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辨析
(1)象征
概念:
①象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通过采取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
②以某些客观存在或想象中的外在事物以及其他可感知到的东西,来反映特定社会人们的观念意识、心理状态、抽象概念和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③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分类: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
特征 :
①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②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作用效果: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例子分析 一:
2024年宝山区一模现代文阅读二 :《惜花人已去》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花朵,象征着老舍。
2024年宝山区一模现代文阅读二
宝山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惜花人已去
茹志鹃
①四月,又是一个四月了。
②十三年前的一个四月里,也是这样乍暖还寒的时节,我第一次见到了老舍先生,在北京丰富胡同,他的家里。那时,他和刘白羽同志一起,即将率领我们赴日访问。他当时虽然年已花甲有六,但人十分精神,瘦小的身骨,实在是“硬硬朗朗”的。做梦也没想到,在十六个月以后,他会愤而死去。一个人没有强烈的爱,也不会有这等强烈的憎和愤。而老舍先生在我的印象中,看来是那么平和,怡然。
③因为将去日本,又是在4月,大家一开始就谈到了樱花,然后又转到了中国的牡丹。
④北京人爱花,实在不下于广州花城。在北京,随便走到哪里的楼房或公寓跟前,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每一个楼窗里,阳台上,都放着盆花。老舍先生住的是四合院平房,院子里也排着大大小小的盆花盆草,大概很有些名贵的品种。而且,而且老舍先生像所有的北京人一样,爱花,也爱画。我已不记得他院子里的花,可是我却永远也忘不了,他珍藏的一幅画里的花,这是几朵牡丹,黑的牡丹。在生活中,我没见过黑牡丹,现在一见,发现它要比任何颜色的花更浓艳,更强烈,更富于生气。那乌绒似的花瓣上,玉露还未干,甜甜的馨香,仿佛扑鼻而来。在一片啧啧赞声之中,我看了看站在画卷旁的老舍先生,他抚着手杖,依然是那样微笑着,但他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舒展得像天空中大雁的翅膀。我猜想,在他的内心,恐怕会比这微微的笑容,有着更多的欢喜。正像这墨画的牡丹,却蕴藏着比火更红、更奔放、更炽热的感情。
⑤在日本,我们当然看到了樱花,不过我们去得稍稍晚了一点,正逢到落英的时候。我们看见樱花是怎样勇敢地,毫不留恋地,将自己洁净的花瓣,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覆盖住大地。要踏着这一地粉的、白的花瓣走去,真正是于心不忍,无从下脚。但老舍先生却毫不犹豫,扶着手杖踏上去了。不过,脚步是那么轻,那么轻地走着,在他走过的地方,花瓣也就更紧,更紧的贴近了大地。变成了一条隐约可辨的白色小径。
