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学校联合举行宜机收玉米产学研合作研讨会,介绍玉米籽粒脱水分子机制研究最新成果、见证成果转化签约、与媒体开展交流。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洪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严建兵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杨维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洪山实验室主任张启发教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德云,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区长严中兴,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实验室处二级调研员郭嵩,以及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媒体代表、玉米团队师生代表和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高新种业企业负责人等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主持。
11月12日晚,《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严建兵教授团队关于揭示玉米籽粒脱水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会上,严建兵介绍了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新路径及其探索。他提出,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是实现籽粒机收的重大产业需求,玉米籽粒收获时含水高还会影响籽粒品质和生命健康。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首次揭示了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培育奠定重要基础,为打开籽粒脱水这扇大门找到了一把有效的钥匙。严建兵还重点介绍了学校专利授权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商业开发的“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的产学研融通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
会议进行了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与未米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签订了成果转化协议;未米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与湖北康农种业、先正达中国等14家种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张启发院士代表湖北洪山实验室讲了话。他表示,实验室以提供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丰富食物为总体目标,汇聚湖北生物种业优势科技创新力量,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建设生物育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他对严建兵教授取得的学术成果表示祝贺,对“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的产学研机制创新给予肯定、建议推广。他表示,多年来玉米脱水是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很有意义、潜力巨大,希望继续发扬“合起伙来干大事”精神,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新。他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多到产业一线、生产一线寻找科学问题、科研“源头活水”,坚守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杨维才院士代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讲了话。他指出,宜机收玉米研究意义重大,该研究是国家重大产业需求,为玉米机械化采收提供了可行方案、为国家科技强国贡献了力量;是一次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是植物科学和生物科学的一次研究创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研究过程还探索了产学研用有机融合,为基础研究迈向生产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他表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将与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洪山实验室开展深度合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曾德云、郭嵩分别代表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讲话。曾德云表示,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与华中农大和湖北洪山实验室一道,坚定不移支持科研人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坚定不移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郭嵩表示,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湖北洪山实验室建设,努力为实验室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也期待实验室下一步能够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有更好的合作、产生更加丰硕的成果。
在媒体交流研讨阶段,严建兵与媒体就宜机收玉米研究理论创新、产学研融通、推广应用和前景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义生主持了媒体交流研讨。
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来源 | 武汉科技报
出品 |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