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这些“泉州爆款”,风靡海上丝绸之路!

时事   2024-11-01 23:28   福建  


核心提示

千年前,风起刺桐港,宋元中国的东南沿海“窗口”——泉州,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大量承载中华文明的商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场盛大的商贸、文化交流,从宋元、明清延续至今。安溪茶、德化瓷、永春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它们的外贸历程中,我们能清晰地看见泉州文化的蓬勃生命力,能看见一座跨越千年的“海丝”名城乘风远航的轨迹。


海上丝绸之路的风浪激荡,中华文化的博大深沉,都沉淀于一樽“中国白”德化瓷雕,一杯安溪香茗,一缕袅袅永春香中。泉州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文明交流“向海而生”,能孕育出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宋元时期海交繁盛

茶瓷香料各领风骚


宋元时期,作为当时国内外进出口商品最大的集散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泉州迎来了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


1087年,北宋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国家置市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丝、瓷、茗、醴之属,皆所愿得。”


彼时,满载丝绸、陶瓷、茶叶、香料等货物的商船穿梭于忙碌的刺桐港。其中,安溪茶、德化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英语中茶的发音为“TEA”,闽南方言中“茶”的发音为“TAY”,有学术观点认为,这两种相似的发音或存在因商贸而起的关联。“安溪茶自古以来就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安溪县茶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宋元时期,与安溪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已达58个。当时,安溪的茶叶先集中到泉州港,再装船运往世界各地,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安溪茶叶受到了海外众多国家的欢迎。


当时泉州的产茶盛景记录在了九日山摩崖石刻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男女携筐,采摘新茶”,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采摘茶叶的场景;“斗茶而归” 更是体现了当时茶文化的盛行以及人们对茶的热爱。


明代“瓷圣”何朝宗将中国白瓷雕塑艺术推到了巅峰,图为何朝宗瓷雕《渡海观音》。


再观德化瓷,其发展历程在宋元时期便令人瞩目。唐代,德化陶瓷产品主要供本地及邻县居民作日常生活用具。北宋时期,德化陶瓷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开始销往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南宋时期,德化瓷器由荷兰人贩运至欧洲,广受当地贵族喜爱。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对德化瓷赞不绝口:“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德化瓷以其洁白细腻、造型精美而闻名于世,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料、制坯、装饰、烧制等,其装饰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德化瓷的烧制技术也非常高超,采用龙窑烧制,温度控制在 1300℃左右,使得瓷器质地坚硬,色泽洁白。宋元时期,德化的瓷窑遍布城乡,从刺桐港扬帆起航驶向海外的船只上,大多装着德化白瓷。宋末,贩运到欧洲的瓷器价值可与黄金相等,且供不应求。


多项考古发现表明,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就已大量出口至海外。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上发现大量德化陶瓷;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宋代沉船,出水大量宋代德化窑瓷器;1975年,在韩国新安发掘南宋商船,出水1万多件宋代瓷器,其中一部分是德化窑瓷器……它们见证了德化陶瓷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影响。


除了茶与瓷,香料也是宋元刺桐港贸易的重要商品,大量从国外进口的香料从这里源源不断登岸。在后渚港宋代海船上出土了4700多斤的香料药物,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专家认为,这艘古船很可能就是当时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后裔蒲氏家族的香料船,与蒲家香业有密切的联系。蒲氏便是将异国制香技艺落地泉州之人,如今永春香的百亿产业早在宋元之时便在历史脉络中种下了一颗芬芳的种子。


明清外贸传奇延续

精湛工艺名扬海外


当时间的指针走到明清时期,外贸传奇继续在泉州上演。这个时期,安溪茶在东南亚大放异彩,德化瓷惊艳世界各国,永春香以中外文明交汇之姿闪耀登场。


生态茶园郁郁葱葱,茶农采茶忙。


明末清初,安溪所产茶叶80%运销海外,安溪茶风靡欧洲。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1858—1864),英国每年从安溪输入的乌龙茶达到1000多吨。仅清光绪三年(1877)一年,英国输入的乌龙茶就高达4500吨,其中安溪乌龙茶占40%—60%。1869年至1881年是福建乌龙茶出口的顶峰阶段,主要销往爪哇、暹罗、马尼拉、西贡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其中出口到美国的乌龙茶主要产自安溪等地。因此,19世纪被称为乌龙茶风靡欧美时期。


自明末起安溪茶便在南洋风生水起,成为茶行的镇店之宝。当时,随着在东南亚定居的闽南人日益增多,茶叶这种日常消暑解渴的饮料在当地逐渐流行开来。部分闽南茶商顺势而为,开始在南洋一带经营乌龙茶生意。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尧阳人王冬勇闯越南,开设“冬记”茶行,并在越南12个省开设分店;咸丰年间,安溪虎邱罗岩村人林宏德配造“金泰”铁观音,由其子林诗国和林书国委托新加坡的“荣泰号”茶行代理经销;光绪年间,西坪尧阳人王量、王称兄弟在印尼雅加达开设“珍春”茶行经销铁观音。20世纪初,侨居东南亚各国的安溪人更是积极经营家乡的乌龙茶,安溪茶成为畅销东南亚的“侨销茶”,更是连接海外华侨与故土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白、细、薄、润的德化瓷