⑥我想,可能是爱花的人更了解花的心愿。让人踏着,把自己变成大地的一分,也许这就是落英的本意。于是,我也就跟着这条小路,走上前去。
⑦谁会想到,这位踏花的人,在十六个月以后,竟然也跟这樱花一样,毫无留恋地,但是愤然地将自己飘落在地,他紧紧贴着祖国母亲的胸膛,仿佛在说:“士可杀不可辱。对法西斯式的迫害,我以死抵抗。”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作成一条洁净的小径,让人们走在上面,更加轻捷,更加端庄。然而,然而老舍先生是多么爱生活啊!他爱花,爱画,爱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
⑧代表团回到北京,已是5月。老舍先生兴致勃勃,和夫人胡絮青一起,请我们吃了辣味鱼,又请我们去中山公园看牡丹。
⑨北京人真是爱花的人,中山公园游人很多,花也开得很盛。看完了那粉的,红的,紫的,我们各人就回各人的住处了。因为觉得反正后会的机会正多,所以分手时也很随便。匆匆忙忙,马马虎虎,甚至我都不记得在什么地方分的手。到第二年的初冬,听到他愤而去世的消息时,我尽力地回忆,还是想不起最后告别的情景。而主动跑到我面前来的,却是最初见面时,他给我们看的那几朵黑牡丹,以及最后他扶手杖,走在一片牡丹当中的景象。他环绕着成片盛开的牡丹花床,慢慢地走着,有时停下来,瞧上一会,就又慢慢地向前走去,环绕着那粉的,红的,紫的牡丹,环绕着那活泼泼的生的意志,强烈的春的气息,从容不迫地走着。穿着他那件黑白相间的人字呢薄大衣,“硬硬朗朗”地走着……
⑩5月,又是一个5月即将来了。这是我告别老舍先生以后,第十三个5月,是恶梦醒来后的第三个5月。我好像看见他,慢慢地走在成片粉的,红的,紫的百花当中,走在永远艳丽,永远生气蓬勃,永不凋谢的黑牡丹当中,从容不迫地走着,穿着那件黑白相间的人字呢薄大衣。
9.阅读⑤⑥⑦三段,解析作者写老舍先生踏花而行的寓意。(4分)
参考答案 :9.示例:以老舍先生脚步之轻,表现出他爱花、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老舍先生不仅爱花而且懂得花的心愿,体现他的心灵像花儿一样美好;以落英缤纷,希望人们踩踏,让自己更贴近大地,象征着老舍先生以死抗争的悲剧命运,也象征他甘愿让后人踩踏出一条道路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答题思路:惜花、落花、踏花。4分)
例子分析二 :崇明区2024年一模,《艰难时世》,最后环境描写的句子象征了社会的黑暗。
艰难时世
(美)罗恩·拉什
“矮脚鸡下面一只蛋都没有,”埃德娜说,“都连续四天这样了。”
“兴许是那只老公鸡重新黏上她了。”雅各布说道。
“你就继续开玩笑吧,”埃德娜回答说,“可咱们靠卖鸡蛋换得一点儿现金很紧要。也许关系到你有没有五分钱来浪费在一份报纸上。”
“可有许多人比咱们还穷呐,”雅各布说。
“咱们仍旧可能会落得像哈特利一样。”埃德娜回嘴道。她的视线越过雅各布,落到道路尽头,也就是伐木厂运送圆木留下的土路开始的地方。“大概是他养的癞皮狗偷走了咱家的鸡蛋。”
“你也不能肯定。我仍旧觉得,若是狗偷吃鸡蛋的话,会在鸡窝里的稻草上留下些蛋液。我从没见过哪条狗吃鸡蛋不滴下蛋液的。我会去察看一下。”
雅各布穿过庭院,进了混凝土建造的鸡舍里。雅各布拿起矮脚鸡,把它放到地上。鸡窝里的稻草上,见不到蛋壳碎片,也不见蛋白蛋黄的残液。
雅各布心里明白,这可能是一个长两条腿的窃贼干的,可尽管时世艰难,他也从没听说山坳里的哪个居民会偷东西,尤其是哈特利,山坳里最穷的那个。此外,鸡舍里放着两打多鸡蛋,谁会仅仅偷去两三个呢?
