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文艺 | 瑶乡行

民生   2024-11-13 11:52   广西  

   

瑶乡行
陆婉珍
七月,我们驱车穿行在峰峦绵延的十万大山之中,直奔南屏瑶族乡去。南屏瑶族乡位于上思县境内十万大山自东向西南延伸之处,那一带,就是上思县西南端的天然屏障,因此,称之为“南屏”。南屏瑶族乡大部分属高寒山区,全乡有两个行政村部分属丘陵地带外,其他行政村均处在十万大山深处。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生长于多民族地区,我对于各民族都心怀敬意与热爱。工作之余,一有机会就喜欢去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各民族同胞交流与交融的过程,感受各族人民生活在新时代中的变化与发展。
我们小组前往江坡村参观六细革命教育基地后,还参观了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一路感受着瑶乡风情。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山高林密,物产丰富。村民们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割松脂,种八角,种水稻。山乡土特产异常丰富,有香菇、蜂蜜、木耳、芒芯……纵横的溪涧时而潺潺而流,时而温柔缠绕于山脚密林下。途中,车子进入密林深处时,隔着车窗都能感受得到那来自深山清涧的清凉与怡然。
当车辆行至高处,视野顿时开阔起来。极目远眺,只见阵雨过后的青翠群山,腰间水雾升腾,云雾缭绕,浅处如游丝,深处如乳白的丝带,轻盈而飘逸。与天上那薄如轻纱,厚似白绸的云朵极度匹配,相得益彰,如梦似幻。车子每经过一个瑶族村屯,那一栋栋优雅别致的两、三层小别墅错落有致地矗立着,掩映在翠色山间,显得格外养眼。
下午,我们采风团几个小组汇合于南屏瑶族乡常隆村百马屯,在这里住民宿,品尝瑶乡美食,入户采访,深切感受瑶乡淳朴的风土人情。
近年来,百马屯因百马梯田而名声远扬。许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瑶乡梯田的风采。但前几年,比较遗憾的是,众人在饱览瑶乡风光之后,却为食宿而犯愁。这里地处十万大山深处,瑶乡农家乐尚未发展成型。除了山货,其他物资、食材都比较少。游人只好无奈地在饥肠辘辘中驱车返城。虽然全程只有98公里,都通了水泥路,但是十万大山路长道弯,绵延不断,车速行驶较慢,要抵达县城,大概也要花上两个多到三个小时。为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与村委指导百马屯多家村民建起了新式楼房,开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游客的食宿需求问题。
傍晚时分,我们到不同的人家办理入住后,就集中到其中一户就餐。由于白天是分组行动,到南屏各村采风,席间,大家都畅聊着所见所闻,欢声笑语缭绕在瑶乡松林里。
我们品尝了本土特色的瑶家美食后,夜幕也悄悄来临了。几位资深作家和摄影家早就争分夺秒地赶往自己早就锁定好的采访对象之家,转眼就不见了踪影。我们几位则三三两两地在屯里一路游走,一路欣赏,看看能否在不打扰瑶家居民的情况下,临时找到采访对象。
在一个小卖部前,我发现一位年轻的女老板正在门口拖地,把里里外外的地板都擦得锃亮,在灯光下闪着微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让我不由自主地上前打招呼,老板娘也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店里去坐坐,还用上了专门的茶具,给我们泡上了好茶。她身材略显娇小,温柔中透着大气。在给我们沏茶的同时,与我们娓娓而谈。她姓蒋,也是瑶家女孩儿,是从邻村嫁过来的。闲谈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瑶乡的故事。
四十多年前,深山里的瑶族乡人民大多还住在窄小、潮湿的茅草房里。三十几岁的蒋老板的婴儿期和童年时期都是住在茅草房里度过的。直到1984年,南屏人民公社改名为南屏瑶族乡之后,还是持续着这种贫困的生活囧态。
建乡之初,由于交通不便,乡亲们要想去南屏赶圩,天黑就得起来赶路,备好煤油灯,用马驮着灵芝、香菇、蜂蜜、木耳……等山货到乡上卖了,再买些食品和日用品回来家用。但是,赶这个30公里的集,来回60公里,得花一天的时间,要翻越十万大山的山山岭岭,走的是杂草丛生的黄泥土路,晴天红尘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人马行走时常打滑。早出晚归,两头都是黑天才能到家。这还得是天气晴好的时候。如夏天阴晴不定,那就更麻烦了。买回来的日用品得用塑料布包好,大块买来的猪肉,割成条,抹上盐巴,如在炎炎夏日里,还是免不了有异味。但也只能将就着吃了,毕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年猪是要等到腊月才舍得杀来食用和做腊肉的。
