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岐人物事迹
董凤岐,1939年出生于北京,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退休教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著名面塑大师汤子博先生的唯一女弟子。
精研创作 成果丰厚
她从事面塑创作60余年来,创作了数百件作品,荣获多个国际、国内大奖。1993年,作品《孔子塑像》《孔子六艺》等荣获个人金奖;1994年2月,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播出专题片《董凤岐面塑艺术》;2005年6月,作品获省博览会金奖;2008年11月,作品荣获山东省国际大众艺术“孔子问道”特别奖。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她带领学生们创作的大型面塑作品《盛世欢歌》,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
董凤岐和她正在制作中的《盛世欢歌》面塑系列作品
献礼70周年国庆的作品《盛世欢歌》,其创作过程最令人难忘。2019年4月,董凤岐接到上级通知,要精心创作一组面塑作品,主题为五十六个民族舞蹈庆祝的场景,献礼七十周年国庆。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立刻投入到准备工作中。任务重,时间紧,她当日召集数名学生,组成精英团队,于次日开始着手工作。在时任院长潘鲁生的主创、指导和率领之下,创作团队怀着拳拳爱国之心,为赶时间完成任务,加班加点,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历时4个月,团队的每一名成员均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无一次请假,无一人缺席,大家团结互助,认真工作,最终高质量完成任务。作品在人物的塑造、舞姿的动态、色彩的艳丽、服饰的细节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力争打造艺术精品,最终于9月28号深夜全部完成,由专人连夜运往北京,准时展现在人民大会堂国宴上。《盛世欢歌》作品受到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这组作品让古老的民俗艺术——面塑,登上了国家级的庄重殿堂,艰辛繁复而又积极向上的创作过程令整个团队终生难忘。
匠心制作 风格独到
在泉城生活近40载,她的作品自然融入许多济南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济南面塑的代表,被誉为“面人董”。她的面塑技巧纯熟,刻画细腻,敷色华丽,结构准确,制作过程干净利落,尤其擅长塑造古典美女。她的作品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汤派面塑的传统特色,而且融合了现代艺术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捏塑人物技巧纯熟、刻画细腻、敷色华丽、结构准确,制作过程干净利落。人物造型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既有传统绘画的风采神韵,又有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其代表作品有《孔子圣迹》《微塑十八罗汉》《八仙过海》《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红楼梦人物》等。
恩师汤子博正在教授董凤岐做面塑
在人们看来难登大雅之堂的面塑艺术,却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董凤岐的面塑表演现场多年来都是让人围观的独特风景。她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特色,是只有中国才有的面塑。在面塑的配方上,董凤岐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和研究,解决了面塑材料的可食用、环保与长期保存之间的矛盾。她认为,几十年的面塑创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她愿把这些珍贵的经验总结和传授给后来者,使人民大众在更长的时间里感受面塑艺术的魅力。
教书育人 传承非遗
多年来,除了潜心从事面塑创作外,她积极开展面塑教学工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自2015年开始开展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以来,董凤岐每年都为非遗培训学员授课,认真传授面塑技艺;建立技艺交流群,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为学员解决技术难题。课堂上,她介绍自己从事面塑艺术的经历,分享作品创作的立意构思、文化内涵和创作过程中的趣事,毫无保留地将面塑的技术配方分享给学员,并为每个学员的作品进行现场点评与指导,鼓励学员们要努力做出精品、将面塑技艺发扬光大。学员通过学习面塑技术,不仅能够凭借这一技术使得工作收入有所改善,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技艺,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2019年4月,“董凤岐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在漫长的艺术之路上,凭借着内心对面塑的痴迷与喜爱,无论遇到什么艰辛与磨难,已经与面塑融为一体的董凤岐都笑对挫折不言放弃。为了促进面塑技艺的传播,她积极收徒授课,正式收徒50余人,培养了多位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帮助多名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社会收入,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让她欣慰的是,在21世纪的新时代,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喜欢面塑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在她看来,教学与收徒是让自己指尖上的技艺能够传承下去,是对面塑这一非遗艺术最好的保护。
服务社会 热忱奉献
近几年,她带领学生先后走进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实验中学、东城逸家小学等各大中小学校,普及面塑知识,受众近万人,对扩大面塑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张恒群、骆遂相继编写了中小学面塑教材,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她的支持下,学生王晓晓、马幽美、骆遂等人积极参加济南市非遗传承和学校教育相融合工程,分别走进济南市白马山小学、历下区龙鼎实验小学、高新区汉峪小学等地授课,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面塑技艺在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
董凤岐主创完成的《盛世欢歌》面塑系列作品即将送往北京人民大会堂
当前,已经85岁高龄的董凤岐老师依然活跃在面塑舞台上,先后参加了多项活动,为非遗保护事业持续发挥着余热——携50余位弟子为“面人汤”面塑技艺的传承历史、发展谱系撰写书稿,并与出版方开展多次交流,该图书即将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接受北京小记者团24人的访问,多方位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采访,口述面塑人生之路,为非遗进大学进课堂起到了促进作用;无条件向同行传授技艺,向前来学习的同行毫无保留地热心传授老寿星等面塑的制作技艺,促进了不同技艺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潘鲁生教授看望董凤岐、周成儦夫妇
董凤岐老师从事面塑创作60多年来,不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而且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事业的传承与传播,收徒授课、传授技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编写教材、宣传推广,为国家和山东省的非遗保护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供稿:教师工作部
文字/图片:王任
视频编导:宋新宇、张珊珊、王一宇、贾彩虹
视频指导老师:韩青、李娜、张常霞、王任
编排:司佳葳
责编:于桢超
编审:王伟杰、刘阳
终审:孙磊、王国燕
往 期 精 彩 推 荐
终于等到你,我的“新”上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