雅各布走出鸡舍的时候,见到哈特利一家从土路上走下来。他们全家人每周会去布恩两次,每次得走上两英里路,就连他家的小孩也要去,每个人都拿着重重的银禾叶。哈特利一家瘦骨嶙峋的骨架上,挂着褴褛的衣衫,他们看起来就像是随身携带了全部家当、要转场到另一块麦地的稻草人。他家的狗跟在后面,和它所追随的主人一样身形憔悴。原本,只要锯木厂一直经营着,生计便不是大问题,可当锯木厂关门歇业后,哈特利家只能靠一头背部下陷的老迈奶牛来维持生计,除此之外,只剩下银禾叶了,用它可以在杂货店换得几毛钱的杂货。雅各布从他买的星期日报纸上知道,到处都是经济大萧条。有些人攀在火车的货车顶上,从一个城镇去往下一个城镇,祈求能得到一份工作。
哈特利一家本来会这样不声不响地走过去,然而,埃德娜突然走到了门廊上。
“你们家的狗,”她对哈特利说道,“是不是爱偷鸡蛋啊?”埃德娜也许并不想用责问的语气说话,但这番话听上去就是气势汹汹。
“你为啥问我这个?”哈特利说道。从他说话的语气里,你既听不出生气,也听不出辩护的味道。
“有东西潜入我家的鸡舍,偷走了一些鸡蛋,”埃德娜说,“只偷走鸡蛋,所以肯定不是狐狸或黄鼠狼干的。”
“所以你怀疑是我家的狗干的。”
埃德娜没有出声,哈特利放下了手中的麻袋,从工装裤里摸出一把折刀,又轻轻地叫来自家的狗。哈特利单膝跪下,左手捏住狗的后脖颈,同时用折刀刀刃抵住狗的喉咙。他的女儿和老婆静静地伫立一旁,面无表情,仿若面团一般。
“你为什么一定要对他说这些。”一等哈特利一家消失在大路上,雅各布就责怪起妻子来。
“我咋知道他会做出这样的事?”埃德娜说。
“你晓得这个男人有多么高傲。”
“我没想让那条狗丧命,”埃德娜说,“那不是我的本意。”
“就像让乔尔和玛丽离开家、一辈子不再敲响咱家的门也不是你的本意,”雅各布回答说,“但事情确实是发生了,是不是?”
第二日早晨,哈特利家的狗已经无法在路旁逛荡,但失踪的鸡蛋数目却增加了。那天是星期六,所以雅各布骑着马去了布恩,此行不仅是为了去买报纸,更是为了和聚集在马斯特杂货店的老农夫们攀谈几句。骑在马上时,雅各布回忆起了六年前,乔尔将一碗燕麦粥摔在地上的情景。那是粗心的举动,但十二岁的孩子经常会干出粗心大意的事情。这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埃德娜却逼乔尔用勺子吃光了洒落在地板上的燕麦粥。“别这么做。”玛丽对弟弟讲道,乔尔依旧做了,可从头到尾都挂着眼泪。玛丽当时十六岁,两周后她便离家出走了。
雅各布买好报纸,依旧留在柜台旁。他讲起鸡蛋失踪的事,老农夫都停下了对话。
“你确信不是狗偷吃了鸡蛋?”斯特林·沃茨问道。
“我确信不是。稻草上没见到一丁点蛋壳或蛋液。”
“老鼠也会偷吃鸡蛋。”埃尔温从柜台后提供了他的意见。
“那样也会留下一点残迹。”巴斯科姆贝·林赛说。
“只可能是一样东西了。”斯特林·沃茨一锤定音地说道。
“是什么?”雅各布问。
“一条大黄鼠蛇。黄鼠蛇一次能吞下整整两三个鸡蛋,不会留下一丁点蛋液。曾经有一条黄鼠蛇爬进我家的鸡舍,”斯特林说,“我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搞明白该怎样抓住那条该死的蛇。”
“你用的是什么办法?”雅各布问。
“用捕鱼的法子。”斯特林说。
那天晚上,雅各布便进了柴火棚,找到一枚鱼钩。雅各布在鱼钩上系了三码长的钓鱼线,拿着它进入鸡舍。
雅各布在餐桌旁坐下,翻开报纸。头版上,罗斯福说经济会好转,可报纸的其余地方都印着相反的论调。一家纺织厂的罢工工人遭到枪杀。那些想去外地找工作的人,躲藏在火车的货车车厢里想搭便车,竟因此而获罪,被警察和铁路部门雇佣来的地痞流氓用木棍狠打。
雅各布在黑暗中惊醒过来。窗户敞开着,在重新坠入梦乡前,雅各布听到了鸡舍里传出的异响。天空中群星闪耀,月牙尖朝上,照着大地,可是没有窗户的鸡舍里仍然一片漆黑。
雅各布跨过鸡舍门口充作台阶用的圆木,径直走了进去。他把提灯拎到前方,检查鸡窝。矮脚鸡还在里面,但它身底下的鸡蛋已经不翼而飞。雅各布花费了好一会儿,才找到那根钓鱼线,细线像蜘蛛网上的一缕蛛丝,通向鸡舍的一个角落。他把提灯举在身前,随后便看见哈特利的女儿畏缩在角落,钓鱼线的另一头消失在她合拢的嘴巴里。
(有删改)
(2)赏析文中画划线景物描写的妙处。(4分)
(2)这句话以简笔勾勒出典型的夜色,以群星月光对比突出鸡舍中漆黑;既客观地呈现了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暗示小女孩因为饥饿直面黑暗,也成了小女孩由恐惧、绝望、羞耻等混合而成的内心的黑暗隐喻或人物所处的艰难时世的象征。
