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杯
重庆文旅 作品库
【渝北·统景温泉】(上)
神话篇
蔡龙王降雨
01
相传,在朝天门金竹寺中,住有一位蔡龙王,只因他私自为人间降雨,玉帝降旨问斩,经太白金星说情,才谪贬到统景的。
有一天,蔡龙王变成一老翁,出现在朝天门岸边,要一位渔夫送他到统景。渔夫说:"此非举手之劳,只怕一两日也不能到达"。蔡龙王说:"只要你闭上眼睛,倾刻即到"。于是渔夫将信将疑地闭上眼睛,忽然狂风四起,暴雨倾盆,渔夫慌忙举浆,才划四下,便听蔡龙王说到了,睁眼看时,已是风停雨住。渔夫顿生疑云,张口欲问,只听蔡龙王说:"你划第一下就到了太洪岗;第二下就到了江口;第三下到桶井;第四下就到了感应洞"。渔夫听得目瞪口呆说:"你有如此法力,莫不是金竹寺的蔡龙王么?"蔡龙王笑而不答,只拿出一锭银子给渔夫后,径往感应洞中走去。渔夫来到统景场上,摆谈蔡龙王如何呼风唤雨的事,众人亦感神奇。
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有一年,统景连年干旱,田土龟裂,河塘干涸,又面临春播时节,村民心急如焚。忽然有人想到了感应洞的蔡龙王,便提议向他求雨,众人纷纷响应。
于三月初三这天,统景场上云集了数百人,他们来到感应洞乞求蔡龙王降雨。通禀之后,果然乌云骤起,雷雨大作,一下便是三、四天。不仅解决了当时春播,而且保证了当年风调雨顺。秋收后,人们为了感谢蔡龙王的有求必应,就在洞口塑了一尊蔡龙王的神像。此后,百十相传,蔡龙王不仅能差遣风雨,而且能救贫扶危了。
因此,周围农家,凡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可到感应洞借用桌椅碗盏以及衣物、手饰等。后来,只因蔡龙王的女儿,在洞口沐浴梳妆,被一割草娃二看见了,只急呼村民围观后,龙女愤然消失在洞中,此后东西再也借不出来了。
02
感应洞的传说
峡谷尽头是一片背山面水的平旷地,这里竹树环合,感应洞就在竹村左侧。高大的洞口,有石瀑如凝固的飞泉,入洞可见溶岩形成的雪莲、大象、骆驼等怪石。洞口原有一庙,庙门上有"感应洞"三字。说起这名字的来历,也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天下大乱,渝洲失陷后,太守逃住农村避难。他离渝洲、经寸滩、过关口到达统景温塘峡。沿岸攀藤附葛,手足皆破,伤痕满面。太守连日来疲于奔命,馁累至极,奄奄一息。忽见前面有村舍,想去乞食,匍匐来到溪边,偶然寻得一洞,但已精疲力竭,便伏地昏睡。恍忽间,见洞里房屋俨然,即叩门而入,迎面一长老出,问道:"哪里人氏?到此何为?"太守连忙施礼:"我是异乡游客,迷失路径,陡生暴疾,加之饥渴交集,想借宝地歇息片刻",长老笑容可掬:"我佛家以慈悲为本,老僧虽无灵丹妙药,但有龙泉供果",遂引太守进。
来到后院,却是春光一派,鸟语花香,滴泉如琴,太守痛饮龙泉,顿觉心旷神怡。但皮肤冰凉,全身渐化鳞甲,惊奇不已。长老说到:"施主不必介意,是刚饮龙泉所致",说着双手举至胸前,口念:"人有诚心,神有感应"。顷刻,太守肤肌复原。接着长老捧出粗食素菜,太守吃后,正欲致谢,却不见了长老,只好原路而返。行至洞口,回顾洞内,亭阁全无,方知刚才是梦。但觉馁累已消,病痛皆除,太守才起身面壁叩谢。
许多年后,叛乱平,太守出任后,时时不忘绝路逢生之地,乃捐款在洞口修了一庙,并依梦中长老形象塑就一神像,又亲题:"感应洞"三字。据传洞原有一碑记叙此事甚详,只可惜已毁多年。
采生石的由来
03
峡谷入口处,右岸绝壁似与天齐,左岸茂林深处,有一片平地,旁边有七女池,岩石天然卷成,形似澡盆,一股清清的泉水顺池流淌,传说这是七仙女沐浴的地方。
