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游内蒙古 | 舌尖上的鹿城:品尝包头的独特味道

政务   2024-11-02 20:02   内蒙古  

【歌游内蒙古 乐赏包头景】

第五篇章——传统美食





“歌游内蒙古”推荐经典歌曲

《我的根在草原》

作词:崔富    作曲:赵金宝






莜  面

莜麦(学名燕麦)磨成的面粉称莜面。莜面的吃法颇多,有搓鱼鱼、推窝窝、卷囤囤、搅拿糕、碾刨渣、炒傀儡等等,吃时可依各人的口味不同和季节的不同佐以羊肉汤、咸菜汤、时令蔬菜等小料,再加一些辣椒、蒜蓉,更觉可口,深受当地人喜爱。




烧  麦

烧麦又称烧卖、内蒙古写法为“稍美”(音shāomài),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明末清初起源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




茶 汤

茶汤属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汤是用优质小米面制作,质地细腻、营养丰富。从最初的米、面、白开水的搭档,到后来加上红、白糖,再到后来加名目繁多的各种辅料,诸如瓜子仁、芝麻等。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和经营,是包头市民众喜爱的风味小吃。



荞 面 拿 糕

包头固阳荞麦让荞面美食成为包头人家家喜爱的乡味,荞面拿糕便是其中之一。很多包头人都会自己做荞面拿糕,取当年的荞面经过两次开水搅拌焖煮成团,便成了拿糕。最地道的吃法是用腌菜汤做凉汤,加辣椒油、葱末、香菜、黄瓜丝等,将拿糕蘸料食之,百吃不厌。



凉  糕

凉糕有三种做法,一为糯米制作,一为黄米制作,还有一种为糯米、黄米各半制作。有带馅不带馅之分,其制作方法相同。待凉后,切小方块盛碗里撒白糖、玫瑰露、糖饴而食。



胡 油 炸 糕

黍子去壳后当地人俗称黄米,蒸熟后黏软筋滑,成为包头人做糕的主要原料。包糕的馅很讲究,有豇豆白糖馅、绿豆红糖馅、红豆馅、枣泥馅、麻糖馅,如果想换换口味,还有韭菜土豆馅,吃起来也别有风味。现炸糕蘸白糖最好吃,外脆里粘,甜香可口。






荞 面 饸 饹

饸饹,古称“河漏”,大多是使用荞麦面做成的,老百姓们将其称为荞面饸饹。荞面饸饹的做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饸饹床子,将荞面压成细且长的圆状条面,配上羊肉汤或者猪肉汤,即可食用。



开 河 鱼

靠近黄河岸边的人,在河刚开后,把捕到的鱼仅用黄河水加些盐、辣椒、茴香、葱、蒜,慢火炖熟就特别爽滑鲜美,再焖一锅新碾的糜米焖饭,是当地人特别地道的传统美食,“糜米焖饭开河鱼”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烤 全 羊

烤全羊是内蒙古宴席上的一道最为讲究的传统名菜,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留皮,往其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皮脆肉香,肥而不腻,层层入味,与别种方法做成的烤肉味道相比更胜一筹。



烤 羊 腿

烤全羊腿,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取其后腿加葱、姜、椒、盐等佐料烤制而成。烤完以后,羊腿形状完整,色泽金红,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手 把 肉

手把肉是内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它的主要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大家手拿蒙古刀割着吃。



锅盔和糖麻叶

锅盔是一种特色的小点心,巴掌大小,分甜、咸两种。其外边硬,里面松软。锅盔的外皮大多用胡油与面粉均匀和好揉匀,可用花生、五仁、冰糖等做馅料。

糖麻叶是内蒙古、张家口、山西、宁夏一带的传统小吃,成品金黄,糖泡鼓起,色泽红亮,甜香适口。



羊 杂 碎

羊杂碎的做法,是将羊下水(羊的内脏)煮好、切碎,在原汤中,配以姜为主的佐料粉,汤呈白色,不可混浊,再把剔除肉的羊头骨入锅熬汤,切好后的羊杂碎装碗、浇汤、淤热即可食用。汤要滚烫,肉要烂嫩,若把煮熟的小麦粒或大麦粒投入其中,舀一碗与肉同烩,其香味更浓。羊杂碎是包头人最喜爱的早点和夜宵之一。








杀 猪 菜

杀猪菜是本地进入大小雪节令时的一种特殊饭菜。杀猪时,三邻五舍都来帮忙按猪、烧水、清洗下水。事毕后,主家取猪脖子一块肥肉,配以腌制好的酸菜、土豆、豆腐、粉条,满满烩一大锅菜,再焖一锅糜米饭。这是当地传承多年的习俗,现已形成“杀猪菜文化”。





END




邀您关注

来源丨包头市图书馆
编辑丨郭一麟
审核丨严宏
终审丨赵智轩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包头文旅在线
美丽包头欢迎您!我们将为您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文化旅游信息,及时发送文化旅游动态、节庆活动、旅游线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