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色 染 重 阳

职场   2024-10-12 07:03   北京  

音 色 染 重 阳

——电视观后感
美篇制作:东林

  【读者语:又是一年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傲霜,满地金黄”。
     昨天正巧翻到十多年前的旧文,觉得可以再次接受秋阳的暖调,吸收人文和自然界的富氧离子。
     眼下绚烂多彩的秋季,其实与唐代的秋天没有多大区别,略微不同的是有些人自带一种音韵的灵光,享受秋天夕阳西下的余晖。为此,拟将旧文推荐给亲爱的读者。】

《音色染重阳》

——电视观后感

     心底流淌的歌,通常是情感的源泉。今秋的重阳,虽不是春光,却胜似春光。
     夕阳的余晖,阳光的色温呈现暖橙色,入射角很低时,余晖愈来愈暗,却仍然一直照到北墙根儿。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窗台上的大花猫在斜阳下眯着双眼,无忧无虑的躺平,连家里有人敲门都不理睬。当大门被家人轻轻地开启,屋内传出的琴声,似乎告诉造访者,主人已等候多时了。
    央视10台《大家》栏目记者按计划,来到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家。
    卸下要职政务的李岚清笑容可掬的迎了出来,并欣然接受记者的采访,话题很快就开始了。

(李岚清在高校讲演现场。)
  记者:李总理,我们知道您退休以后,一直在学习音乐,而且您还撰写了《音乐、艺术、人生》和《李岚清音乐笔谈》等书籍,并在北大、浙大、厦大等几十所高校演讲,受到一致好评。我们觉得您的前半生似乎距音乐不是很近,我们带有一定程度的好奇来到您家……
     李岚清:其实,我有多年分管国家文化教育方面的经历。青少年时,就对音乐和艺术有着深厚的情谊,作为一名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依附个人兴趣并结合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做学习笔记、积累大量音乐资料,心中萌发了一个夙愿,有朝一日,退下来以后,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李岚清与歌唱家合演舞台)
  记者:您为什么更倾注音乐素养的教育?
     李岚清:音乐是艺术之首,音乐之美,在于意境之美、心境之悦。我理解的意境、心境,恰巧正是语言即到尽头,音乐适时衔接奏起的时候,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是一种情境。音乐是恰到好处的情感语句,是心灵的吟咏与舒展。心境,犹如李叔同(弘一法师)说过:"好音乐始于心、达于心"。我偏爱欧洲古典音乐,我又称之为经典音乐。很多大师作品百听不厌、经久不衰、有着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的慰藉,音乐教育可以养心静态,心态决定命运,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都是一种方向和归宿,好的心态有助于全民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

(李岚清与轻年歌唱家同台歌唱。)
  记者:您对自己的生命状态满意吗?
     李岚清:我从要职上退下来以后,有意推掉了很多公共性活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多了,倾心于自己的爱好。类似这种权利移交,职务转换,很多人不是都能适应,觉得空荡、失落、无所事事。
     其实,人生再伟大的精彩与辉煌,不过是瞬间,总要复于平淡。我觉得,甘于平淡就是一种境界,高山仰止,水过无迹就是一种生命的艺术。有句对联:"宠辱不惊庭前浇花弄草,去留无意抚琴巧衔心曲。"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一点爱好,是很枯燥的。能把个人的音乐嗜好,恰好转化为今后全部生命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后面的采访也很精彩,因篇幅有限,速记又不全,不一一摘要了。
     这段电视观感,除了默默地崇敬之余,心中犹如点亮了一盏心灯,感到心明眼亮。
     世间喜爱音乐的人,在仰慕高雅音乐殿堂时,发现有一位前国家总理也是音乐资深爱好者,忽然觉得音乐这个媒介,如实平易近人的,在传颂天籁福音中,没有高崇与卑微之别。
     李岚清这样老一辈革命家,为生命做出榜样,面对夕阳西下,能身体力行,艺心不辍,笃定一种爱好和执著,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意大利诗人亚里奥斯感叹过:"一个人在拥有寂聊的时间,而又无所事事是多么悲惨啊!"