评分说明:简笔勾勒、对比、描述的客观环境特点,1点1分,给满2分为止;人物内心隐喻或艰难时代的象征,2分。
例子分析三 :2024年松江区一模 《条凳》,之中条凳也具有象征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条凳
李新文
①溪水边的彭家畈是个大屋场。人多,树木也多。树木一多,便出木匠。恰巧,我爹是这行当里最牛的一个。我出生的那天早上,他正在堂屋里打条凳。斧子的咚咚声,刨子的呱唧声,还有人的呼吸,响成一种音乐。这混响,终于没挡住我“哇”的一声啼哭。爹用热烈的眼神看我,似乎在告诉我,等我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木匠。
②我在阳光里疯长,却对木活提不起精神。一到暑假,我便在村子里瞎逛,或去溪边钓虾米。白云悠悠,阳光把溪边的地坪照得通亮,散发出的光芒耀眼而纯粹。溪水很清,似乎能看见水的魂魄。虾米也多,或自由游弋,或待在石头上一动不动,一眨眼,又跑得无影无踪。那天上午,正当我在溪水边出神,身后突然响起一串咒骂,竟是爹。他板着脸,眼睛里翻涌着不计其数的叹息。翌日清早,我刚爬起床,他便冲我直喊:“来,来,来……”等我一脚跨进堂屋,他立马将斧头往我手里一塞,说:“砍几下木头看看。”可我见了锋利的东西,浑身发紧。哐当,斧子呈直线落下,差点将他的脚趾砸破。没用的东西!爹狠狠骂了句。
③爹的条凳打好了,我悄悄把鼻子拱上去闻,一股草木的味道。我突然心血来潮,将条凳放倒在地当船划,弄得呱啦作响,连满堂屋的空气也晃荡起来。我玩得正欢,哪知后脑勺上重重挨了爹一丁弓。爹板着脸,眼珠子怒气冲冲地瞪着我。我的目光与他相撞,砰,炸开了花。浓烈的火药味里,爹干脆又抛来一句——木头比人强多了!他把条凳刷上油漆,标上“东西南北”的序号,不知不觉间条凳与人世间的伦理秩序遽然对接,浑身上下凸显出一股无法抵挡的森严之气。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长成树木,然后摇身一变,青涩之气转为浑穆气象,其间发生了多少量变与质变!我不知这是一棵树从一开始就想要的结果,还是上天的安排。
④条凳平时不用,空着。空着,也是庄重的摆设。只有逢年过节,它的涵义才悉数释放出来。年关的早晨,堂屋里摆上一大一小两张饭桌。大的是八仙桌,放在上堂屋的家神位前,与条凳共同制造肃穆的气氛。小的呢,是矮桌,搁在下堂屋,围着一圈木椅。这个时候,桌椅板凳把人的身份界定得泾渭分明:成年汉子坐条凳和八仙桌;小男人和女人一律坐矮桌小椅。
⑤开饭时,叔公——家族中的头号人物,自然坐在靠家神位的东方,东方为大。蹲在叔公屁股下的条凳傲然挺立,神色肃然,俨然显出一副家长的派头。祖母、娘、姑姑、婶婶和我坐小桌矮椅,一时间,整个瓦屋里的人都各就各位了。瞟一眼祖母,她正兔子吃草似的一口一口地嚼,嚼得那么安静,心平气和,似乎把八十多年的光阴嚼成一种不可琢磨的味道。祖母一脚踏进我家后,操劳了一辈子,却从没上过八仙桌和条凳的“正席”。她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一世行得正、坐得稳、算是上得了台面……”说话间,她把腰杆挺得直直的。事后一问,才知她一年四季不是坐矮桌小椅,便是端了碗饭蹲在灶门口吃。
⑥可世上的人各不相同,终究有上不了台面的。那年秋天,我叔叔娶了一房媳妇,模样儿周正,人也勤快,只是言谈举止大大咧咧。那年中秋的月光把夜色照得分外旖旎,不知怎么,那新媳妇一屁股坐上条凳,端碗就吃。爹见了,马上脸瓜子一垮,连珠炮似的低声嘟哝:“没家教的,没家教的……”第二天新媳妇被遣送回家,没想到那边的人传话来说:“封建透顶……”于是,一房刚过门的媳妇儿飞了。
⑦冬日里的雪花如期开放,从后山到稻田那段高坡就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踩上去,哧溜一下, 滑出老远。这时候,我看见不少小屁孩将家里的条凳偷出,一个接一个爬到高处,然后翻过边儿放倒在地,然后一个挨一个坐着,腿脚趴得像扬叉,手臂一张,敞开喉咙大喊:“冲啊!——”旋即,“呼呼啦啦”接二连三地滑下来,发出的声响状如火车的呼啸。他们手搭着手肩并着肩,在木凳的呼啸声中铆足了劲儿向下冲。要么一溜烟冲进塘里,跌得人仰凳翻;要么翻入积雪很深的墙下,一片狼藉。那些离开堂屋离开八仙桌的条凳儿,在高坡上大呻大唤,忘却了彼此的身份,乐得不知东西。不到一个时辰,凳上的油漆渐次剥落,露出一块块木质。至此,它们恍然大悟自个儿仍然还是土地上的一棵树,没什么大不了的。
