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湖北孝感中山街有几家旧书店,其中之一为光霞旧书店,店主陈光能,高中毕业后参军,退伍后到企业工作,因企业改制下岗,从几本旧书、杂志摆地摊开始,发展成门面。这旧书店门面,说是属于他原来工作的企业,位置不错,临街两间二十多平方米,藏书七万册左右。是租给他的还是免费给他用的,没有问过。中山街这个地方,古时为孝感县衙、书院所在地,现在有中学、小学,还有党政机关,看书人较多。店内靠墙全是书架,店中间还设有几个书架,架上都塞满了书,找到的书抽出来还要费点劲。我隔三差五就去那儿看看,这本书摸摸,那本书翻翻,也是一大乐事。一来二去,彼此很熟了,有新收的书他都要通通气。他盘书年数长了,耳濡目染,从中悟出了些道道,书的版本、报纸杂志的创刊号、重大历史事件、书作者等,都能说出一二。老顾客也有一批,他有一笔记本,老顾客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都在上面,哪位需要、喜好什么书报,心中有数,一俟得到,即电话告知。在孝感城可数的几家旧书店中,这里算是“龙头老大”了,他和他的旧书店常常在当地报纸、电视上露脸。旧书店的名字,是他和老伴的名字各取一字(老伴名付玉霞)而成,还有知识成为霞光、改变命运之意。
这里的书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居多,较早些的也有,夹杂其间。淘书多了,也找到一些小窍门,就是从书的成色、版式、出版社名字上推测书的大致出版年代。一本《华沙城的节日》,繁体字竖版,1951年一版一印,平明出版社出版,巴金著,潘际坰、黄裳编辑——名作家、名编辑,且只印了3000册。能得到此书,套用著名小品演员范伟的话:“缘分啊!”
孙犁《买〈太平广记〉记》中说:“买书的欲望,和其他欲望一样,总是逐步升级,得陇望蜀。”淘书的目的在书,而魅力与情趣却在淘。淘得一本久寻未得的书,神清气爽,如醉如痴,有时竟手舞足蹈,旁若无人,疑似癫狂症者,个中心情,他人是无法理解的。在店里一书架的最底层不起眼的角落,得藏书家姜德明著《燕城杂记》,1987年10月一版一印1400册(后到北京拜望姜先生,得先生题签,钤印,先生边签边说一版一印,少见少见)。《北京民间风俗百图》,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一版一印,画家刘凌沧题字并作序,周汝昌审读,采用北京图书馆珍藏清代民间艺人绘画稿本,全彩。《愉快的思》,叶秀山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一版一印,书趣文丛第三辑(得书后即请叶先生签名,此书题跋几个月后,先生病逝)。《苏联的民主》,英国人斯隆著,邹韬奋译,韬奋出版社出版,1946年1月二版,书上钤有“中原大学图书馆”圆形章(后将此书寄给曾在中原大学任教的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章开沅先生,获题跋:睹物思往,不胜感慨)。此外,1959年湖北省方志委员会编辑的《孝感县简志》,还有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含外文版)等等,都是较难寻找的好书报!
我曾淘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集,茅盾题签,责任编辑杨莆,即著名诗人木斧。又到城里其他几个旧书店、摊上寻下集而无获,后来在一旧书店找到下集,上下集收录249位作家传略。此套《中国现代作家传略》,龚明德在《我的珍本书》中曾提及,该出版社此前出版过《中国现代作家传略》“内部使用”本,一套五辑。此“内部使用”本共收录296位作家传略。公开出版的上下集编辑说明云:“编辑本书,目的是向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提供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作家的比较真实可靠的资料。从1978年夏着手编辑,几年来,通过通信和走访方式,向三百多位作家及有关同志约稿,先后编印了五辑征求意见本。”龚明德说的五辑“内部使用本”即“征求意见本”,我想应该是编辑成书后出版社寄给作家或其亲属征求意见用的,印数当然不会很多,无怪乎藏书家许定铭说此五辑本“当年在国内包括港台地区,要在新文学研究上颇有地位者才可以拥有”。但收录的人数,征求意见本是296位,公开出版时是249位,为何少了47位?又是哪47位呢?是征求意见后的结果吗?我手头没有“征求意见本”,这些只能立此存疑了。一年多以后,还是在光霞店见到了《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的下集,老陈不知什么时间又收到了,我想应该与上集是同一个地方流出的,只是先后而已。早知老陈能弄到下集,何必东寻西找折腾啊。
淘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四世同堂》上下部,惜上部缺封面(用牛皮纸粘贴),名家插图、封面、题签,殊为难得,购而归之。将无封面的上部调换了一本,在搜寻上部时,意想不到竟还有补篇一部。去解放街思越书社转时,随手一翻,真是太巧了,补篇恰好映入眼帘,一套《四世同堂》终于“同堂”了。后就此书的相关内容求教于老舍之子舒乙先生,得到他的回复,并给此套书题跋。
天长日久,老陈资料积累多,机关单位、个人需要什么资料,大多想到他,请教他,他会费心查找。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有时他还找些书、报、杂志,联合街道、社区,义务举办专题书展。地方名人传记、地方作家出版书籍、孝感各县市区志、乡镇志、部门志,他都刻意收集,多次让我帮忙收集。有谁家要散书了,什么单位旧书要处理了,他信息多灵通,前往收下。暑假放假前,学生们不用的课本需处理,他在店门口设牌收购。我有时去,会带点茶叶什么的给他,购书时,差一块两块钱,或多一块两块的,都留待下次,下次亦如此。看到架上笔筒里有一堆旧钢笔,他让我挑写字流畅、下墨水均匀的送我,用坏了再换。用的过程中,一支笔笔尖坏了,电话联系他,他说随时来换。去了两次没有见到他,想着或许收书去了,或许临时有事了。再后来,得知他病逝,年仅63岁。手边还有一只“英雄”牌黑色钢笔,一直流利书写中。每当想起他,那略带嘶哑的声音,那谈书时沉浸其中的神情,就重现脑海。现在,旧书店由老陈的儿媳小戴打理着。
作者:胡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