焉的去上课,“家丑不可外扬”
我就这样憋着心事,于是,我连着两次测试成绩都下滑了,男班主任找我谈话,我低头一直掉眼泪,还是没说实话。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他们和好了。
上六年级时,下课了还要补课准备竞赛,我整日也睡不好。
妈妈知道以后对我说:
玩的时候就要好好玩,尽兴去玩,不要想其他的,该学习的时候就专注去学。
但我做不到。
直到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时,我半躺在沙发上,听着她们玩耍的声响,我的眉头才逐渐放松下来。
好久不见,终于等到这种放松的感觉,是获得重新呼吸的感觉。
后来,我确实如愿考上了,到了新环境,也许是叛逆期,我尝试着挣脱“书呆子”的标签,对于学习,我没以前那么刻苦了。
一次测试后的家长会,听说我妈在看到我成绩单后,当场从椅子上窜的起立了。
回到家里,她颤抖着咆哮:怎么成绩下滑得那么厉害,你是不是给我早恋了?啊?!
她发现我藏起来的小说,便发疯似的撕掉扯烂一整本书,
“整天就知道看这种书,除了教科书,你任何书都不许看!”
那段时间,由于家庭氛围和学校环境,我过得十分煎熬。
我想,她只在乎我的成绩好坏,只在乎自己的面子,而并不关心我。
无处诉说,我买了本书,名叫《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后来也被她发现了,她一边嘶吼一边大力翻着小册子:整天就知道看这种书,有什么用!
…………
当年只有14岁的我不快乐,我不是一件学习机器,我也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傀儡……
我只想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难道这就错了吗?
知情同学安慰我说,学习成绩就是会这样起起伏伏的,不要放在心上。下次努力就好。
可是……
@馅饼陷阱
从出生开始就被教育着要带着目的去生活,所有没有目的还要去做的事就是不务正业,所以才会这样,因为他们都觉得玩是没有收获的,情绪上的快乐不是收获,只有物质的实质的收获才是真正值得的
从小到大,我们普通人接受的教育都是,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出路。
我以前也这么想,但现在有了更多的看法。诚然,通过读书,有人得到了好工作、高社会地位等等。
但当今社会,人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也不少,考公考编考研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诚然,通过读书这条路找到好工作是一件好事,那学习不好的人一辈子就真的完了吗?并不是。
读书不是只有这一层功利意义,人的生活也不仅仅只能有读书和工作。
在两三年前的义工生活里,每一天,除了工作、睡觉,我都在玩。打扑克牌,玩各种桌游,早起结伴骑车去追日出日落、压马路……那是我这几年最快乐的时光。但快乐之余,我有时也会想,“这种快乐”是享乐主义吗,是不是不应该呢?
其实,旅行的前一段时间里,我结束了实习、写论文、学习备考一系列的事,我所在地不巧恰逢疫情,我就只有晚上出去人少的地方去透气,那段时间过得浑浑噩噩。
后来趁着到外地考试,开启了毕业旅行,心中的阴霾才渐渐散去。
作为一个极I的人,我突破挑战去和陌生人们交谈、玩耍,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大大减少,我真正的感受到我在热烈的活着,好像又获得了童年时那种轻而易举、不需要太多理由的快乐。
@XG-蒋舒婷
好问题,什么叫真正的玩
楼主回复
纯粹取悦自己,且无任何焦虑
对于我来说,要是一段时间里,我一整天下来都在玩手机,没有出过门,也没有“动起来”去做实质性的事,比如说:打扫、整理、逗猫等等,我就会感到焦虑,会有虚度光阴的愧疚,哪怕晚上写写日记,这种心情也会缓和一些。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接触大自然真的可以给人强大的能量,“公园20分钟定律”“人啊,就应该活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每个人心里对于“have fun”的定义都不一样,无论是运动也好、桌游、麻将也好,宅家里追剧、做饭、阅读也好,相信只要能让自己活得充裕的满足,那么就是好的玩乐。
不要总是带着“目的性”“功利性”去做事,喜欢学语言就去学,不是为了考试考级,出门散步不为了到某个目的地,出去旅游不是非得按照攻略而匆忙紧张打卡……
就是要纯粹的去玩,没有心理包袱,为了兴趣发电,为了单纯“have fun”,至少获得了真实的快乐,人心情好对身体也好,怎么算虚度光阴呢?
人生就是来体验的,我们不要过度自我批评,我们要学会玩乐,就像小朋友一样,为了快乐而玩乐。
The time you enjoy wasting is not wasted time.”
— Bertrand Russell, Philosopher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伯特兰.罗素
往期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