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 我国育龄居民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文摘   2024-08-15 22:50   山东  

我国育龄居民生育意愿

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CG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人口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国家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这一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的生育环境和生育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政府逐步放开了生育政策,从允许二孩到鼓励三孩,以期通过政策调整来应对人口结构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下降的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2年,我国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61年来首次负增长。这些数据反映出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引发了社会对生育问题的广泛关注。

研究意义

生育意愿不仅反映了居民对生育的态度和期望,还直接影响到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CGSS2021数据,从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体系。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挖掘并剖析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多元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生育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了解当前居民的生育意愿及其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育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政府可以依据研究发现,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群体的生育意愿特点,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民意、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生育问题不仅关乎人口数量和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研究居民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家庭建设,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和社会氛围。确保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双赢局面。

文献综述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社会因素等。张琬翌、张云垛、乔文俊(2016)基于2010年CGSS数据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已有孩子数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产生了不一致的影响。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还受到个人养老观念和家庭收入的影响。[2]何兴邦、王学义、周葵(2017)采用CGSS(2013)数据,得到结论:低收入和低教育程度的农村青年养儿防老观念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更大。[3]何明帅、于淼(2017)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生育意愿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育意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个体的生育意愿与其受教育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4]李伟华(2019)房产数量对居民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现有住房面积对居民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5]林昊民、甘满堂(2022)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共计1万多份城乡样本,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主观阶层认同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主观阶层认同高的育龄人群生育意愿更高,主观阶层认同低的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则更低。[6]谢小平、付康、邹文理(2023)认为机会的不平等现象会抑制人们的生育意愿:经济负担重、没人带孩子、年龄大和影响个人事业发展等也是阻碍人们生育的重要影响因素。[7]

通过以上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在众多相关研究中,这些研究多基于较早年份的CGSS数据,而生育意愿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观念、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此,基于早期数据的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当前居民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最新数据CGSS2021中11个自变量,旨在深入挖掘和探讨生育意愿背后的多种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0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度的调查结果。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CGSS2021年度数据于2023年公开发布,涵盖了社会人口属性、住房、健康、迁移、生活方式、社会态度、阶层认同等多个方面,为研究我国居民生育意愿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02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阶段,首先对CGSS2021的原始数据进行了仔细的筛选和整理。选取了可能与生育意愿相关的部分问卷内容,并从中选取了必要的分析变量。在选取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问卷中可能存在的无效数据,这些无效数据往往表现为受访者的拒绝回答或不知道的回答。

针对这些无效数据,本文采取了重编码为缺失值的处理方式。将所有拒绝回答或明显异常的答案视为缺失值,并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中予以排除。

本文选取了育龄人群,即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受访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这个年龄段的受访者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当前社会背景下居民生育意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在消除缺失值和年龄筛选之后,得到了一个相对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集。


数据分析


01 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我国居民生育意愿。(A37.如果没有政策限制的话,您希望有几个孩子?)

(2) 自变量

本研究选取性别、年龄、最高学历、健康程度、互联网使用程度、社会公平感、社会经济地位、政治观念、家庭总收入、家庭房产个数以及是否拥有家用汽车为自变量。

表1 自变量描述表

(3) 数据描述

(4) 相关性分析

图1 变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

由相关分析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公平感、政治态度这几个变量与生育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显示出它们可能对生育意愿有较大的影响。

02 Logistic模型


将生育意愿转换为二元变量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因变量取值为0(表示没有生育意愿)或1(表示有生育意愿)。

代码:

fit.full <- glm(ynDesire ~ Gender + Age  + Education + Health + Internet + Justice + Status + Politics + Income + House + Car,data = newdata, family=binomial())

从P值可以看出,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公平感、政治态度、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拥有汽车对生育意愿影响较大,排除其他变量,再次进行Logistic回归。

调整后的模型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政治态度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①年龄(数据为出生年份):其系数为负,这反映了一个反向关系,即随着出生年份的递增(即个体年龄减小),生育意愿呈现下降趋势。在年轻群体中,生育意愿可能相对较低,年轻世代对于生育的态度可能发生了转变。

②受教育程度:该变量的系数为负,表示受教育水平与生育意愿之间的负向关联。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体的生育意愿倾向于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高教育水平往往伴随着对职业发展、个人成就及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

