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众号改版,新规定下文章推送会被刷掉,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错过彼此,动手给我们账号加个星标★哦】点击上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清朝有过一段国力强大的盛世,叫做“康乾盛世”。
说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在位期间,让中国版图得到了统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清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这三位皇帝在位期间,都出现过权势通天的大臣,比如康熙朝的鳌拜,雍正朝的年羹尧,乾隆朝的和珅等。这三位大臣几乎都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而有一点不同的是,鳌拜与和珅都是满清贵族,只有年羹尧是汉族出身,一个汉族出身的臣子能坐到这样的地位,着实不容易。
可惜,年羹尧最终因为功高盖主,被雍正诛杀。在年羹尧被处决,抄家之后,在年羹尧家里发现了7个字,没想到雍正知道这7个字之后被气的吐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年羹尧出生于安徽怀远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朝廷大员年遐龄。年遐龄可不简单,从“笔帖式”开始做起,笔帖式就是抄写文书的低级官吏,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上爬,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等职位,最后官至一品湖广巡抚,并且破例改隶到了汉军镶黄旗,成了满清贵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年羹尧自幼耳濡目染,年仅十岁就饱读诗书,而且才华横溢,安徽境内,小到平民百姓,大到安徽巡抚,都对年羹尧称赞有加,年遐龄自然对年羹尧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年羹尧果然不负众望,年仅21岁就考中了进士,又因为才干颇高,改为庶吉士,在翰林院任职。在翰林院工作的年羹尧因为工作勤奋刻苦,很快又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多次被康熙帝外发到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方乡试担任主考官。等到了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由于年羹尧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又加上劳苦功高,深受康熙帝的喜爱和信任,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这年年羹尧刚满30岁。对于康熙帝的赏识和信任,年羹尧顿时感激涕零,据清代史学家萧奭所著的《永宪录》中记载,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的之后给康熙帝上了份奏折,奏折里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而三世受恩,定当竭力相报!”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之后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托与厚望,仅一年时间就全面掌握了四川的全省经济,政治,军事,民生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欺压百姓的官员绝不手软,不管这些官员在朝中有多高多深的关系,年羹尧都一一拔除了。生活作风方面,年羹尧更是做了带头表率,拒收任何节礼,连下面官员孝敬的“冬敬”,“夏敬”都不要,闲暇时间更是下乡去慰问百姓,和百姓一起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挖渠引水,深得民心。军事方面,四川位于大山深处,有诸多的少数民族,时长受到不法的叛乱分子蛊惑而反动反叛,而年羹尧早已在四川各处布下了眼线,所以总是能料敌先机,趁叛乱没有进一步扩大范围之前就先一步平定了叛乱,稳固了四川的局势。年羹尧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觉得这样的大才应该加以重用,于是康熙帝于公元1721年召年羹尧入京,升任陕川总督,成为了满清帝国在西陲地区实际掌权者。随着康熙帝玄烨的驾崩,满清帝国的后宫上演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帝一共有24个儿子,其中有9个儿子参与了夺嫡之争,其中就有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帝。据说胤禛在一开始是处于劣势的,但是年羹尧等人在这次夺嫡之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封疆大吏的年羹尧,带头写信给康熙帝,劝康熙帝传位于胤禛。此举很快得到了朝中大臣的效仿,纷纷开始明里暗里劝康熙帝,于是胤禛开始慢慢得势。最终康熙帝下了诏书,传位于四阿哥胤禛,胤禛也在康熙驾崩之后正式称帝,年号雍正。胤禛继位后更加宠信年羹尧,为此他曾写下一封著名的诏书:“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青海,云南贵州等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意思就是不光是川陕了,就连云南,贵州,甚至广西一带,不管是军事还是民生,大事小事都要听从年羹尧的安排去办理。