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 彰自信 勇争先】第九十四期丨整修城邑 汤传榘

文摘   2024-11-04 09:48   福建  



开栏的话






清流,宋元符元年(1098)置县,漫长的千余年间,这片山明水秀之地,哺育和造就了一批耿介廉明、著书立说、捐躯报国、侠义救民、才艺超群之士。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龙年至,为了更好地展现清流人文,即日起,清流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开设“读名人、彰自信、勇争先”专栏,在读懂清流历史名人中,传承精神、开拓进取、奋力作为,并激励一代代的清流人成长成才。






本期推出

整修城邑 汤传榘


汤传榘,江南长洲(历史上苏州地区的一个县)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任清流知县,整治城邑,重修城隍,利益众生,百姓咸德之。





清流城关后龙山南寨之下有一片阔地,自宋设邑以来一直是古木参天,深林积翠,被称为邑之胜览。明季广寇来侵,山野农民揭竿从而翼之,逼攻城邑,城池附近居住的百姓仓皇入城,暂时于此架构茅屋居住。历时既久,聚众越来越多,渐渐地有人建造大房子,附以列屋,至百六十余家,沿成街衢,名曰新兴坊。康熙二十八年(1689),郡司马郎公来署邑事时,曾询之长老,都说此地宜恢复原来的样子。于是郡司马郎公捐俸积,倡率绅士各出资钱,命民自实其间架之数,随其多寡分给之,俾拆而他徙,扩而辟之,悉还其旧。汤传榘继任清流知县,继续修理废阙,辟通衢路,修复古井,更令植树其上。南隘峻峙山巅,原设鼓楼一座,后依城垣,前俯县治,左设铳台,右倚巨石,四面皆堪瞭望。每遇寇警,守御者恃此为建瓴之地,全城所要紧者。因火灾,明崇祯年间清流知县邓应韬修筑。汤传渠以堪舆家言,以为长久计议,增置敌楼,巍然成保障焉。适逢汀路总戎王公提议以清流为三县要领,添设兵驻扎清流城关,打算在此地建造营房。汤传榘认为郡司马郎公遗留下来的政绩,不容许忽坠,考虑到这样做将来会给清流带来隐患,极力坚持不可。于是在城外另找一旷地建造营房,并捐出自己俸禄以成之。

清流城关城隍庙自洪武二年(1369)改建于县治之东北以来,几历废兴,至汤传榘时已破败不堪。上任伊始,汤传榘谒庙宿斋,见城隍庙殿宇倾欹,墙垣颓败,正殿仅蔽风雨,门庑倾圮,瓦砾填塞,城外居民架房外墙,百姓士卒杂居于此,破坏甚多,心里愀然不乐。当时他就想要举而新之,只是因为莅任伊始,地方多故,旱灾肆虐,饥荒接连而至,尚在补救休息之候,故无暇顾及。越五年,公务稍有空暇,岁亦丰登,汤传榘乃召集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有声望的人,共谋重修城隍庙之事。他带头捐出俸禄,邑中诸君子无不距踊曲跃,各助木石,以襄厥事。他亲自督工推进,不敢惮劳,躬行督率。对城隍庙部分基址被豪强所占,他极力请求郡宪指示予以恢复,从而得以建造照墙于官街。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七月动工,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九月告成,城隍庙焕然一新。大门、偏门、左右廊,以及正殿后寝、殿东偏之住持室等,一应俱全,城隍庙的周围还修建了一圈墙垣。邑人德之,于后殿空基建祠祀其生位,额书“汤公书院”。

距离县治四十里许的永德里嵩溪,在东西交通要道旁,有洞名玉华,其巅旧有玉华亭,已经倾塌十多年了。当时,郡守王廷抡以公事过此,捐俸新其亭,额曰“小有洞天”。此后王廷抡往来清流必登游,邑人曾建书院三楹于此山麓间,为表达对王公敬意,时人皆称玉华书院为“王公书院”。汤传榘“读其遗文,想见当时景物民风,熙熙安适之象”,认为这是获得王公仁德的庇荫,于是属笔记其盛,作《玉华洞王郡伯公书院记》。康熙四十年(1701),汤传榘任满清流知县七年,以养亲归故里。

来源:清流县党史和地方志

作者:王宜峻

编辑:吴建平

初审:罗   汉

复审:杨   颖

终审:伍平位

投稿邮箱:1476150670@qq.com


福建微清流
宣传清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事业发展,发布本地资讯,提供网络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