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常江聊天,是个愉快的过程,除了聊工作,还聊到了童年和家庭,很多事也许并不适合用文字来摊开,但聊完之后也会感慨,正是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塑造了眼前这个男孩,正如作家蔡崇达在书中写到,“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
这让人想起那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有稳定的内核支撑海平面下的冰山,才有海面上迎着阳光闪闪发光的灵魂。
梦开始的地方
2019年,常江作为实习生,第一次来到广汽研究院。身为一个北方人,到完全不同的南方生活,一直是他的梦想。在他看来,广州晴天比较多,总给人有活力的感觉,这似乎和他自己的配适度比较高。
到达广汽研究院那天刚好雨过天晴,他拍了一张照片留念,拍出了梦的质感,“感觉确实像做梦一样”。就这样,他带着梦与梦想,开启了在广汽研究院的旅程。
抵达研究院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我刚到部门时,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时的科长穿着一件白衬衣,走过来跟我握手,完全没有架子,作为一个小小实习生,我超级诧异也很感动。而周围的同事都非常亲和、热情及专业”。这是广汽研究院留给常江的第一印象。实习期间的常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进行着应届生和职场人的转变。
“后来,2020年我正式入职广汽研究院,成为我们部门唯一一个应届毕业生。”见谁都谦虚叫一声“哥”“姐”的常江,工作之余,开始接触一些工会领域的事,对于他来说,这不是负担,而是更深入了解公司、认识更多人,打破陌生感,让应届生到职场人的转变更为流畅。
入职后,作为毕业生代表参与拍摄校招宣传视频
半年之后,虽然只有“独苗”新人一位,部门还是非常有仪式感地如约举行了应届新员工转正大会,并邀请了部长、部门总师和科长现场“加持”。
在这个“专属”的转正大会上,领导推心置腹地与常江沟通,“如果你有能力也有意愿在本职工作之外为组织服务,我们非常支持,但一定一定要抓牢本职工作的提升。”
这句话,一直成为常江日后工作的指引。本职工作和工会工作,不是二八分、三七分,而是100%投入本职工作,再额外分配精力到分会工作中。
“前期,我负责了广汽第一代扶手屏的产品开发工作;现在,2.5平台所有项目的尾门控制器都是我在负责。干活要是一把好手,才更有底气做好工会的工作。”常江自信地说。
让分会走进会员心中
“分会主席就是一个服务型角色。”这是常江的认知。
而如何做好服务呢?他说他的座右铭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
部门里有“候鸟”工程师,一年里有不少时间奔走于“三高”试验场,做靠谱的娘家人和坚实的后盾,分会责无旁贷。
疫情期间,有出差的同事反映家里人没有足够的防疫物资,常江带领分会小伙伴筹集到当时紧俏的防疫物资,送到同事家里,同事的太太感动得当场掉泪。
到一线做志愿者的常江(左二)
还有一次,常江突然接到电话,一位“候鸟”工程师的太太二胎去检查身体,结果被告知就要准备生产,而同事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老人,整个场面只能用“措手不及”来形容。
常江二话不说,拉上部门里有当妈经验的张春梅梅姐,接上老人一起去了妇幼医院。到了医院,没想到工程师的太太已经顺利生产,老人慌得六神无主,常江又果断让梅姐上楼去陪产妇和新生儿,而自己,留在楼下照顾老人和同事才几岁的大女儿。
“人生中第一次带娃,是帮同事带,这印象太深刻了。”常江这么说的时候,流露出90后未婚男青年的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作为工会人,在关键时刻能够真正帮到同事的肯定与确定。
要解决员工的急难愁盼,也要让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现在大家工作压力都不小,工会活动的开展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为了搞而搞,而是要真正给同事们提供情绪价值,能走进大家心中。”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常江带领分会小伙伴用一次次有诚意的活动,给同事们带来价值,赋能研发工作。
