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近日,一位家长在网络上发帖称,因为没有给孩子报名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而被老师质疑“价值观有问题”,此事引发关注。
本应是学生自愿参加的研学活动为何变了味?学校应该如何科学组织研学活动呢?
学生不参加研学遭老师质疑
日前,浙江杭州建德市更楼初级中学一家长发帖称,因其孩子所在班级多名学生未报名参加研学,班主任在群里称“是家长的价值观问题”。
群内聊天截图显示:交费的只有14位同学,还有22位同学不想去。该家长称“研学”内容是到动物园与动物交流,费用是258元,而他的孩子此前已经去过多次。
针对此事,建德市更楼初级中学回应称:经查,网友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学校已对该教师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教师本人已就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向家长致歉。
育见新闻也就此事件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有家长表示,该班级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都不愿孩子参加此次活动,与其质疑家长,倒不如反思为什么大家都不想参加。
家长王女士表示,在学校组织研学活动之前,应该让家长和孩子们看到这次研学的价值,如果有价值,作为家长还是愿意支持的,并且要把选择权给到家长和孩子,不能是强制性的。
将研学活动自主权交给学生
近年来,研学活动逐渐兴起,本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形式,但在一些具体实践中,研学活动却变了味,沦为一门赚钱的“生意”。
事实上,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明确,研学旅行应秉持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那么,学校该如何提高研学质量,真正体现出教育性与实践性呢?
前不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举办了一场“传统文化寻根——你好北京”研学方案投标会活动,同学们上台讲解自己设计的研学方案,中标后会由学校承担费用将方案付诸实践。
该校学生楼希言告诉育见新闻记者,从最开始的确定地点,到实地考察,还有经费应急预案,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研学成功举办后特别有成就感。
据介绍,该校研学方案投标会活动今年是首次举办,初一12个班级在老师指导下,每班推选一个方案参加投标,由学校的研学设计团队进行评选,最终有6个班级中标。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团总支书记刘雪亮告诉育见新闻记者,该校设计了严格的评价量表,从学生的课程设计、方案设计、经费管理、安全预案等方面,去对学生的研学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学生发展处德育主任赵鑫介绍,将研学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由发挥,遇到问题也由学生们自己解决,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内驱力,同时提高研学内容的丰富度与趣味性。
专家:加强对研学的评价与监管
专家表示,要想让研学活动真正发挥实效,学校要将研学列入教学计划,整体布局。同时,应加强对于研学活动的评价与监管,以促进研学活动健康长远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江爱萍认为,研学需要评价机制,并建议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让大家了解研学的闭环结果,包括参与研学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对研学内容感兴趣、是不是真的长见识了,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对此,您怎么看?
评论区里聊一聊~
记者 | 曲梓华 肖星驰
编辑 | 于洋
责编 | 元小欣
审核 |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