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与C计划一起走过的时光,从相识、相知到相爱
我是英子,是两位孩子的妈妈,来自江西抚州。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与C计划一起走过的时光。
相识
从一土全村社区了解到了C 计划,就非常认同C计划的理念。于是,购买了成人思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打破了我的思维认知,从思辨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有了这个认识,我决定给大宝购买儿童思辨课,大宝开启了与C 计划一起的成长之旅。
相知
现在,大宝与C 计划一起走过了四个春夏秋冬,一期不落。过程中,大宝出现上课期间玩小游戏的现象,当时我非常懊恼,对大宝进行了批评,可是大宝并未认识到错误。我与班班沟通,把大宝的上课情况反馈给老师,老师和我一起想办法,找策略。
刚好也学习了《要是你给老鼠玩手机》,让大宝从课本中知道老鼠玩手机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也与大宝约定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慢慢地大宝上课不再玩小视频了。
作者:[英]戴维·米尔格里姆
C计划L2秋季思辨课程用书
相爱
每次上课,大宝都第一位进教室,期待和明欣老师一起探讨,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学龄前的小宝看见姐姐上C计划也说要上,等到小学一年级时,小宝如愿地进入C计划的课堂,每次看见小宝很享受发言的状态,咩咩老师给正反馈时的快乐。
与C 计划一起的时光,孩子们真的很开心,很快乐,很享受。期待这样的美好时光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叶紫:我与批判性思维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叶紫。
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兆凡老师是我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启蒙老师,而我学习批判性思维主要途径是看孩子课程回放和成人逻辑思维课,下面通过两个比较日常的例子讲讲学习了批判性思维以后的小改变:
我被贴了两个矛盾的标签,有人说我心态好,也有人说我心态不好!面对这么分裂的评价标签,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别人的看法,更没有通过问询方式去了解别人为何给我贴这个标签,没有了解他们的理由,更没有分析这些理由和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但这个标签事件,现在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事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以前经常和我儿子说:做作业认真点,学习努力点。他以前给我的反馈是:我已经很认真了,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我不认可,有时候会怼他你的作业质量就告诉我你不认真不努力好吗?当时的亲子关系比较糟糕。以前真的没有好好思考“认真”和“努力”,在我和他之间会存在不一样的理解,确切地说是并没有意识到认真、努力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在阅读《学会提问》这本书过程中才意识到,认真和努力,对他来说比较抽象,致使我们之间存在巨大的沟通鸿沟,甚至发生冲突了,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所在。得益于批判性思维,我才思考自己的沟通用词是否能让他理解,而且他所理解的内容与我想表达的内容是否一致。我们理解一致了,沟通目的达到了,冲突也减少了。
/C计划主创郭兆凡在《学会提问》中的寄语/
如今日常会有意识提醒自己减少使用抽象类的词语,我希望他认真审题,就说做题前先把题目读三遍。我希望他做完以后检查,就说做完以后,再看一遍整个题目和过程。小小的改变,带来的是我们的冲突减少了,关系出和谐了。
时间关系,我就分享这么多。感恩遇到C计划和批判性思维,让我从中可以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继而实现自我觉察。
最后祝贺C计划8周年,也期待C计划的18周年,28周年,38周年。我给我要求是C计划课程和游泳必须一直坚持。
汤Grace:C计划带给孩子和家里的影响和改变
我应该是网上刷资料的时候,刷到的「C计划」,很特别的名字,很难想象,这个名字跟批判性思难,和读书分享的课程有关联。
所以很好奇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是被C计划严选的那一串的书单,惊艳到了,就觉得想要迫不急待地把这些书都看一遍。
我们按照年龄是从L5开始上的,第一本书,印象特别深:《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很有趣的一本书,讲述了位于黄河源头的巴颜喀拉山草原由于气候变暖和, 牛马过度采食,致使草原面临退化,藏民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草原走向城市 ,最后因为对故土的眷念,对信仰的坚持,又重返草原,改变家园生态的故事。
作者:杨志军
C计划L5秋季思辨课程用书
老师在课程中非常用心地找了很多关于藏民生活的一些记录片,让我们还原了书里的很多场景,非常用心。
我们上C计划带给孩子的改变就是:
第一,孩子首先能比较好的养成阅读的习惯,两周左右读一本书;
第二,再通过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讨论表达,能让孩子看见不同的人阅读的视角不同,每个人的收获,观点,及对书里的观点也不一样,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老师也能够深入浅出地将书里一些好的价值观的点,传递给孩子,或者能更好引导孩子思考,作者写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思想和内容;
最后,能够让孩子养成积极主动地总结和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目前的改变,也没有特别显性的,改变一定是积于一定的量,所以,我们还在积累的过程当中,相信慢慢地会对对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有一个提升。
我们在上C计划的过程中,也有两个遗憾的点,第一个就是每本书讲的时间比较短, 第二个就是班里孩子太多,每个人表达一两分种,老师还要做很多的输出,孩子其实思考和输出的时间比较有限,建议可以由小朋友们自己组织线上的讨论会,再做细一些,可能会更好。
Moka:批判性思维对自我认知探索的助力
大家好,我是Moka,来自广东潮汕。
15岁那年,家人为我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出花园仪式,我吃下寓意“换肠肚”的成人餐,当晚却突发急性肠胃炎,去诊所输了几瓶抗生素,从此落下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病根。
2015年,我第一次创业,赶上行业风口,赚到了第一桶金,站在人生巅峰上,却忍受着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狂风暴雨,身心俱疲。
然后我仓促决定,结束创业,生娃带娃,误打误撞开启了向内探索的征途。
从创业者到全职妈妈这段经历,我接受了一轮社会标签的洗礼,也曾在他人评价和自我认知间反复横跳,伴随着肠道易激综合征的反复发作。
我是谁?别人怎么看待我?而我又该如何评价自己?
后来在一次次跟自己的对话中,我学会了不断追问“为什么”:我为什么可以把事情做好/不好?我为什么会做/不做这个选择?我为什么感到焦虑/平和?我为什么觉得舒服/难受?经历过一次次内心的动荡挣扎,更加明晰了对自我的认知;
在一次次跟他人的沟通中,我学会了区分事实和观点:这个说法是可以被验证的客观事实吗?有唯一答案吗?对方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从而形成了一套稍高于外界评价的自我评价系统,可以更从容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一次次跟问题的交锋中,我习得了批判性思维,也治愈了一直以来困扰着我的肠道易激综合症,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仅加深了我对世界的了解,也让我可以更加坚韧勇敢地面对未来。
今年当我第一次接触到郭兆凡老师的《实用逻辑课》,感觉真是相逢恨晚,原来我跌跌撞撞的探索之路早已有人在前面指引!如果说人生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如果我可以早点接受批判性思维训练就好了!
📝如果您也想分享自己和C计划的故事,欢迎给我们投稿:
C计划最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