“工会君有EAP(员工心理关爱)送课下基层的关爱,我们希望不仅是组织一次简单的培训,更希望能真正帮到大家去化解工作中的压力。我跟工会负责此项工作的敖姐沟通,她很支持,还同意了我们增加一位EAP专员名额的申请。”
有了来自工会的支持,常江把心理培训延展为“心理健康周”,包括心理游园会、心理宣传上墙、团辅培训等,并将部门里三位EAP专员的资料印刷成卡片,请他们分区域去进行自我介绍和宣传沟通,务必让每一位同事都了解工会的EPA服务,在心理有阴霾的时候,能够想到找分会寻求帮助,及时化解问题。
“心理健康周”活动
“我们的分会活动今年也主打一个‘让传统回家’。广汽研究院的员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霸,研究院是他们在广州的一个家,怎么样让他们在这个家安心快乐地工作呢?我们用传统佳节作为载体,让小时候和家人一起经历过的包饺子、粽子、汤圆、做艾锤、艾草挂饰等等温馨的场面在研究院重现,让同事们感受到这里也是家。”
此家与彼家,大家与小家,分会在其中成为强有力的连接,是名副其实的“娘家人”。
而“娘家人”这个分会团队,常江倾心打造,对于大家的特点也是如数家珍:
班班,负责分会财务呈批与报销,谨严细致;
思语,身为女工委员,是00后翘楚,带来别开生面的智慧碰撞;
茜茜,担任EAP专员一职,致力于分会员工心理关怀与建设;
晓腾,负责分会劳动竞赛及部门大会等活动策划,才华横溢;
秋霖,分会体育委员,身为智联篮球队队长,是力量担当;
梦阳,负责分会文艺活动,是颜值与能力并重的宝藏女神。
像家人、像朋友一般的分会团队
常江在这些年轻分会成员身上看到了刚毕业时候的自己,所以,他能感同身受他们的需求、向往甚至困惑,“我和他们每一位都深聊过,去沟通他们的特长、他们对分会工作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当好员工的‘娘家人’。”
(想让他再提供多几张分会小伙伴们一起的照片,他在手机里翻了翻,摇头说“算了,女生都没有化妆。”——也是够贴心的。)
当“靠谱”成为一种习惯
在入职第三年刚被选举为分会主席的时候,常江也曾有焦虑。
求学时期的他,就一直做着“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所以他会焦虑“如果干不好,会不会对不起大家”。
“走马上任”后,他也曾以为就跟自己在学校做学生会主席差不多,但工作的齿轮转动起来,才发现要带动的环节太多了。
“学生会主席可能就是搞一搞活动,但是分会主席更加要贴近同事、关心同事和服务同事。很多事情员工可能不好意思直接跟上级、跨部门去沟通,我们就算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吧。”
“灯泡不亮了怎么办?”
“餐补是怎么回事?”
“水龙头的水怎么这么小?”
一开始,这些发问也曾让常江困惑过,他在电话里跟父亲倾诉:“为什么大家都爱来找我呢?”做统战工作出身的父亲,用一句有分量回答,让他瞬间自洽,“因为他们信任你,信任工会。”
聊到这里,常江正好接到一个电话,他刚刚跟院工会反映同事关注度比较高的几个事项,院工会马上现场勘察,打来电话跟进问题解决。
“通过我们,员工的声音被听见、被重视,就觉得自己做的事还是有价值的。”
如今分会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顺畅,在常江看来,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领导的支持,部长陈文庆非常支持分会工作,像全员营销劳动竞赛,分会在参加完院工会的专项工作会议之后,我们马上召开会议制定计划,讨论对策,保证了任务的顺利推进,还提前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
二是同事们的支持,经过这一两年的磨合,在部门里积累了友谊和人脉,算是一种“情感账户”,让很多工作能够更丝滑地推进;
第三,当然是团队伙伴的高效协同,发挥各自的特长。
“我刚才说过,分会主席是一个服务的角色,分会工作派活不能用单纯的命令,也得靠个人魅力。”
什么样的个人魅力?
