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差产品’也有很多值得钦佩的地方”
作为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手机替代品,Humane AI Pin没有屏幕,该产品受到了评论家们的猛烈抨击,但作为设计师,完全对它嗤之以鼻,显然是不该犯的错误,Abb-d Taiyo这样写道。
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Humane AI Pin被称为2024年最大的技术失败之一。一名专家声称,这款没有屏幕的智能手机是“我评测过的最糟糕的产品”,因为在测试时,它甚至无法完成打电话、播放歌曲或者设置计时器等基本功能。
但撇开实际存在的局限不谈,从设计范畴来讲,AI Pin体现的概念是一次出色的尝试。在设计个人应用的技术产品时,考虑到用户的健康,无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该产品体现的理念是设计师应该采纳的
在一个我们的注意力始终被屏幕吸引的世界里,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是使用户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健康,这一点从未如此显而易见。数字产品的设计以保持用户参与度为中心,通常是为了鼓励销售或者渠道活动。但是好的设计,无论对于用户还是产品本身,都应该是透明的。
Humane AI Pin可以与“隐形”设计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一概念无缝支持用户的目标,而且不要求毫无必要的关注。虽然AI Pin本身没有达到预期,但它体现的理念却是设计师应该采用的,从而减少用户对屏幕的依赖。
正如Charles Duhigg在他的著作《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中所定义的那样,每个习惯的核心都是一个神经回路,这种回路由3部分组成:触发条件、流程以及奖励。几十年来,用户体验设计师一直在设计能够简化这些触发因素的产品。
想想让我们应接不暇的推送通知,或者我们与生俱来的需要——记录某些时刻,然后放到社交媒体上去。我们陷入屏幕的反馈循环之中,我们失去了时空的踪迹。
设计出旨在让我们摆脱这些根深蒂固习惯的产品绝非易事。这些产品并不会带来即刻满足,就像给孩子喂胡萝卜条而不是糖果。相反,设计这样的产品为的是逐渐让我们摆脱对科技的依赖,期望找到某种形式的平衡和节制。
这与“用户参与度”一词形成了矛盾,最终,我们的底线是,设计这样的产品意味着风险。但是,特别是在数字产品设计的世界里,如果执行得当,它可能是件幸事。
我们都倾向于实现Humane AI Pin所要实现的目标
隐形设计的原则,如微妙、赋能和减少认知负荷,是杰出的数字产品设计应该遵循的。消除用户和任务之间的障碍,数字设计不应该是让用户沉迷于算法的数字无限镜,而应该是确保用户在需要的时候从产品中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时,需要在创新和可及性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尽管Humane AI Pin旨在抑制我们对屏幕的沉迷,并且消除存在用户和任务之间的难题,但在向公众传达其真正目的的时候却存在差距。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不愿意被从屏幕前抽离开来。许多人对它700美元的标价大加指责。但AI Pin的失败也可以追溯到它的雄心壮志,即向大众市场引入一种新的计算范式,而大众市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在网红、零工以及平台经济中,我们的生活与屏幕交织在一起。如果你在网络上谋生,一种从根本上抹去你存在要素的产品,你又怎么会想要得到它呢?
批评者说得没错,这是一款功能极简却价格过高的产品。但它体现出的理念——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简化我们与科技的互动,同时鼓励我们减少对它的依赖——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想法,但最终在执行时没能成功。
当你审视空间计算的形式时,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苹果Vision Pro,你可以看到我们都倾向于实现Humane AI Pin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渴望那种感觉就像是第二天性的技术互动,当我们与它们所提供的东西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自然就会厌倦那些感觉像是我们延伸的屏幕。
效率和易用性是新的趋势
但对于设计师来说,从Humane AI Pin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我们与科技的关系在不断发展,因此,曾经的新奇事物现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交流甚至思考方式。
产品不再需要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而实施过度刺激,用户想要的是一种简单、无缝的方式来完成任务。焦点已经从花哨的功能转移到能够预测用户需求的直观设计。效率和易用性是新的趋势,因为人们自然会被那些能够轻松融入日常生活的而不是要求持续关注的技术所吸引。
隐形设计的指导原则之一,也是我每天都在实践的,就是赋能。今天,一件产品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赋予用户能力,而不是让他们不知所措,而好的设计是这背后起到驱动作用的催化剂。
因此,这个“历史最糟产品”有很多值得钦佩的地方。它为数字和产品设计师留下了持久的遗产。
随着我们与技术的关系不断变化,在持续关注的条件下,我们越来越依赖产品来塑造这种互动。Humane AI Pin引入了一种与技术互动的新方式——这种互动不会损害我们自我意识,而且会以人本理念为先。其核心原则应该成为我们为下一次冒险而努力的指路明灯。
题图由Humane提供。
- 选题联系
christina@dezeen.com
- 转载合作
wechat@dezeen.com
- Dezeen 设志大奖
awardschina@dez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