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悟空打怪来看太极的修炼之路

文摘   2024-09-03 17:30   湖北  


最近《黑神话.悟空》火遍全网,这一受无数人追捧的游戏取材自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位“天命人”,为了探寻昔日传说的真相,踏上了一条充满危险与惊奇的西游之路,打怪通关的这条路注定是未知且漫长的。而在太极拳中,人作为三才中的“人才”与游戏里“天命人”的设定类似,太极拳的修炼是枯燥且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想真正学会太极拳,其难度可能不亚于去西天取经,而在修行的漫漫长路上又岂止八十一难!怎样走捷径是不可能的,如何不走错路,才是要真正关注的。否则,一步错,步步错!时间不能倒流,岁月不会重来,等到了白头也双手空空,岂不可惜!


太极是什么?




所谓“太”,是过大的意思;因为古人在“大”字下面加一点,用来描述事体,表示比大还要大,即过于大。什么是过于大?就是宇宙或大自然,如易理所言:“其大无外”,意为大得无边无界。宇宙或大自然,就是“太”的外延或引申。


极,原来意义并不是作副词用,它指房屋的至高中梁(两榀“人”字屋架上的正中顶梁)的正中处;“极”就是中。显然,太极的本来内涵就是宇宙的中心或大自然中心。所以《拳论》开篇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还远没有阴阳分别的混沌状态(无极),当宇宙旋转运动形成中心(太极)即“道生一” 时,便一分为二生成阴阳两性物质,即“一生二”。“三”自然是指天、人、地了,即易经理论所说的“三才”。天、人、地,都是阴阳的产物,所以“二生三”。有了天、人、地,人利用天时、地利,可以创造、生产万事万物,所以“三生万物”。

按易经学说的理论,大自然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人体的太极,就是人体能量场的中心,也就是道家所说的人体“丹田”。丹田不是一个点,而是人体的一个生理区,前含下腹部的“气海”穴位,后含道家所称为“仙骨”的一段九节腰脊骨和“命门”穴位


太极拳的内涵


因此,顾名思义,本文对太极拳的定义是:太极拳,就是以人体丹田为能量生成中心和能量运转中心、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指导的拳。

按易经学说理论,阴阳形成以后,阴阳演变规律是根本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服从阴阳演变规律,这点在根本上是不改变的,这就是易经所谓的“不易”;但是事物的具体发展形式和状态,却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的,这就是易经所谓的“变易”;无论事物的变化如何错综复杂,它的主要矛盾只有一个,而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相对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抓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则可以使事物的错综复杂性得到简化,这就是易经所谓的“简易”。太极拳功夫的修炼,也必须以易经这“三易”思想为指导,才能走上科学正轨,较一般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满足以下三点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

一是符合太极阴阳规律的拳理,二是具有攻防意识的拳意,三是体现攻防技术的拳式及其拳架。拳架也就是拳式的组合套路。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才是真正意义的太极拳。因此,真正意义的太极拳,开创于何代何人,可用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来辩证和衡量。这里必须说明,所谓太极拳拳理,并不是说始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也不是说只有读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才懂得太极拳拳理,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继承了张三丰拳理的基本思想,系统地叙述了太极拳的拳理,是应该肯定的。关于太极拳的拳理,拟另文结合论述太极阴阳基本规律,具体阐述。


你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无太极拳拳理指导的“太极拳”,是假太极拳;无攻防技术拳意但符合太极阴阳变化规律的“太极拳”,是太极操;既无太极拳拳理指导又无攻防技术拳意的“太极拳”,则不过是利用了太极拳拳架的较复杂的柔体操,它与普通简单柔体操没有本质性区别。

早晨在公园里常听人说:“我练太极拳是为了保健养生,不是为了练出功夫。”这种认识表面看没有什么错误,但其实质是把练功夫与保健养生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观点。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人所练的“太极拳”,必然忽视太极拳的拳意,根本谈不上太极阴阳拳理,仅是活动活动筋骨的柔体操。

有一些人练“太极拳”,拳架盘得也不错,各拳式动作也比较规范,甚至参加各种太极拳套路表演赛还获过大奖,但练了十几二十年却仍然毫无功夫,甚至两手连基本气感都无所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练的只是复杂柔体操或太极操。



太极功法的实质和特点


太极功夫的实质,是人体经过长期修炼后可以随意调用的一种先天潜力。后天为阳,先天为阴。显然,人体的后天本力(拙力)是阳性力,人体的先天潜力是阴性力。因此可以简略地说,太极功夫实质就是人体的阴性力。阴性力是很强大的,当代杨式太极拳武术家李和生大师所说的“能量流”,就是太极功夫,也就是人体阴性力。

人体阴性力具有以下特点


1、它只在全身肌肉放松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而后天本力是依赖于肌肉收紧条件下才能产生)。因此,正如太极拳宗师杨澄普所说,练习太极拳必须要凝神聚气,全身放松,以意为帅,用意不用力。这是练出太极功夫的唯一办法。

