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改进或部分替代目前的专业服务,同时带来了市场扩张,尤其是加速进入潜在市场,从而推动传统助听器行业的转型。这时候,新技术并不只是前面说到的专业工具,它的赋能对象也不仅仅是产品和专业人员,还包括终端用户。
遵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必然尝试更多地直接赋能终端用户。比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将一些产品性能选项开放给使用者。助听器佩戴效果和收益有听损者自己的参与和贡献——没有谁比他们更懂他们,这对于提升用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助听器的自验配(免验配)、远程调试、系统在线升级……都是赋能终端用户的努力,是专业服务链的延伸和完善。助听器是贴身使用的,如果助听器能够实现包括健康监测和生活助手在内的“贴身服务”,比以往的热线服务、上门服务也许更有意义。
工具替代和终端赋能,在一些验配师来看来像受到了两面夹击。就这一点来说,人工智能技术会让他们产生危机感,这很正常。不过,我们仍需理性看待。
新技术被市场接受并替代部分传统服务已经成为趋势,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首先是因为传统方法已被证明有效,也成为不少验配师的工作习惯,这是事实。其次,新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
人脑功能精妙且潜力深不可测,绝非电脑可以全盘复制。与生物听力(biological hearing)相比,机器听力(machine hearing)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模拟主动的动态降噪,并在嘈杂的背景下转移注意力焦点,对于健听人的听力系统来说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