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双非”,世界前50!

教育   2024-11-14 11:28   上海  


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的滚滚浪潮中,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成为中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奋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我国高校勇毅笃行,百舸争流,其中不乏非“双一流”高校的身影。他们锚定目标,砥砺向前,以不断攀高的世界一流学科水平坚定“双一流”建设的道路自信,在世界舞台发光发热。


11月11日,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正式发布,共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余所高校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非“双一流”高校剑指一流,厚积薄发,在全球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有32所非“双一流”院校的57个学科,以黑马之姿跃进全球舞台,跻身全球前50强。他们凭借比肩一流的实力水平载誉而归,彰显了非凡的学科实力,绘就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华彩篇章。





  

穿越山海,方成王者


在全球高水平高校激烈交锋的世界舞台,能够跻身学科排名全球前20的高校无疑是该学科领域的佼佼者。


在2024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32所非“双一流”高校脱颖而出,57个学科位列世界前50。其中,有5所高校实力强劲,各有一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0强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扬州大学兽医学分别位列世界第3,青岛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位列世界第4,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位列世界第8,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世界第9。


此外,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昆明理工大学(矿业工程)、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世界前15。学科排名位列世界前20的还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深圳大学(通信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大连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校如其名,武汉纺织大学以纺织为特色,上可“经天”——研制出“嫦娥五号”上永不褪色的织物版月面国旗,下可“纬地”——研发“纳米纤维滤膜”解决生物制药和芯片制造中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稳居世界前3的宝座,不断研发纺织“黑科技”。2023年10月,由徐卫林院士牵头、夏治刚教授负责的课题组,批量化开发了一种基于液态剪切增稠材料的复合纱线(STFY)及其织物面料,成果发表在Nano Energy上,有效用于抗冲击防护管理、人体运动监测和能量收集。同月,武汉纺织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纳米材料领域权威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中科院1区Top)发表论文。2月,任学宏教授团队在化工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发表重要进展。目前,该学科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500余篇。



提及矿业工程领域的璀璨明珠,昆明理工大学无疑榜上有名。学校扎根云南、根植红土,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做出巨大贡献,承载着国家和社会资源开发的重任。今年,昆明理工大学的矿业工程学科跃升至全球第15名,在世界舞台上闪烁着熠熠光芒。2023年9月,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叶国研究团队在活化酸浸提钒领域取得进展,分别在ASS、SPT、Molecules、CSA期刊上发文。2024年3月,国际权威地学期刊Gondwana Research(中科院1区Top)刊登了李波教授在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研究中的近三年研究成果。此外,学院吴顺川教授、文书明教授成功入选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吴顺川教授曾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岩石力学》新形态教材三年销售近3万册、获国内外15名院士寄语推荐、被100余所高校选用。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类寿命和生存质量,是50年来发展最快、成果极其丰富的学科领域,是当前医疗行业的重要支柱。南方医科大学于1986年开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迄今已成为国内培养规模最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建成了完整且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科研团队。在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南方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位列世界第20名。该学科2020-2022年在顶刊IEEE Trans. Medical Imaging发表论文数量排全球16位,国内第3位;近年来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资助经费15000余万;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在医学成像领域处于国内优势地位。



  

一叶曲折,扶摇直上


在一流学科建设的成长路上,有瓶颈,也有坎坷。当有“会当凌绝顶”的志气、长风破浪的勇气、静心沉潜的耐心,方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近5年,不少非“双一流”高校以实际行动带来学科发展的显著进步。其中以浙江工商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土木工程,深圳大学的化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广东工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典型。


在大商科背景下,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特色。该学科近年来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屡创新高,继2021年跻身该学科百强之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24年一举斩获世界第15名,实力斐然。学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果丰厚。学院陈建设教授在国际上最早开展基于“食品物理学+口腔生理学”的食品口腔加工研究,是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国际引领者,不仅是英国食品科技学院院士、ISO食品感官分析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食品委员会委员,还担任SCI杂志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主编、Food Science等多份国际杂志的编委;傅玲琳教授曾荣获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Tanner Award奖,兼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学会(EAACI)高级会员,国际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编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其土木工程学科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22年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世界百强,2024年位居全球第16名,学科建设有质的飞跃。近段时间更是喜讯频传,国际顶级期刊接连“高产”。2024年7-8月,土木工程学院宋战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Top)连续发表2篇论文。1月,宋战平教授团队又在国际顶级期刊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中科院一区Top)上发文。此外,孙博华院士团队在工程技术国际知名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SCI一区Top)发表重要成果;姚尧教授团队在中科院Top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发表论文6篇,并获批发明专利2项。



深圳大学堪称成为中国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在本次排名中通信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等12个学科跻身全球前50强,上榜学科数在非“双一流”高校中断层领先。其中,化学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两个学科扶摇直上,均以每年跃升至少一个区间的速度大步迈向世界前列。学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特约教授,包括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教授等。近五年,学院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超过2000篇。



广东工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以绿色发展和“两山理论”为指导,以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环保需求为导向,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的创新平台体系,学科水平自2020年起一路高歌,世界排名上升了近200名,2023年首次进入世界前50,2024年继续上升至第42名。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育部高层次等国家级人才8人次,省级人才23人次,兼职教授5位(海外院士1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1位)。院长安太成教授是多个国际SCI收录学术刊物编委和客座主编,担任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SEGH)亚太地区主席、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常务理事及中爱联盟的中方主席等,并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如Nat. Commun.、PNAS、JACS等)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被他引17000余次,2014-2022年连续9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循着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若干高校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加速形成,整体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今年11月5日,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下一步要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支持一批顶尖大学和优势学科加速突破,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当今时代,高校应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世界一流,深化内涵发展,彰显优势特色;想国家之所想、应国家之所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保持战略定力,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遵循学科发展内在规律,守正创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高校,面向世界、亮相全球!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源自服务于高校动态监测本校学科全球学术竞争力的数据系统,排名信息完全透明。每个学科点的各项指标数据均有明细清单可查,排名计算可重复、可检验、可模拟,授权高校可通过登录“世界一流学科数据监测平台”查看详情。



“世界一流学科数据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全球6000+ 所高校的40000+学科点的10多项学科竞争力指标,平台支持学校选择标杆学校、各国家/地区学校或自定义排名范围学校进行大数据对比,帮助学校找到国际竞争优势与差距,国际对标助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排名方法与数据问题

电话:021-3356 2188转8075

邮箱:pr@shanghairanking.com


软科
高等教育评价领先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