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操指南》
桑玉成 著
定价:8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年11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桑玉成,政治学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治学会名誉会长。曾先后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主任、文科科研处处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等职。主要专业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主要学术研究成果有《自治政治》《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站在平原看高山》《权力素描像》《我们怎么选干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探析》等2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政论文章300余篇。
本书致力于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操作层面的研究。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在既定的条件下,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什么抓手,可以做点什么。
围绕这一主题,本书分为基本问题、知识基础、方案策划、主体推动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问题”和“知识基础”涵盖了设计思想、适用范围、必备素养、重要原则等内容,“方案策划”详述了关于大调研+大讨论、社会各界座谈会、理论座谈会、时政热点关注分析、立法草案征询意见会议、人民建议征集、委员会会议、干部选人程序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与优化设想,“主体推动”聚焦提高制度供给能力和领导干部素养,为各地方、各部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行动指南和具体路径的参考。
前 言
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
第一章 设计思想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转起来
一个基本前提
三个核心问题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组织层面
领导层面
社会层面
参与人层面
第三章 必备素养
民主意识
法治意识
权利意识
求知意识
为民意识
第四章 重要原则
多数原则
认同原则
妥协原则
纠偏原则
公开原则
第二部分 知识基础
第五章 深刻内涵
两个工作背景
根本指向是什么
“全过程”的基本依据
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视角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 民意政治
从卢梭的“公意”到马克思的“人民意志”
用人民的政权来实现真正的民意政治
吸纳、整合、尊重民意
第七章 十点主张
按照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极部署
走通这条发展民主政治的中国之路
加大对我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
当务之急在“操作性”
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获得感满意度
保障宪法法律的绝对权威
提高领导干部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基层民主的发展空间
两个基础性问题:政府职能和干部制度
有必要进行一些局部试验
第八章 议事规则
谁何以能够作出决定
通过什么程序作出决定
作出决定的依据是什么
关于某些事项是否该作出决定的讨论
给公共决策“增加难度”
第九章 实践品格
用实践读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义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资源
行动塑造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形态
第十章 行动方略
如何得以运转
从一些领域逐步推进
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章 关注青年
群体政治中的青年政治
从发展视角看青年组织的定位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培育功能
将青年培养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力军
第三部分 方案策划
第十二章 大调研+大讨论
释义
出发点及意义
议题设定
工作步骤
成果应用
案例:关于开展“发展民营企业”的大讨论大调研的建议
第十三章 社会各界座谈会
释义
出发点及意义
议题设定
工作步骤
成果运用
第十四章 双月(单月、季度)理论座谈会
释义
意义
议题
组织
第十五章 时政热点关注分析
释义
工作方案
项目合作方案
项目阶段性评估
第十六章 立法草案征询意见会议
释义
意义
议题设定
人员选定
会议程序
材料综合
意见参考
第十七章 人民建议征集
释义
意义
两种征集方式
采纳与反馈
人民建议征集的主体
案例:某政府部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实施方案
第十八章 委员会会议
释义
基本原则
会议准则
一般会议程序
常见问题及其消解
第十九章 干部选任程序
释义
先辨析一个理念:择优还是公平
一个关键问题:“初始提名”
着力解决两个基础性问题
不拘一格降人才
准确理解并高度重视干部“专业化”问题
干部任职的组织情感基础
“最小遗憾法则”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运用
第四部分 主体推动
第二十章 努力提高制度供给能力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依据
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要素
用制度供给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
制度供给体系建构的主要任务
第二十一章 做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力军
民主素养应该成为现代领导的第一素养
担当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责任和使命
以民主的实践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成长
后 记
【 前 言 】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工作,提出了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之后,在党的二十大、党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进一步阐释和原则性部署,在前不久召开的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之后,上海政治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就这一重要理论命题进行了研究。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12期以“圆桌会议”专题文章的形式发表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上海高度重视这一重大课题,提出要在今后的五年内,把上海打造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为此我曾经提出,在“首提地”和“最佳实践地”之间应搭建一个“研究高地”,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在这个背景下,上海政治学界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制订了多个中长期的研究计划,聚焦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上海政治学界承担了多项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题的国家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初步形成了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术共同体,陆续产出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五年来,国内学界就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含义、意义及其与西方国家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区别、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多颇有建树的成果。相比之下,对于如何进一步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空间,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明确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还缺乏实质性研究。尤其是,一些地方和系统都有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愿和目标,但是对于如何一步一步地推进这一目标缺乏切实的抓手和举措。
笔者是较早涉足研究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学者之一。在进行一些研究之后,甚感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个理论命题,本质上更是一个实践命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理论概括,更是对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的方向指引。所以,针对一些地方和系统难以找到行动方略的情况,笔者试图探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操问题,作为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我国古代有所谓道术关系之辩,老子在《道德经》中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重要性。笔者深以为然。在关于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程中,道术关系同样遵从此理。
就是说,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需要解决“道”的问题,需要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牢固地树立关于民主的信念、民主的理想和民主的价值观,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关于如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术”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主要介绍“实操指南”的设计思想、适用范围、必备素养以及重要原则。可以说,这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前提。
第二部分“知识基础”,从不同的侧面阐释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一个必然的逻辑是,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需要有知识和理论方面的储备,需要对这样的重要理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第三部分“方案策划”,介绍了8种方案。在现有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下,在可行可操作的范围内,这些方案能够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原则和精神。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策划方案不是我们头脑中的想象,而是在过去或者现在已有的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同时,这样的方案也只有参考的意义,而不能简单地“复制”。
第四部分“主体推动”,在这里,我们回到“原点”,想表达这样的意思:积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有“主体”的推动。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有党和政府不断提高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也需要有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素养提升和积极作为。
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我们在整个政治过程中,始终把“民意”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将“民意”贯穿于政治过程之中,是我们研究的一条主线。全书四个部分的侧重点虽然不一样,但是都致力于贯穿这样的主线;也正因为有这么个主线,所以有些内容提了再提,这也是为了强调这条主线而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
本书的出发点主要是想将我们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研究转向实践的探索。一个客观的现实是,我们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各地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有着很多的案例和经验,而本书仅仅是列举,“挂一漏万”“挂了次要的漏了重要的”情况一定存在。也正因为此,我很想把这个“实操指南”做成开放性的、持续性的。我将在本书的后记中提供一个邮箱地址,欢迎来自任何地方、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关于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案策划”,当这些“方案策划”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出版“实操指南”的续集。
桑玉成
2024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