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山 | 伏天里

文摘   文化   2024-08-13 22:22   陕西  

伏天里

作者 | 王宝山

来这里时,正是中伏,一年里最热的天气。因为岳母每年夏天都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小住,我和妻子过来,要陪着老人住上一段时间。

小区里有十几栋楼房,远离喧闹的城区。对着大门口的是一座办公楼,5层高,已经人去楼空。大门的南北两侧还有两座办公楼,都是3层高,同样人去楼空。这里曾经是单位的基地,从这里起步,不断发展壮大。岳父岳母退休以后才在基地分到房子,并住在这里已经30多年了。几年前,单位的办公区搬到西安后,这里就完全变成一个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区。

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办公楼南边有一个小型花园,绿植茂密,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王国。花园西边,是健身广场,安装有多种健身器材,老人健身可以选择。水泥硬化的地面上,用鹅卵石铺成一个图案,形似奖章。健身广场往南,高出健身广场约一米,是一个绿植环绕的操场,水泥地面,有灯光球场,乒乓球案,羽毛球网等。老年人虽不适合做剧烈的体育运动,但可以围着平整宽阔的操场走一走,有利于健康。

健身广场西边有5栋楼房,都是5层,每栋楼房都是3个单元。这些楼房是单位早期建的,面积都不大, 外表颜色有些陈旧。后来建的住宅楼在大门口南侧,花园东边。这些住宅楼的北边,还有一栋楼,是单位的大礼堂,现在也已经楼去人空了。住宅楼的南边,曾经是单位的子弟学校,现已经改造成了职工住房。岳母住在这5栋住宅楼最南端的楼房,中单元一楼中户,出了门往东不远就是健身广场。

伏天,天明的早。5点多我起来锻炼,有些老人已经起来了,他们在小区里走路。我去外面锻炼,出了大门,往镇上方向走。来回走5000步左右。回来时在镇上吃早点,然后给岳母和妻子带一些早点。有时,回来时还要在菜市场买一些茄子、西红柿、黄瓜、玉米等蔬菜以及苹果、桃子等水果。这些蔬菜水果都是镇上附近农民种的,早晨拿到市场上来卖,很新鲜。镇上离小区不远,方便小区老人买菜以及其他生活日用品。

小区住的老人,都已经80多岁了。有的夫妻两个都健在,互相照应着,儿女们有时间会来看看。有的夫妻两个有一个不在了,由儿女们们轮流伺候着,个别人儿女没有时间伺候,就雇人伺候。从老人的性别构成看,老太太们多一些,老爷子们较少。一般夫妻,多是男的年龄比女的大,因此,男的去世的早。但也不仅仅是这方面的原因,现在有种趋势,女性的寿命总体上大于男性的寿命。这大概也是女性柔美善良的力量所在,让爱得以延伸。

早晨,我锻炼回来,小区里有10几个老太太在花园北边做体操。花园入口的墙上搁着单放机在播放音乐或歌曲,老太太们摔胳膊弯腰,做着一些不太标准的体操,也做不到协调一致,只是相约在同一个地方做运动而已。人多了在一起做运动似乎显得有活力。老爷子好像不喜欢这样做,孤独的如同狼一样在游荡。我锻炼回来路过时,她们中间有认识我的人会与我打招呼。听岳母说,她们说我挺勤快的,早早就给岳母把吃的东西买回来了。其实,每天早起来一个小时,可能就变成一个勤快的人了。

伏天里,小区也有一些开花的植物。操场西边有棵紫荆树,花儿一直绽放着,姹紫嫣红。西边一栋住宅楼靠近路边,有一片月季花天天盛开着,鲜艳夺目。刚来的时候,花园边上的两棵木槿树还在开花,每天早晨盛开,黄昏就凋谢了。过了中伏,木槿花越来越少了。开过的花上结出果子,成熟的很快,然后就炸裂落下了。这个时候,小区里的国槐还在花期,树上有开的小花,树下有落下的花瓣。渐渐的,落花之后结的果夹天天往大长,像一串一串的绿宝石挂在树枝上。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我想,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喜欢花草树木,常常观赏它们。小区的植物有几十种,大部分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操场北边有3棵松树,东边的两棵是落叶松,新生的枝叶嫩绿。西边的是雪松,松果像毛毛虫,炎热的天气好像忘了生长。小区的女贞树较多,枝繁叶茂,这个时候都已经结了很多小果子,密密麻麻的,一串串的,绿豆大小。在岳母住的两栋楼房之间,靠近健身广场附近,有一棵石榴树,结了很多果子,天天见长,渐渐变红。过了中伏,花园里、健身广场等处的栾树上长出许多花枝,花蕾像小米一样大小密密麻麻。不知何故,有极个别花蕾迅速长大开花结果,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再过些日子,栾树花会把整个树冠都染成黄色,非常的令人惊艳。我相信天地有道,万物有灵,生命的美丽和意义都体现在变化之中。

