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余杭发布开设《奋斗有我 建设新中心》专栏,聚焦余杭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讲述他们在余杭大显身手、奋发进取、各尽其才的故事。今天,小余儿带大家认识一位让古老的余杭塘河焕发新生的治水工匠。
被誉为“城西金腰带”的余杭塘河,是古老的水运干道,如今焕发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新生机。
北控(杭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总经理顾朝光有超过十年的治水经验。在他的带领下,余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获得显著成效。
顾朝光1979年出生,是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环境治理”是他的专长。
作为全市最早一批投身“五水共治”的排头兵,从2012年起他便奋斗在治水一线,参与了余杭塘河(拱墅段)河道治理,治水经验曾获得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2017年,顾朝光加入北控水务集团,接手余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我就是为了余杭塘河才来到余杭。”顾朝光就想让余杭塘河这条古老的河道焕发新生。
“你看,以前河道很窄,只有15米宽,创景路以西基本上是乡村河道,两岸有些地方甚至被村民当成了菜地。”顾朝光指着余杭塘河的老照片说。
当时正值未来科技城快速崛起,人口大量聚集,顾朝光看到了余杭塘河治理工程在生态、人居、产业等方面的价值。
“它不仅是一条河,更是一条串联沿岸众多企业、园区的有形纽带,将余杭塘河打造成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空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顾朝光说。
在余杭塘河流域的治理中,顾朝光带领团队用上了不少新技术,“河蚌治水”就是其中的一项——
余杭塘河流域的新港桥、红卫桥河道里,悬置了不少河蚌,它们可以过滤河水中的有机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顾朝光团队还利用生物链靶向、水生态修复等技术,通过生物链逐步净化水体。
七年间,顾朝光带领团队以匠心治水,让余杭塘河焕发了生态新韵,成为了一条集休闲、健身、文化、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
依托余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顾朝光和团队将曾废弃的矿山打造成凤凰山公园,在采矿区山体间架起了一座数百米的玻璃栈桥。
在禹上生态公园看不到的地下,还藏着余杭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仓前、余杭、闲林、中泰等镇街的污水排放。
在顾朝光的办公室内,挂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他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他在治水事业中的卓越追求。
“治水这份工作需要匠心”,顾朝光说,在他负责的治水项目中,最长的运行周期将跨越30载春秋,这样的长期工程,离不开“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区总工会
记者 | 王媛媛
编辑 | 周颖
一审 | 吴燕
二审 | 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