德化瓷在明清时期发展迅猛,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畅销的日用瓷主要为杯、碗、碟、瓶、盘、盒、壶等。明代的德化白瓷传到欧洲以后深受皇室贵族喜爱,他们以拥有德化白瓷为荣。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特别是法国人对德化白瓷极为推崇,在他们看来,德化白瓷代表了中国白瓷烧制的最高水平,给予了德化白瓷很高的评价。德化瓷在中国外销瓷中的地位突出,当时有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瓷器,德化瓷器凭借着有利的商贸环境、地理条件和自身高超的工艺水平,很快就成为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类之一,并在以后盛烧不衰,名扬海外。


及至清代,德化陶瓷生产和外销都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发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种,以独树一帜的民窑青花瓷而闻名遐迩。1999年,清代“泰兴号”沉船被打捞出水,船上发现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进一步证明德化瓷的生产和外销在清代已达到全盛时期。


香道等传统文化吸引年轻人(陈小阳 摄)


永春香,作为中外文明交汇的产物,在明清时期也开启了辉煌篇章。永春香始于明洪武年间,1387年由在泉的阿拉伯后裔蒲氏传入,距今有600多年历史。蒲氏进入永春后,业务从原先的经营香料发展到制作篾香。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蒲氏以细小的竹篾为骨,将异域香料研成粉末后涂于篾骨,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永春篾香。


蒲氏将制香手艺传授给了广大乡亲,永春的制香史由此开启。永春香颇为讲究“手艺”,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香、染香、晒香、跺香……一尺长的永春香背后,经历了十多道工序的层层叠加。蒲家祖传香方采用天然香料和中草药配制而成,品种繁多,按香型可分为奇楠香、沉香、檀香、兰花香等上百种,按形制则可分为竹签香、盘香、塔香、香囊、香粉等。永春香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远销海外。


新时代绽放中国魅力

茶瓷香踏上新“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溪茶、德化瓷、永春香开启外贸新征程,以独特魅力展现中国文化。


千年之后的今天,安溪铁观音再度扬帆踏上新“丝路”,连接世界茶香通道。它以更繁盛的姿态进入日本、东南亚等传统海外销售区,西进欧盟、美国,北上俄罗斯,频频刷新出口新纪录。从低单价制品走向中高端定制模式,安溪铁观音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者深深迷恋,也让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多次掀起“乌龙茶热”,乌龙茶的广告在列车、地铁站、咖啡屋、剧场休息室等场所比比皆是,而安溪铁观音在当地几乎成为乌龙茶的代名词。1981年,日本乌龙茶的进口量突破千吨,1996年后每年进口量超过万吨。


21世纪以来,安溪政企携手,以茶为媒,加快安溪铁观音新一轮海外市场布局。茶企成功抱团登陆欧美茶叶高端市场,泉州友城法国埃罗省与安溪的“茶酒对话”传为美谈。2012年3月,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旗下的八马、华祥苑、中闽魏氏等5家品牌茶企在法国巴黎开设安溪铁观音欧洲市场营销中心。如今,安溪铁观音已成为中国茶的一张“世界名片”。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浓(右一)2021年走进安溪,体验铁观音摇青。


德化陶瓷同样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德化县委、县政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举办中国瓷都德化陶瓷展览会,并组织企业走出国门参展,德化瓷频繁出现在法兰克福、洛杉矶、纽约、米兰、拉斯维加斯、东京等地的国际性展览。德化县倡导企业将分公司开设到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及时研发新产品,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三大产品体系。德化陶瓷还登上了“国家名片”,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中国摩洛哥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中国马尔代夫建交40周年纪念邮票都有德化瓷的身影。如今,德化瓷80%的产品销往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德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今年1月至9月,德化自营出口总额达到27.67亿元,同比增长11.78%。


永春如今已形成超过300家制香企业的产业集群,制香从业人员3万多人。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的产品研发生产,再到下游的销售,永春持续完善香产业链,培育香产业集群。去年,永春香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2亿元。永春香以精湛的工艺、卓越的品质和丰富的产品,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赞誉。一束束香从永春出发,销往四面八方。统计显示,永春香产品种类达1000多种,覆盖全国所有省市销售市场,并销往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地。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永春香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那里每销售3根香,就有1根来自永春。


安溪茶、永春香、德化瓷,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见证了泉州与世界活跃的经贸、文化往来,为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担当重要角色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生动描绘刺桐文脉的“海丝”印记。



热点推荐

●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 11月8日起,新增9国人员来华免签!

● 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中方表态!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泉州发布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谢伟端
通讯员:潘菲菲
实习生:卢冰冰
图片来源:泉州晚报资料图(除署名外)

编辑:黄诗艺

二审:肖国敬

三审:苏智峰


戳这里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


为泉州点赞!

泉州晚报
《泉州晚报》系中国“百强报刊”,泉州晚报社旗下有《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商报》、泉州网、泉州通等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