小区有十几棵无花果树,结了很多果子,渐渐长大,由绿变黄。每天都有成熟的果子,谁想吃谁可以摘,人够着的果子都被人摘的吃了,高枝上的果子成熟后无法摘下来,很快就掉在地上烂了,有些可惜。妻子爱吃无花果,我给她摘了一些,她特别高兴,像吃人参果一样。花园的南边有一片竹林,附近还有一些高大的栾树、杨树、核桃树、柿子树,黄昏时,麻雀常常在这里聚会,叽叽喳喳的叫着。这时,若天空有云,小区上空色彩斑斓,美轮美奂。有几次,我看到很多灰喜鹊,从这里的树上起飞,越过楼顶,飞向了他方。当它们飞过时,小区老人们也会抬头观望。我们每天的生活虽然在苟且中度过,但我们的内心世界永远有诗意与远方。

一天与一老人聊天,他是四川人,1962年毕业分配到这里工作。他主要从事小秦岭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工作。他说明朝和清朝时期,小秦岭地区先后有两次比较大的资源开采活动,当时主要是开采银的。清朝开采主要是被八国联军打败后给人家赔款的。但炼出来的不是纯银,而是银锶合金,并且锶含量很高,但看起来很像银子,哄外国人的。现在小秦岭地区金矿银矿基本开完了,但锶矿储量很大,基本没有开采。未来,这是小秦岭最有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他把几十年的工作就这样给我讲完了,然后迈着稳健的步子,微笑着走了。

小区有不少猫,各有各的领地,已经好些年了。据说以前有人在家里养猫,人搬走了或者去世了,它们就成了野猫了。它们吃垃圾桶里的食物,依然生生不息。有些人也会把吃剩下的饭菜倒在地上,让它们吃,免得它们要爬进垃圾桶里,把身上弄脏了。有只猫黄花色,很干净,胆子很大,我在操场锻炼时,它曾经几次走到我的面前,靠在我的腿上,喵喵地叫着。今年有两只母猫下了崽子,都生了三只小猫。同一只母猫生的小猫,皮毛都不一样。小猫喜欢玩。它们看起来非常可爱。猫是人喜欢的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动物,看到它们可爱的样子,能给这些老人单调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乐趣。

岳母每天上午9点出去,先推着轮椅转一转,然后坐在健身广场的树荫下,和几个老太太聊天。她们说的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可能已经不知说了多少遍了。下午吃过饭,岳母也要出去,还是坐在健身广场大致相同的地方,和差不多同样的几个老太太聊天,一直到天黑才回家。她们最近都看巴黎奥运会现场直播或转播,都想奥运金牌全部让中国得了才觉得好呢。央视上怎样说她们就怎样说,一个老太太说话字正腔圆,我觉得她可以当央视播音员。看电视让她们感到很幸福。她们的爱国热情都远远超过了司马南。

天气越热,知了叫的越欢。松树、栾树、国槐、银杏等树上都有知了。它们叫起来好像服从统一的指挥,同声合唱。知了有时会爬在楼房的墙上叫。知了的叫声特别洪亮。我以为一棵树上有多只知了在一起叫,仔细观察,仔细听,发现原来是一只知了在叫。大部分晚上知了不叫,但有几天晚上特别热,知了一直叫到天明。岳母说,知了叫了一晚上,就不口干舌燥吗?我说知了不是嘴叫。妻子说,知了是抖翅膀发出的叫声。我说也不是,知了的叫声是肚子上发出的,那儿有个像鼓一样的器官,就像敲鼓一样发出声音。