③身体健康状况:其系数为正,显示了身体健康对生育意愿的积极影响。身体更为健康的人群往往拥有更高的生育意愿和能力。

④政治态度:关于“生孩子是个人选择,政府不应干涉”的观点认同度,其系数为负。观点的认同度越高,则生育意愿越低。

03 生育意愿个数与

显著影响因素可视化分析


(1)生育意愿个数与年龄

由图可以清晰地看出,生育意愿个数与年龄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联趋势,即随着年龄的逐步减小,个体的生育意愿也呈现出不断降低的态势。在21至25岁之间,平均生育意愿仅为1.4个孩子,这反映了年轻一代在面对生育决策时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职业发展、经济压力以及对个人生活的追求等。在46至50岁这一年龄段时,平均生育意愿提升至1.9个孩子。一方面,中年人群往往在经济上更加稳定,事业也已步入成熟阶段,他们可能更有能力也更有意愿去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庭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传承的考虑也可能促使他们增强生育意愿。

(2)生育意愿个数与学历

由图可知,生育意愿个数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的显著反向关系,即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升,其生育意愿的个数却呈现出相应的下降趋势。这一发现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不同教育层次人群在生育决策上的差异。

具体来看,对于拥有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而言,他们的平均生育意愿个数高达2.1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源于对家庭、传统价值观以及多子多福观念的深厚认同,这一观念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中可能更为根深蒂固。然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其平均生育意愿仅为1.5个,明显低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这一变化反映了教育对个体生育观念的重塑作用。高学历人群通常接受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知识教育,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发展、职业规划以及生活质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育决策。此外,高学历人群也往往面临更为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更高的生活成本,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3)生育意愿个数与健康程度

由图,无论个体的健康状态如何,选择生育两个孩子作为理想生育数量的群体均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比例,这充分展示多数人对于拥有两个孩子这一传统家庭结构的偏好和认同。随着健康程度的逐渐提升,没有生育意愿的人群百分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示健康的人们更倾向于生育。然而,在健康程度最低端——“很不健康”的群体中,想要生育三胎及以上孩子的百分比却高于其他健康组。

(4)生育意愿个数与政治观念

图5 不同生育政治观念的生育意愿个数

堆叠条形统计图

由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公众对于“生孩子是个人选择,政府不应干涉”这一观点的认同度与生育意愿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随着对这一观点认同度的不断提升,无生育意愿的人群在总体中的占比显著上升,对二孩、三孩生育意愿的人群占比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生育观念的多元化。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生育视为其个人选择和自由时,他们便更加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价值观以及生活规划来做出是否生育以及生育多少的决定。


结果说明

从影响程度

研究探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时,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政治态度等变量确实被证实具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从不同维度反映了个人、社会和政策环境对生育决策的综合作用。

尽管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性别、互联网使用程度、社会公平感、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总收入、家庭房产个数以及是否拥有家用汽车等变量未显示出显著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对生育意愿完全没有影响。生育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模型中,往往只能考虑有限数量的变量,并且难以全面捕捉这些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这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被忽视或低估。

从建议角度

鉴于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政治态度等因素对生育意愿的显著影响,提出以下建议,旨在促进生育率的回升和人口的均衡发展。

关于年龄与生育意愿的政策建议

(1) 加强高龄产妇的生育保障与支持

完善高龄产妇医疗服务体系,针对高龄产妇的特殊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提供更为全面的孕前检查、产前诊断、分娩及产后康复等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高龄产妇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加强高龄产妇的社会关怀与心理疏导,高龄产妇在生育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因此,应为她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确保她们能够顺利度过生育期。

(2) 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

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生育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开展免费孕前检查和产前诊断服务,降低生育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3) 推动职场友好政策

高学历职场环境竞争较激烈,对生育意愿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就业不确定性和职业发展的压力下。应实施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如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为职场父母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性别平等和包容性,确保女性在生育后能够顺利回归职场。

(4) 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

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对生育意愿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传统家庭观念和性别角色的分工。通过媒体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尊重生育、鼓励生育的社会氛围。倡导多元化的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生育决策。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EB/OL].[2023-05-05].https://www.gov.cn/yaowen/2023-05-05/content_5754275.htm.

[2] 张琬翌,张云垛,乔文俊.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8):4859-486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8.056.

[3] 何兴邦,王学义,周葵.养儿防老观念和农村青年生育意愿——基于CGSS(2013)的经验证据[J].西北人口,2017,38(02):31-38+53.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7.02.005.

[4] 何明帅,于淼.家庭人均收入、代际社会流动与生育意愿[J].劳动经济研究,2017,5(05):117-140.

[5] 李伟华. 住房对城镇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 林昊民,甘满堂.主观阶层认同、阶层流动感知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01):148-157.DOI:10.15993/j.cnki.cn35-1198/c.2022.01.007.

[7] 谢小平,付康,邹文理.望子成龙、机会不平等与生育意愿[J].南方经济,2023(05):48-63.DOI:10.19592/j.cnki.scje.400927.

-END-


文案 | 陈雨菲

排版 | 陈雨菲



抽样调查之家
分享抽样调查最新技术和相关文献,普及抽样调查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分享抽样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助力抽样调查在政府、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