⑧第二天早起,我看见爹坐在条凳上闷闷地抽烟,烟圈儿把整个面盘笼罩,酷似一幅岁月里的版画。条凳们的耳朵被父亲的叹息灌满,它们回味起昨日午间那妙不可言的场景,陷入深深的惆怅。
10.第⑤⑥段由“祖母”写到“新媳妇”,分析其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4分)
10.(4分)答案示例:【内容分析】第⑤段写从未坐上过条凳的祖母,她代表“上得了台面”、尊崇伦理秩序的老一代人;第⑥段写擅自坐上条凳的新媳妇,她代表不在乎、甚至敢于挑战旧有秩序的新时代人;两位女性形象形成对比;与全文条凳的象征意义、“我”成长故事等相照应(两位女性的叙写,是条凳的象征意义的具体化呈现);更具体鲜明地展现文中对于传统伦理秩序观念的思考。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例子分析四、杨浦区 2024年一模《大地的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7分)
大地的痂
胡慕安
①涌动。太阳落下,泡沫灰白,在光线消失的地方勾勒海水的轮廓。阳光不再忙着调节海上的光线,深蓝、碧绿、赭石、浅黄,那些幻化无穷的颜色退场,海的真面目,仿佛只在太阳消失后才会显露出来。有无数的河流通向大海,河水流过平原险滩、冰雪尘烟、风云意气,流过万物轮回,带来了陆地上的一切。海是此与彼的总和,是归宿,也是源头。现在,船长也在海里,成为了海的一部分。
②很少有人像船长那样了解香蕉湾的海。他会指着远处最深的蓝色说,看,那片几千米长的断崖一直延伸到太平洋。他了解潮汐的涨落、珍鲹的出没、洋流的走向和礁石覆盖的阴暗角落。大海并不是一股脑儿将所有事情都告诉给他的,只是徐徐将水面之下的世界展示给他,从一隅之地到漫无边际。船长渐渐开始向别人讲述那些水面之下的见闻: 日出前钻出沙地捕食猎物的海蟹、飓风天在最细处折断的狮子岩、升水中被螺旋桨打断双腿的潜水者、氮醉时割断呼吸管窒息昏迷的学员……几乎所有曾在这片海湾存在过的人和事物,大海都目睹并保留着最完全的记忆。
③大海给了船长近乎一切,如慈父对幼子的溺爱。他每日在潜店中清点人数,带着游客登上潜店的船,航行到一个个潜点。马达息声,身后没有了陆地广袤,船只恍如孤岛,身边除海水外再无其他,世界从一片蓝天开始,在脚下的船舷结束。此时,船长开始进行每一潜的简报,地形、洋流、鱼类、海兔,娓娓道来,就像一本翻开的百科全书,坦率而直接。我有时候觉得这就是大海的声音。这是他的工作,他靠这项技能谋生,但没有人会因为给了小费而轻视船长。海水的包围之中,他是香蕉湾的摩西,将指引人们在日落之前走出这片海,走出埃及,岸上有牛奶与蜜的等待。“船长是香蕉湾最好的潜导。”我不止一次听到潜水归来的游客对船长这样评价,而船长似乎并不在意,只是冲洗完自己的装备,认真地在每本潜水日志上签名盖章,然后坐在沙地上看日落,像个刚刚从圣地返回的信徒。
④涨潮声,是特定仪式上的呼啸欢腾,每一滴海水都在赶赴神秘的约定之地,这样的仪式船长已经失约几天了。船长在海中失联,那天午间第二潜升水结束,客人们没有见到他,船上当然也没有。惊慌的船老大带着另一组的潜导下水寻找无果,随即返回报警。一连数日,周边潜店的潜水者纷纷自发地帮助水警寻找船长的踪迹,可惜毫无收获。潜导们都在超负荷潜水,然而海的空间过分辽远深邃,多次的寻觅无果后,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焦躁与不甘,升水后异常安静平和,甚至会在清洗装备时对凑过来帮忙的人说一声感谢。连日来,关于船长去向的各种可能性间杂生长,人们最终趋向于接受同一种哀伤的结局。水警宣告了船长失踪,从官方层面为整个事件画上了句点。
⑤码头上,肤色黝黑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站上木栏杆,高声说着听不懂的方言,一个接一个纵身跳入海中。他们姿态各异,却都固执地要在落水之前做出标志的动作,或伸展双臂,或蜷缩双腿,千奇百怪,怎么落水都可以,没有理论,没有技术,入水时的扑通声总夹杂着码头上的一阵欢呼。在这里,跳水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身体优势,而是证明跳入海中是行得通的。
