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在北京:石板路

文摘   2024-11-20 18:59   北京  
----------
    出朝阳门向东,有一条由朝外大街和朝阳路衔接而成的道路,直达通州。这条道路曾经是一条石板路,作用是向京城运送粮食。
    元代,为解决大都城的粮食供应,由郭守敬主持开凿了通惠河。清代,通惠河水量减少,运力下降,沿大运河运来的漕粮在通州码头卸船后,一部分改由陆路运往京城。这条道路原为土路,一到雨季,泥泞不堪,车马说陷就陷。
    为解决这一难题,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下令,修筑一条由朝阳门至通州的石板路。石板路所用材质均为花岗岩条石,道路两侧还各建有5米宽的土路。
    雍正皇帝对这一“国家级工程”极为重视,道路竣工后,特撰碑文一篇,立碑于路旁。碑文上面写有自朝阳门至通州四十里,为国东门孔道”。石碑用艾叶青石制成,称“雍正御制通州石道碑”,简称“雍正石道碑”。
▲雍正石道碑碑亭
    从八里桥地铁站北口出发,沿京通快速路辅路东行200米,有一座四角攒尖的碑亭,里面陈放的就是这通雍正石道碑。作为大运河在北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2013年,雍正石道碑与永通桥(八里桥)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雍正石道碑,满汉碑文。
    石板路西起朝阳门,经东岳庙、关东店、呼家楼、红庙、八里庄、十里堡、三间房、八里桥,到达通州西门。八里庄、十里堡,均取自距离朝阳门的里程,八里桥则取自距离通州西门的里程。明清时期,朝阳门是“粮门”,经石板路运来的粮食,进朝阳门后,分别存入禄米仓、南新仓、海运仓和北新仓,供随时调运。
▲石板路经过的八里桥,横跨通惠河。
    我30年前在关东店住过,那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门前的这条道路曾是一条用花岗岩条石铺就的“国道”,上面跑的是一辆辆马车,车上装的是经由大运河运来的粮食。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石板路重修。同样,乾隆皇帝也为此路撰写碑文一篇,立碑一通。石碑大小和形状与雍正石道碑相同。乾隆石道碑现立于朝阳路沿线的定福庄路南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面。我去寻访时,发现碑亭被护栏围住,接近不得。一位居民说,以前随便参观,现在要修地铁,围起来了。无奈,只好走到过街天桥上,拍下一张碑亭半身像。
▲乾隆石道碑碑亭,隐约可见里面的石碑。
    石板路与通惠河并行,是最早的“京通快速路”,它不仅保证了京城粮食的及时供应,也便利了清帝拜谒东陵和巡幸江南的出行需要,可谓一举两得。然而,不应忘记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八里桥防线后,也是沿着这条宽敞平坦的石板路侵入北京城的。
    民国初年,石板路条石换为碎石。日伪时期,碎石路改为沥青混凝土路。1949年后,这条道路经多次改建,成为一条现代化的交通要道。
----------
作者:刘文军,网名“好望角”,户外爱好者,文史地理爱好者,游记作者(见“阅读原文”)。
----------

好望角寻访之旅
户外爱好者,出版《黑龙江纪行》(黑大出版社)等游记作品,现居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