孩子们是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等腿有力气了,才能跟着大人们去赶集。因为长辈们说,马儿来回都是为家人驮东西的,辛苦得很,可舍不得让马再花力气驮着娃去赶集呢。所以,大部分的孩子七八岁了才能跟着大人去赶个趟把集,很多孩子十多岁也未必能上一趟县城。
“记得2008年我们才用上电,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通过‘锅盖’接收信号后看电视,才学会了普通话。”她看出了我的疑惑,小孩似的吐了吐舌头,狡黠一笑,说,“2017年我们又能拉上了光纤,家家户户可以用上网络了。现在我们很多村民都学会通过抖音卖山货了呢。喏,我刚才就接了一单外县的,让我明天寄800元的野生灵芝过去。”
望着她屋子三面白墙上琳琅满目的货物,见她生意越做越好,我赞不绝口。而她却苦笑着说,他们十几年前结婚时,条件也非常差。婚房是土墙瓦房,即使按照瑶乡风俗到处张灯结彩,新婚夫妇都穿着艳丽的瑶族盛装成婚,也掩盖不了生活的寒酸。那些年,她背幼儿,每天和老公徒步爬上远远的高山干活。割松脂,种玉桂,收八角;偶尔还抽时间去采野生灵芝、香菇、木耳……慢慢赚钱养家。一直到2003年瑶族乡才通了机耕路。他们积攒了一些钱要盖房子,但拉建筑材料太费钱费事,他们就只建了新楼后面的一层小平顶房。
近几年,多亏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村里2015年通上了水泥路,拉建材就方便多了。但瑶乡地广人稀,要想建房子,找到建筑队是关键。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瑶乡里民风淳朴,各民族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助。于是周边村屯的壮族、瑶族亲戚朋友们都纷纷过来帮忙,他们才建起了这栋两层半的小洋楼。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改变了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修通了各个行政村的道路,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题。逐步加快了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更加快了南屏瑶族乡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就逐渐富裕起来了。于是,各家各户的家用电器逐渐配齐,应有尽有。几乎每家的庭院里都停放着各式各样的车,如小轿车、大卡车、皮卡车、摩托车……如今,他们上山干活、出行都更方便了。别说去南屏赶集,就是上县城、去首府……那都可以是随时地说走就走了。
次日清晨,窗外青松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唱,把我从梦中叫醒。我起身到阳台,向远山眺望,晨曦渲染着十万大山的山水草木,世间万物勃勃生机。
早餐后,我们一起去看百马梯田。百马梯田就在百马屯下方,现有规模200多亩。从百马屯往山下走,斜坡两旁是瑶乡村民们的玉米地和菜园。此时,正是本地糯玉米收获的季节,一个个胀鼓鼓地玉米棒子挂满了棕须。夏日雨后,土地湿润,阳光充足。菜园里,空心菜、韭菜青翠欲滴;长豆角、黄瓜挂满小竹架。南瓜苗长势更为喜人。它们匍匐在菜地上,在大绿叶的衬托下,众多水嫩的藤蔓犹如一群身着嫩绿舞裙的小仙女,在朝阳下随性舞动,有的都舞到了成排的豆角架之上了。
当我们抵达百马梯田顶端时,视野顿时开阔了。阳光灿烂无比,照在墨绿色的远山,照在翠绿的层层梯田之上,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豪情万丈。此刻,我真想展出双臂去呐喊,拥抱十万大山,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站在梯田下方的长廊下,我仰望着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梯田,它们呈现于青山之间,仿佛点缀在青山间的绿色丝巾,柔美而飘逸,与群山相映成趣。清凉凉的山风拂过,裹挟着淡淡的松香、八角、玉桂的气息,轻抚着我随之起伏的身心——这“步步高升”的梯田,不正像各族人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吗?

来源| 上思文联

采写| 通讯员:陆婉珍

编辑| 凌文芳

校对| 刘芳

审核| 黄宝思

监制| 韦世仙

出品| 上思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ssxrmtzx3663@vip.163.com




















氧都上思
关注上思本土新闻信息,传递县外新动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