2、它的能量中心和运转中心是人体丹田,它的传递载体主要是功夫人的意念指挥下的气(而后天本力的传递载体仅仅是人体骨肉)。

3、它的有效作用对象是具有气的人体,而非无气的木头、石块等“死物”,正如杨禄禅宗师所说,太极拳功夫“除了木头人和石头人,凡是肉体凡胎的人都可以打”(而应用大的后天本力,对木头、石块可以直接打断)。

4、它的作用对象不产生反作用,不服从牛顿第三定律(而后天本力的作用对象会产生反作用力,即服从牛顿第三定律,该反作用力与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它可以与阳性力进行叠加(作用方向相同时)、部分或完全化合(对消)(作用方向相反时)。所谓完全化合,就是作用方向相反的当量相等的阴性力与阳性力相互作用时,刚好对消掉,用数学公式表达,即(-F)+(+F)=0(F为力,圆括号中的“-”和“+”分别表示负与正,或者阴与阳),对太极功夫者主动施加阳性力的人也不受到反力作用,只是产生失落感(落空感)和恐惧感。

为什么当年杨露禅宗师手掌上的麻雀无法飞走?是因为当麻雀蹬爪子欲起飞时,那麻雀爪子的蹬力被杨露禅用阴性力化合落空了,牛顿第三定律不起作用,使得麻雀爪子无法获得反作用力而起飞。当用意念撤除阴性力后,牛顿第三定律则起作用,往下蹬的麻雀爪子自然获得反作用力而起飞。

有了太极功夫,与不具太极功夫的敌方交手时,就可以将敌方的阳性进攻力“引进落空”,再后发制人;否则如果自己也没有太极功夫,那只会“引狼入室”,损伤自己。





太极功夫的物理新概念——动量反射波



与太极功夫相关的动量反射波具有另类的反射条件——自由面(没有障碍物)。当动量波突遇自由界面(失去阻力,落空)时,便立即反射,产生向后作用的动量反射波。注意这个自由界面就是太极功夫人引进对方攻击来力落空(即(-F)+(+F)=0)而创造的。

例如,当行进中的公共汽车突然紧急刹车停止行进瞬间,座位上的人体先是由于惯性力作用,继续产生向前的动量波,这个前进的动量波除了受到人体与汽车座位有压接触产生的阻力作用,在运动中仍然受到前方空气的阻力作用(即还没有自由界面);当推动人体的惯性力作用结束时,前方的空气对人体的阻力瞬间变为0,形成瞬间相对自由界面(不是非瞬间真空绝对自由界面),此时人体必然立即向后晃动,向前的惯性力越大,则此时产生的向后晃动力相应越大。这个使人体向后晃动的能量,就是动量反射波。由理论力学可以推测:向后晃动动量等于有效晃动质量乘以晃动速度(注意,这里没有考虑人体与汽车座位有压接触产生的阻力)。显然,如果座位上的人体在汽车突然紧急刹车停止行进瞬间,是碰上前面座位等阻碍物,即不是相对自由界面,那该人体就不会有动量反射波作用,其所受到的反击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

不具备太极功夫的人向太极功夫深者进攻时,并没有见到对方还手,自己却莫名其妙地向后跌倒了。进攻者进攻力越大,同时被进攻的太极功夫者越松空,则作用于进攻者的动量反射波也相应越大。所以,太极功夫者应对不具太极功夫人进攻的最好方法,首先要凝神聚气,一点不能紧张,全身放松,越松越好,依照不丢不顶的原则,将对方进攻力引进后,令其完全落空。

关于太极功夫者的后发制人,一般是按是否引进落空的不同,采用两种基本类型。

类型1(完全引进落空):将敌方的阳性进攻力完全引进落空瞬间产生动量反射波,顺势(顺着该反射波作用方向)向对方再施加一个阴性力,使该阴性力与动量反射波带的力叠加,令对手向后跌倒。

类型2(不引进落空):用阴性力或阳性力将对方的进攻阳性力的进攻方向略微拨偏(即四两拨千斤法),再沿被拨偏的对方进攻方向顺势施加一个阴性力,使该阴性力与对方被引偏了方向的惯性力叠加,令对方向前扑倒。




结论


1、练习太极拳需以拳理为君,以拳意为帅,以阴阳渐变为律。各个拳式动作都遵循“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原则。

2、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此十三势,是整个太极拳拳式和拳架的核心技术,而八种劲势,是拳意的基本技术元素。十三势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方位有关,但与八卦、五行本身的性质无关。太极拳练家应该从八卦、五行的理论迷宫中解放出来,破除迷信。

3、太极功夫的实质就是阴性力,也就是受人的意识调用的人体先天潜力。阴性力可以根据需要,与进攻者的阳性力进行叠加或者对消。

4、动量反射波是与太极功夫相关的一个重要新概念。动量反射波的产生条件是进攻者的进攻阳性力被完全引进落空而形成的自由界面。动量反射波的作用对象是进攻者本身。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飞鱼

电话:13593710050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 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武当杂志
挖掘推广传统武术文化,造福社会大众身心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