小区稍微年轻一点的人都是伺候老人的。有一天,一位老太太的小女儿叫老太太吃饭,说话的态度有些不好。我问她妈妈多大了,她说一百多了,吃饭叫了几次都不回家。我说老太太可能糊涂了,不好伺候。她小女儿说,好在五六个人轮流伺候,要是一个人伺候,肯定疯了。伺候痴呆老人确实不易。过了几天,岳母说,这个老太太把小女儿咬了一口,嫌小女儿说她在垃圾桶里找东西,让她回去,不要管自己。我想老太太是心疼小女儿,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小区有个老人90多岁了,据说退休金有一万多。老爷子雇了3个保姆轮流伺候他。他个子很高,走路腿稍有点拐,其他方面没有啥大问题。他和岳父曾经在一起工作,虽然很多年没有见了,但他还认识我,在小区见了面总要打个招呼。岳母说,他可能要活一百岁。因为他退休金高,岳母又说,人家活得再大,经济上不会给儿女添负担,别人就不同了。老太太在一起议论此事,认为有退休金,比养儿防老还保险。老人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和岳母同一楼同一单元二楼有个老太太,90多岁了。据说5年前得了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老太太没有养老金,5年来的医疗费都由儿女负担。好在老太太有5个儿女,5年来轮流伺候着。前些日子,老太太病重,送到医院。住院一个多月后,医生说不用治疗了,活不了几天了,拉回家吧。拉回家一个星期,老太太没有死,身上疼痛难忍,又送到医院透析。透析完回来几天后,老太太割腕自杀,没有死掉,又被送进医院,现在还没有回来。岳母说,这老太太是儿女的仇人,活着难,想死都这么难。其实,这个老人的儿女们,用他们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

有一天,岳母说,岳父在世时常说我做的卤面好吃。有一次人多,老爷子可能没吃饱,现在想吃也吃不上了。我知道岳母想吃卤面了,但那天下雨,我想买肉,没有买成。第二天早上,我去锻炼,买了一些肉。岳母问我买肉干啥,家里还有红烧肉。我说吃卤面呀。岳母又说了一遍以前岳父说过的话。岳母以前是农村妇女,改革开放后农转非到了岳父单位,做过一些零活。快70岁时,交了3万块钱,得到养老金。这份养老金够她花了,不要儿女一分钱。中午吃卤面,岳母吃了不少,连说好吃。

岳母住的单元房,从30多年前住进来以后,再没有粉刷过一次。大约从10年前开始,我就多次说过,要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住的舒服一些。岳母不愿意。我说不用你花钱,岳母也不愿意,就这样住着。天气炎热,房子没有空调,感觉有些热。我对岳母说,在家太热,外面蚊子咬,据说有个地方既不热蚊子也不咬,你想不想去。岳母问我在哪里,我说中南海。岳母说,咱这儿挺好,伏天里,好多人不用空调都能过去。你不要瞎说,你说的地方可不是咱住的地方,要是再来一次什么什么运动,你会招祸。我说不会再来了,现在言论自由。岳母是老党员,年轻时是农民,多次获奖,到现在政治觉悟依然很高。

退休办在操场南边,有一排平房,背后有个高高的水塔。小区住户遇到水电有问题,可以找退休办解决。老人去世后,退休办也协助家属与殡仪馆联系,尽力做好善后事宜。退休办的人,有的也在这里伺候老人。有个人,大家都叫他老三,他工作很热心,谁家有事了,都喜欢找他来解决。岳母说,老三的母亲瘫痪在床已经几年了,兄弟三家轮流伺候。去年,老太太不想活了,用剪刀戳自己的脖子。刚巧,老三给人帮忙,回家找东西,发现母亲满身鲜血,赶紧送到医院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老三面善,见人很和气,总是微笑着。这样的人可以评选为中国好人。

我来这里的那天,下了一点雨,雨水还没有洒湿地皮就停了。此后的六七天一直没有下雨,天气越来越热,让人受不了。立秋的头一天,岳母说,快热过去了,立秋以后就有早晚了。早晚比较凉快。立秋的那天,下午天阴了,但洒了几滴雨,云就散了。到了晚上刮大风,又洒了几滴雨就停了。第二天早上,天阴着,我去锻炼,突然下起雨来。妻子给我送伞,接我从镇上回家。这场雨虽然也没有下多少,但炎热的天气基本过去了。随着天气凉爽下来,知了的叫声渐渐跟着停息了。当它们完成自己的使命时,也就到了我离开岳母、暂时告别这里的时间了。

我在这里住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我觉得这里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愿岳母及这里的老人们都能开心快乐,幸福生活,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来年的伏天,我还想在这里度过。

——作者简介——

王宝山,陕西府谷庙沟门镇人,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先后在潼关县政协、信访局工作。潼关县文化顾问、华潼公司文化顾问、渭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潼关县政协文史特邀顾问。参与编纂了《潼关历代战争纪事》《潼关移民档案》《众志成城》《潼关之最》《新潼关》《潼关黄金简史》等政协文史资料。在《渭南日报》《三秦都市报》等报刊发表过散文、随笔。

往期精彩推荐

/散文 丨 王鹏彦:赶会


/散文 丨 倪学勤:婆婆的年味

/散文 丨 白会军:苦难的叹息


/散文 丨 李彦荣:跟着父亲去赶集

府谷文学
府谷文学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