⑥潜导胡大叶站在潜店前的空地上,她应该是在等我。我已经将她的装备冲洗干净,湿衣洗好晾在风扇房,脚蹼和潜水镜甩干水珠搭在架子上,为她做好了明天继续潜水的准备。海水涌上来没过她的脚,而后又退回去,循环往复的节奏最终将她与大海在夜色中融为一体。沙滩上一团黑乎乎微微发光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弯下腰,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线,看见一只水母用它柔软的触手正全力裹紧一只箱鲀,逃离的本能令箱鲀鼓胀成球,眼看就要脱离水母的钳制。胡大叶伸出脚,用力一踢。扑通——那个球笨拙地画出一拱曲线,降入海里,被海水瞬间吞没,留下一个谜底开放的谜题。我不知道水母与箱鲀的各自结局,因为较量被胡大叶偶然的介入戛然终止。无从得知的不只是水母与箱鲀的命运,还有船长成谜的去向,无从得知的是整片大海。陆地是陆地,大海是大海,我们于大海的认知仅构筑在陆地得到的经验之上。我们创造了钢铁与科学、诗歌与艺术美酒与宗教,但是我们不曾创造海浪、洋流、礁石、砗磲,不曾创造箱鲀与水母。大海是另一种形态,不能被陆地上的认知所定义。
⑦胡大叶并不在乎任何结局,她带我前往潜水员们经常光顾的小店,她比水母还要迫切地期待着一顿晚餐。小店装修得很简单,海边的小屋都太相似了,墙壁很厚,窗户很小。一块手写板挂在墙上,靠左侧一排写着附近几个潜店和店里潜导们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有一个小小的数字——赊账行为是古朴的化身,貌视着时间与空间。船长的名字还在手写板上没有擦去,笔画杂乱而粗犷,像只眼睛在黑夜里流泪。不知道胡大叶有没有看到手写板上的名字,她已经点好了我们的晚饭。我告诉胡大叶,潜店老板决定明天恢复营业,我希望她能成为我的潜导。她只是稍顿了一下,没有给我任何回应,继续低头吃着一盘炒饭。
⑧有太多次,我想向胡大叶打听船长失踪的原因,哪怕是某个能够指向原因的细枝末节,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好奇。胡大叶帮我付了晚餐的钱,说是当作冲洗装备的感谢。她也顺便帮船长把欠账付清。店员接过钱,转身擦去手写板上船长的名字以及那个小小的数字。那些坚信着永恒的人应该来到这个小店,看着那个名字被店员如此轻巧地擦去。“明天,我会告诉民雄把你放到我的组里。”分别时,胡大叶终于回应了我。
⑨黑魆魆的海水在黑夜里涌动,像大地结出的一道痂。它凝固一切,包括黑暗,接纳一切,包括痛苦。船长和水母去向成谜,大海保留着我对他们最后的记忆,那巨大而广袤的伤口敞开着,而明天,我就会背起气瓶潜入它的神迹之中。
9.第⑦⑧段写到海边小店的一块记录潜导赊账的手写板,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9.(3分)
它是潜导们某种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1分),手写板上保留着船长赊账的数字,对于其他潜导来说,既是提醒他们不放弃寻找的标志,又是纪念船长的象征物(1分)。但后来胡大叶主动为船长还清赊账,船长赊账的数字被擦去,表明人们将悲伤隐藏,继续生活。(1分)
(2)托物言志
概念: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 “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凄冷的边塞战场风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把自己比喻成纵横边塞的战马,借战马抒发志向情怀。一句“何当金络脑”,饱含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李贺是唐代王室宗亲,但因家道没落,一直不被重用。因此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因长期抑郁感伤,李贺27岁便英年早逝。
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通过石灰,表达了诗人甘愿经受各种磨难,也要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
