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皋早茶,在江淮地区十分有名。在大湖名城合肥,讲到吃,“西有三河,东有柘皋”。柘皋早茶有四大件:鸡蛋锅贴、炒面皮、三鲜锅巴汤和烧麦。
除此之外,该是狮子头、糍粑、大油条和三尖子了。这里写写我爱吃的、也便宜的狮子头。过去七角一个,现在涨到一元一个。现在的元好比过去的分啊。两个柘皋狮子头,一个水煮鸡蛋,一杯小黄山的苏湾绿茶,成为我多年的早餐标配。
说道狮子头,它可是淮扬菜和徽菜里的主角之一,我在扬州吃过,在黄山吃过,在家门口巢西烔炀河一带也吃过,一碗十个,满满的一大碗,每人一个,大荤大味,吃了让人立马有温饱的感受,呵呵,眼前的鹅蛋一样的大肉丸子,就是淮扬菜和徽菜里的狮子头啊。圆圆饱饱满满的,怎么看也不像狮子的头部,怎么起了这样一个诨名。玩龙灯、耍狮子,可是国人的年节的民俗,狮子在民间是吉祥的神兽,宴席是民俗的重要载体,不知道谁发明了把大猪肉丸子命名为狮子头的。起的好,起的怪,起的吉祥。殊不知,家乡柘皋早茶里一道小吃——油炸葱面疙瘩,外表酷似狮子的头,方面大耳,面目狰狞,威风凌凌,气场十足,智慧的乡人们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狮子头”。乡谚曰:“柘皋狮子头,吃了还回眸,细嚼酥乡浓,常年不忧愁。”
说起狮子头等柘皋小吃,我曾经陪同徽商集团的余海先生,到柘皋实地调研和采访过,余海先生是合肥有名的美食家,写过多篇合肥地道的小吃,发表在《安徽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上。自然这次柘皋之旅也见了报。
记得一个资深的柘皋民间吃客金先生说,“过去,柘皋街上,有钱的少爷们每天天麻麻亮,就领着茶壶到迎湖轩喝茶,先四大件,完了再吃狮子头,聊天呱嗒,一直到上午九点才回家。老百姓,四大件吃的少,主要还是口袋里寒碜,但是狮子头、大油条和三尖子,还是常吃的。”柘皋早茶的熟语有,“有钱的吃四大件,没钱的吃狮子头,还有三尖子包油条,一边走,一边哒着嘴。古镇的日子过飘得之。”这些语言,余海好像也用过,记不清了,记着讲这些话的人,家住在北闸老街的最东头,矮矮的三进的小院,房子不高,但是都是木头和小瓦做的,院子里满是花草和假山,此人过去在大集体柘皋新华饭店当过师傅,五十年前,可是吃皇粮的公家人。
现在的柘皋狮子头,有名的有几家,迎湖轩、广元、聚源盛、刘记和群仙阁等,平时批发出售的是住在北闸老街南对面巷口的那家,姓朱吧,夫妻两个人,每天上午炸狮子头,从早六点干到中午十二点,每天出货二三千个,每个过去卖七角,现在卖一元,买的多一个也不添加。我怀疑他们的智商,却丝毫不怀疑他家的葱香狮子头。
我有一个在合肥开棋牌室的同学,多次托我到柘皋购买狮子头,然后让柘皋跑合肥的大巴车带货,他在合肥长江东大街一个道口拿货。后来,他们联系上了,发物流到合肥。我这个李姓同学一次说,“祝同学,我家的客人闲暇之余,喜欢吃柘皋的狮子头。一次我拿出肥西三河的,他们一嘴就吃不来了,说不是柘皋的。”我调侃道,“柘皋狮子头,放了巢北本地的特有菜籽油和香葱,配方独特,据说柘皋狮子头现在是安徽省非遗小吃了。配方和工艺,柘皋的学不到。”这不,前不久开车路过柘皋,车子往右一拐,开着北闸这家老字号早点店,买了一百个,用塑料袋封着,回来没事的哒哒嘴,冬天到了,万物萧瑟,下课的时候,没事泡一壶茶,吃个把狮子头,感受浓浓的乡味和乡情,也算滋润一下平淡的生活。
关于柘皋狮子头的来历,坊间说,起源于明初,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曾经在柘皋河边打仗,玉兰桥边下雨,将士们不好起烟火,吃起柘皋乡民送的油炸小吃狮子头,不仅经饿,还有味,浑身起精神。打下江山后,朱元璋把柘皋狮子头等小吃带进了南京。柘皋的遇难桥,改为玉兰桥。关于狮子头的得名,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点赞并起名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野史里说,是为了寻找他的生父,他生父藏在江南的一个寺庙里当和尚。吃了烔炀玉带糕,吃了柘皋狮子头,吃了柘皋烧麦,他龙颜大悦,说:“柘皋狮子头,女子烧麦柔。”于此出名。
这个初冬的一个早晨,我又一次站在北闸老街朱姓柘皋狮子头的门店前,我看见了遍地暴晒的狮子头毛坯,淡黄色,一筛一筛的,一股碱面香的味道,样子古怪且搞笑,狮子头一般,许多个皱。但见朱姓老板起锅烧油,一口一米来宽的大铁锅里,倒了大半锅金黄色的当地菜籽油,锅堂内烧的是栗炭,杂树做的,吹风机呜呜的响着。他说:“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干,一直忙到下午,上午炸,中午和下午卖。”至于怎么炸,放一些什么香料,不得而知,我看到锅里有几个神秘的小包裹,估计是配料,也是这家非遗小吃的关键所在。
我照习惯,买了一大袋子,刷卡交钱,上车走人。柘皋河边,店铺林立,商业广告的旗子猎猎,还有酒楼上飘来的酒香。古镇柘皋,吃文化在江淮平原上闻名遐迩的。每天早晨,合肥到柘皋有定制的公交车来往。“柘皋早茶”绝对是一个品牌和期盼。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