此时的年羹尧可谓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真正的成为了满清帝国西北,西南部地区的事件掌权者了,甚至连时任抚远大将军延信和西川,陕西,云南等地方总督办事,都要首先得到年羹尧的许可才行,正可谓是大权独揽。后来青海发生了罗卜藏丹津叛乱,青海局势顿时大乱,雍正帝便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去平定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果然没有辜负雍正帝的托付,年仅一年时间就彻底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更进一步巩固了满清帝国在青海的统治力度,年羹尧也因此战功被雍正帝破格升为一等公爵,并且封年羹尧儿子年斌为一等子爵,封年羹尧父亲年遐龄为一等公爵,此时的年氏家族已然成为大清朝第一汉人家族,权势滔天。年羹尧不仅在西部地区一手遮天,大权独揽,而且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并且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力,一些地方官员的选拔,任免,可以经过年羹尧处理之后在禀报雍正帝,这在大清朝历代朝臣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而且雍正帝在关于民生,经济,军事等方面政策问题,经常找年羹尧商议决策。此时满清帝国的西部已经是年羹尧说的算了,而且北部,南部等其他重要地区的总督,巡抚等重要职位的任命选举,雍正帝基本上都会采纳年羹尧的意见和建议,年羹尧也乘机在这些地区安插自己的亲信,一时间满清帝国各个重要地区都有年羹尧的亲信所在。不光如此,年羹尧和雍正帝的私交也是非常的好,经常留宿年羹尧于宫中,两人经常一起读书吃饭下棋等,甚至一起批阅奏折。雍正帝认为拥有年羹尧这样的臣子是幸运的,要是能有十个年羹尧这样的臣子,那么满清帝国会更加强势。年羹尧得到雍正帝恩宠的程度,在整个大清朝甚至整个中华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和绝大多数权臣一样,年羹尧犯了一个权臣们几乎都犯过的通病,那就是掌权之后开始得意自满,目无君主。年羹尧自恃才起过人,仗着雍正帝的恩宠,开始作威作福起来。一开始年羹尧是拒绝一切下层官员送礼的,但慢慢的也开始接受官员的送礼,甚至变本加厉,直接写信给下属官员,要求官员按照信中说写的物品来送,收礼变成了索取。而雍正帝是最恨贪官污吏的,这个举动导致了雍正帝和年羹尧二人关系开始破裂。身掌大权的年羹尧自恃功劳之高无人可及,所以无所顾忌。平时赏赐给下属官员物品时,要求官员下跪朝北叩拜,而且要先谢他年羹尧,然后才能谢天地,最后谢雍正帝。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传到雍正帝耳朵里,却让雍正帝颇恨年羹尧。其实上诉的事情都是小事,不足以让年羹尧家破人亡,但是年羹尧还是触犯了雍正帝的底线,那就是结党营私,舞弊朝纲。前文说了,年羹尧不仅在西部地区有官员选拔任免的权力,甚至在北部,南部地区都安插了大量的亲信,这让雍正帝深感不安。最为恐怖的是,这些亲信主要安插在军事部门里,各个地方的总督,统领,很多都是年羹尧亲自任命或者推荐的,导致了“只知年羹尧,不问雍正帝”,这些官员进京之后,都是先去拜望年羹尧,然后再去拜见雍正帝,有的甚至连雍正帝都懒得见就离开京城了。这里说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年羹尧西征叛军胜利回京之后,雍正帝便大办宴席为年羹尧接风庆功。庆功宴上年羹尧的一百二十名贴身甲士就站在宴会大厅里,不肯离去。雍正帝笑着称赞这些甲士威风雄武,然后传令让这些甲士下去休息。可连续发了两道御令,这些甲士依然无动于衷,仍旧站在宴会厅里,这时年羹尧笑着拿出了令牌交给副将,说了句:“都下去休息吧!”这些甲士才散去。雍正帝脸色发青的看着这一切,心想,这些都是朝廷的士兵,却只听你一个人的,要是你哪天造反了那还得了!此时雍正帝已然对年羹尧动了杀心。公元1725年,雍正帝开始动手了。先是找理由解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务,调任杭州将军,接着在朝中明察暗访,搜集年羹尧的罪证。朝中大臣饱受年羹尧的欺辱,纷纷上书揭发年羹尧的罪状,雍正帝就借此机会把年羹尧的官位尽其剥夺,并且押赴京城审判。最终,给年羹尧定了92条大罪,小罪数百条,实属十恶不赦,应以极刑,但因为年羹尧威名实在是大,全国皆知,加以极刑怕让天下人为之不服,也为了显得雍正帝的恩德,于是表示法外开恩,赐年羹尧自尽。而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被夺官,儿子年富等人被杀,家族中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被发配边疆,只手遮天的年氏家族就此灭亡。查抄年羹尧府邸的时候,找到了一本账册,上面记录了这些年来官员送给年羹尧的每一件物品,什么时间什么人送的都有详细的记录,而对于康熙帝,雍正帝赏赐给年羹尧的物品,年羹尧却只备注了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得知此消息的雍正帝气的直吐血,敢情自己一手栽培的年羹尧竟然如此无视皇帝,居然是这样一个无父无君,狼子野心之人!雍正帝深恨自己看错了人。总结:早年的年羹尧是勤恳的,但是掌权之后的他显然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固执的认为,朝廷,皇帝,甚至国家都离不开他年羹尧,皇帝根本不敢把他怎么样。他不知道权力大了之后要韬光养晦,不应该过于张扬,他不知道功高盖主的道理。年羹尧的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真的是谈不上一点冤枉!【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