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四大谣言,90%的家长会中招!

文摘   2025-03-10 12:03   北京  


都说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但这些年却背了不少“锅”。

有人说它越喝越没营养、有人说喝母乳让娃过敏、甚至还有人说妈妈来月经母乳就有毒了……

这些说法听得新手妈妈们一头雾水。今天就来一一澄清,还母乳一个清白!新手妈妈本就不易,让我们一起打破谣言,轻松育儿!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有人说,6个月之后母乳“越来越清”,营养越来越少了。

其实,“母乳”比大家想象得更加“聪明”,它的营养成分比例会随着宝宝的需求而变化。宝宝满6个月后,母乳会逐渐从成熟乳变为晚期乳,看上去颜色浅一些,也比较稀,但母乳的营养价值并没有下降。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对6个月以后的宝宝来说,母乳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



母乳不是攒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

乳房不是仓库,仓库是用来储存的,仓库里的物品省着用就能用更长时间。乳房更像是一座工厂,工厂是用来生产制造的。宝宝的吮吸就是发令枪,发令枪一响,大脑就会指挥乳房开始工作,源源不断地生产乳汁。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想要乳汁更多,就不能让它有攒的机会,及时排空,才会越吃多。



这个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宝宝出生后,妈妈的子宫会慢慢复原,恢复月经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哺乳期间来了月经,受激素变化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可能会有所减少,味道也可能有细微的变化,这些都不会损害宝宝的健康,可以放心接着喂。


“奶水长期滞留在乳房里,容易变质,引发炎症,产生毒素!” 

“不及时排出来,可能会引起乳腺增生,严重的会得乳腺癌!”


图片来源:崔玉涛养育中心


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断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从乳头中挤出黄色的、浓稠的奶水。这是断奶后存储在乳腺管中的乳汁。“残奶”之所以又黄又浓稠,是因为其中的水分被身体逐渐吸收,浓度变得越来越高,可以理解为浓缩版的乳汁,并不是毒素。

“残奶”的量很少,不必刻意排出来。相反,用一些粗暴的方式把“残奶”挤出来倒是有两个坏处:一是乳头被反复刺激,可能会触发泌乳反射;二是手法不当可能导致乳房受伤。

更多关于母乳的丰富知识,尽在崔大夫的新书《吃的艺术》 !



重磅消息!崔大夫的新书《吃的艺术》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抢先将崔大夫亲笔签名的珍藏版收入囊中!购买新书还将获赠7~24月龄辅食秘籍,让你轻松掌握宝宝成长的每一餐!



作为《崔玉涛育儿百科》的拓展版,这本专题著作针对0~18岁,特别是0~6岁孩子父母解答了关于如何给孩子吃的全部疑问。


书中涵盖母乳、配方粉、辅食添加、营养补充、健康饮食、饮食习惯、发育评估、观察排泄物八大主题,堪称一本全面的饮食百科全书!


无论是新手爸妈还是有经验的父母, 《吃的艺术》都能为你提供实用的指导。



更多内容推荐



崔玉涛养育中心
崔玉涛养育中心,一个“育家长”的园地,带父母们从心态上寻求“自然养育”的真谛,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轨迹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