从前,峡中住着一位采药的后生名叫采生。有一年八月十五,采生采药晚归,路过七女池,正是明月东升的时候,他便坐在峡顶少歇。忽然哗啦一声,只见东南方云破天开,几朵白云托着七个窈窕多姿的仙女飘到左岸池边,仙女们便在池边轻歌曼舞。采生看得出神,也情不自禁随舞歌唱:"东山明月升,白岩黄莺鸣。桶井温塘美,人间胜天庭"。仙女们见被凡人发现,慌忙飞走,惟有一仙姬飘然而下,来到采生跟前,自言本是玉皇七女,因恋统景山青水秀,愿与凡人共度春秋,采生听后喜出望外,双双沉浸在浓性蜜意之中。不料,王母娘娘见少了七女,就叫二朗神四处寻找,二朗神见七妹依偎在采生怀里,便一掌将采生推开,夺走了七妹。采生牵衣抱足,紧追不舍。二郎神将七妹推入南天门后,又返回峡顶,将采生打昏在地,推下悬岩。这时一只神鹰飞来,驮起采生,正欲飞走,二郎神一戟戳断鹰头,将鹰钉在岩上,采生掉在河里,化成一尊石人。七妹回天宫后,日夜思恋采生,便私自到峡中寻找,她左寻右觅,不见采生人影,黯然而归。
至此以后,每到八月十五,她都要到峡中凝神痴望。至今峡谷右岸绝壁上留有一只无头石鹰,河里也有一尊天然石人,人们说那就是采生石。
04
金塔与银塔的故事
统景峡堤坝外,飞湍流瀑,雄伟状观。瀑布背衬一座竹岭,绿如翡翠。两侧山峰对峙,峰顶各有一塔,右为金塔,左为银塔,相传为鲁班所建。
鲁班技艺精湛,名扬九洲,四方子弟争相拜门学艺。相传渝洲,有一个叫赵巧二的,就是鲁班的徒弟。巧二学业将成,却偷了鲁班玲珑别致的金塔、银塔和金扁担,企图趁月夜逃之夭夭。鲁班发觉后,跟踪追赶,赵巧二行至统景峡刚放下歇气,鲁班赶到假装鸡叫,赵巧二以为天将破晓,便把金塔、银塔弃于两山之巅,拿着金扁担顺峡匆忙逃走。这时鲁班用脚猛一蹬地,峡谷两山合拢,赵巧二连忙将金扁担横在其间,才留下一线空间。于是鲁班星夜修了两座石塔,将金塔、银塔罩在下面,并在塔门口安了一对石鼓。
后来有人在塔上刻下"金塔对银塔,银子八万八。若能识得破,银子各人拿。上买重庆府,下买铜锣峡"的打油诗。引得不少人去拆塔盗银,以致两塔未能保存至今。现在两塔的迹址犹存,塔石散在山坡,银塔旁还有一对石鼓可鉴。
龙藏寺的来历
05
在温塘河上游,有一座寺庙叫龙藏寺,相传为明朝建文帝隐居之地。
早在五百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明二世惠帝年幼,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便以"靖难"为名,从燕京(北京)率军南下。攻下南京后,寻杀惠帝。惠帝在兵荒马乱中怆惶出走。据传惠帝逆江而上,至重庆,于1405年辗转到统景,他见统景峡山水妩媚,风景秀雅迷人,便流连往返。一日,惠帝在船上偶遇告老还乡的旧臣杜景贤,群臣相见,悲喜交集。惠帝细说了避难沦落之苦,杜景贤听罢老泪纵横,便捐献钱财,招工聘匠,在峡谷幽林中修了一座寺庙。惠帝便削发为僧,隐姓埋名,自号雪庵和尚。闲暇时,驾一叶小舟,游于乳峰山、桃花滩一带,在奇山异水中排遣忧思。乡人奇之,便到寺里,见桌上有"款段久辞飞凤辇,袈裟换却衾龙袍。公卿此时归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的诗句,方知其人不凡,便将他居住的寺庙叫做"龙藏寺"。
1409年,惠帝又经幺滩河到邻水访旧臣杜景贤(杜景贤已回老家幺滩场),因此,后人记政事就将"幺滩河"更名为"御临河"。
06
海螺岛的传说
以前这里住了一位高僧,他想把这里变为佛教胜地,但总觉得差了点儿什么,就千里迢迢到南海普陀山求经。观音菩萨见他如此心诚,就在这里为他置了两件宝物,一件是这个南海出产的大海螺。据说呀,每到夜半时分,这海螺就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即使是凡人听了,也会尘念尽消,心如止水的。那崖上的洞叫普陀洞,就是当年高僧修佛养性的地方。洞下有一口红棺材,就是观音菩萨为他置的另外一件宝物。到夏天,这附近的农民在这里洗澡,还常常潜水摸到它。过了几千年了,它还颜色依旧,不腐不烂。真可谓是一件宝物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高僧,就把这段河叫作小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