这首诗据说是于谦年轻时亲眼目睹石灰的制作过程,有感而发写下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等词语,写出了石灰经受的各种磨难和考验;“若等闲”“浑不怕”“留清白”则写出了石灰的品格。如果了解于谦的生平,我们就会发现,这首《石灰吟》,就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是一首题画诗。诗中“咬定青山”“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特点。郑燮是清代文人,也是一位好官。他做官十二年,虽然只是小小县令,但他心系百姓,体恤民情,不媚权贵,一身正气。郑燮诗书画三绝,尤其喜欢画竹石并题诗。这首《竹石》,诗人借吟咏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品格。
这三首诗,要充分抓住“托物言志”这个写作特点,既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写事物本身的特点,更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一步感悟诗人所抒发的人生志向。
三、二者异同
1、象征和托物言志都是借助具体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都是通过赋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2、象征是托物感怀,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用以表达作者对某种精神品德赞美之情。
3、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局部象征的描写可多可少,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等是大家公认的,可以不必多加描写。(比如上面我所列举的高考模考真题中)
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需要作者在文章中对情感所寄托的物详细加以描写的。
4、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雷电”,可以象征打破黑暗世界的革命力量,也可以象征统治黑暗社会的暴君,这是根据作者的情感表达需要而决定的。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因为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是含蓄地表达作者坚定不移的志向理想的。
5、托物言志是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因此文章中要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来详细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突出物与自己的情感志向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异质同构),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向、情趣、理想和追求。
6、象征重在表现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借助某一物品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的使用往往会与象征手法结合来使用,我们往往会在一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文章中找到事物的象征意义。
象征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片段来表意,也可以用整篇文章立意;托物言志是用于整篇文章的创作的。
因此当象征手法着眼全篇时,也就成了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文章不是一定会用到象征手法。
在构思的先后上,作家往往是先联想到事物与精神之间的象征联系,才假托事物进行托物言志的。
总之,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象征可以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而整体象征则是托物
的表现手法了。因此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