(风景油画:《水静流深》)
  什么是音乐?说穿了是自然声波赋予灵魂律动的尤物,音乐的声音可以让人们喜怒哀乐,能够渗透心底的梵音。音乐是灵魂,音乐是良药,音乐是自然,音乐是风景,音乐是美学。      
     好的音乐,需要有好的听众。严肃音乐和无标题音乐疑似有抽象意味,但还是能给热爱生活的众生以极大的心灵慰藉和安抚。
     音乐,是音与乐两者有机组合。音,具自然属性;乐,则是有律制的音程。
     音乐作品及作曲家也是由两方面结合,作品创作完成只占50%,另一半还需演唱者和听众努力完美。
     因此,音乐素养是需要长期感化和培养的过程。听觉艺术与生活相仿,总是容易在迷失与觉悟之间递换。
     人生的重阳,秋雨洗尽了铅华:“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若用爱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爱回报你;若用思想智慧去鼓舞别人,将来会得到更大的福报。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礼乐观念,同时,也兼顾慈悲与真善美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陶渊明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音乐具有语言的功能,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调决定了它的独特功效。音艺之道:"在乎明心见性”,也适宜于修身养性。
     历史上陶渊明这个人,就是性不解音,而存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逢友会,则抚而和之。常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公心中自有乐谱,不拘泥形式上一切迹痕,不仅抚琴诵乐如此,其他事物也是如此。
    这个典故,不是说陶公故弄玄虚,造作风雅,而是确认了陶公极具智慧的超然。
    他的精神生活,经历过极端的苦闷,也逐渐养成心境中的和谐与肃穆;他的诗与乐,简静中蕴含着绚丽和醇朴,如若一台大型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音。后人多敬意陶公心境:"不着一字,尽处风流"。

(孔子讲学传授)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颜回急于得道,学习中废寝忘食,非常用功,孔子见了就问颜回:你在家时有什么嗜好吗?颜回答:我最喜欢弹琴。
     孔子又问:琴弦松了,琴音如何?颜回答:弹不出声音。孔子再问:琴弦紧了呢?颜回答:很危险,弦容易断。孔子问:在什么情况下,琴发出的声音最美妙呢?颜回答:琴弦松紧适度,声音最好。
    孔子悦曰:"修行与学琴一样,不可过松,也不可过紧,最好是适中"。
     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适时调节松驰的心情和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退休后,若能把生活调节适度,用心体会其道理,巧拨生命之心弦,聆听生命的感动,保持生存状态平和简静,岂不是人生妙曲禅心。

  无论是伟人还是庶民,音乐是没有贵贱之分的;音乐陶治情操,疗癒心灵,诗书礼乐,雅俗共赏,止躁心安。
     音乐是思维的表达;音乐更是一种愉悦;音乐能使品格优雅;音乐更像是随风飘荡的秋叶,撩人思念 :音乐是人类内心的写照,是人与人情感的共鸣体。
     人生如斯,发华摇落,盛年已逝,落尽繁华。在生命的节序,愈是能清寂地感受那低暖的斜阳,愈是能轻易地娱心适意,醇净高华。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主流为复调音乐,像雨后睛空,清澈透明,令人满怀喜悦。
     学着欣赏莫扎特的圣曲,会不难聆听出天使在嬉戏;
     感受贝多芬的心声,如若一曲激昂欢喜的凯歌;
     亲近柴可夫斯基秋的意境,自然能体会那"秋容淡然,寒花晚香"的境界。
    聆听巴赫,上帝似乎也开始微笑,听众会觉得上帝不再遥远。无庸置疑,是为人间苦难众生构筑一处清净的庇荫,让聆听者得以安歇,重获心灵的平静。
    由此,你会觉得音乐真是曼妙,多像秋阳一般温馨。

(图片:天空的云彩多像一只乘着歌声的翅膀,随风飞舞。)
敬请关注下列公众号、视频号


大院孩子
欢迎关注《大院孩子》,这是热爱人民军队、有军旅情怀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创办了合唱团、乐团、民族艺术团、诗社、戏剧、书画、舞蹈、模特、摄影等团体,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