带着这样的问题,工会君去私聊了常江身边的同事。
“江哥以身作则,带领我们高效完成既定目标,更擅长协调整合团队资源,激励分会委员。说得好像有点不真实太完美,但确实就是,他配。”
“江哥就像是定海神针,每当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第一时间想到他,而他总是遇事不慌,非常稳地帮我们解决,好像在他那儿都不是什么问题。也有可能是装的,但至少给了我们非常可靠的感觉。”
“分会主席江哥就像大哥哥一样给人温暖和信赖的感觉。他总是耐心倾听我们的想法,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并给出合理的看法和建议,怎么说呢,就很靠谱。”
靠谱!这其实就是常江所提到的座右铭“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精简版。
而当靠谱成为一种习惯,信任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于是,分会委员和同事们在本职工作中并肩作战,在分会工作中双向奔赴。
“靠谱”是怎样炼成的
公务员家庭浸润的常江,家里长孙的常江,从小,似乎就肩负着“总归要做出一番事业”的自我期待。
“我曾经转过一次学,刚去时被老师说‘智商堪忧’,当时真的很受打击,但还好没有被击倒。笨鸟可以先飞,况且我又不笨,我用了一学期时间追赶,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也在学习,后来考到全班第三,老师开始说,大家向常江学习。”
后来上了大学,常江又一次经历了被小小自卑“打压”的低谷。
“我是不太典型的西北人,小时候可能被保护得比较好,比较含蓄,不彪悍。后来上大学到了山东,混迹在典型大汉中,我开始没那么自信了。但我一直觉得,大学就是一个可以改变人的地方呀,于是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健身,在健身的加持下,心态也逐渐变了,变得更自信和开朗。”
常江还记得,大学时给自己定的计划是12:15吃完饭回宿舍,午睡到12:40,出发去健身,1:30到教室上自习。一个人“错峰”骑行在校园里,很享受这种安静自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存留在记忆里,在工作中会时不时地浮现,成为一种隐性的能量。
“除了健身,进大学我就逼自己,谁优秀我就跟谁学习。”
而没想到的是,毕业那天,常江和一位他一直引以为榜样的同学抱头痛哭,那位同学竟然说,常江是他一直在追赶的目标。“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大学四年也进步了,在和大家的相互学习中变得更优秀了。”
”向优秀学习”和健身这两个习惯,常江从大二坚持到现在。一个让自己在工作中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一个是在工作之余保持强健的身心。
“有的时候工作压力大,我也会下班后去健身。如果时间允许,会自驾旅游,祖国大好河山很多地方都去过。我特别喜欢四川,因为那种松弛感,会把你身上的负能量祛除。有两次,在川西自驾,遇到开大灯的、转弯不打灯的,有安全隐患会让我们汽车人心情不爽,开过去的时候就会说上一句,没想到对方都会脾气很好地回应,‘好的大哥’‘大哥你先走’‘大哥没问题’——就是态度好到让你的心情一瞬间就松弛下来了。”
这种出门在外收获的奇妙体验,常江也带回了工作中。当遇到问题,不是凭第一时间的情绪来处理,而是稍微冷静、稍微迂回,也许,这就是前面同事说到的“遇事不慌”吧。
而没办法远游的时候,常江化解压力的办法是下厨房露两手,或者到附近的公园走走,“公园5分钟”效应在他身上也有良好的实践。
“有时候太累了,晚上加班回去就想松弛、想报复性刷手机。我爸还会教育我,别老玩手机,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我累我有理’,开始我还有点抗拒,后来发现我爸一个快退休的人都还在一直学习,就有点惭愧,现在会有意识地把手机当成学习的工具,规划一些学习的内容。”
学习使人进步,努力使人进步,这不是空话。因为对于常江来说,“从高考到现在,我发现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努力了,总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在常江的脸上,应届毕业生的青涩已经褪去,对生活热爱的“少年感”和对工作热爱的“成熟感”和谐相处。在他看来,一份好的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一种滋养,让他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跟常江聊了很多,从生活到工作。
他热爱摄影、也热爱下厨,是在公司很e很社牛、回家就变i的人;
是对女朋友很好,在听到最好的哥们“结婚了”“当爸爸了”会对婚姻有憧憬的人;
是扛着受伤的同学往医院跑、还不忘提醒同学父亲先稳定情绪的人;
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宿管阿姨灭火、然后灰头土脸放下灭火器默默离开的人;
是雨过天晴,和部门同事一起在海边看晚霞、感觉自己工作很有价值的人……
这些,也许都是冰山下的稳定支撑,支撑冰山上的他可以很笃定地说:“我一如既往地喜欢广汽研究院,我非常爱这里的工作环境和一起打拼的同事们。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希望自己的人生在这里发光。”
常江的这番表白,从心而发,回答了过去,也照亮未来。
常江镜头中的世界
有趣·有料·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