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和田玉的天然纹理,完美复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画面!在郑州荣获金奖!

乐活   2024-11-26 19:13   北京  

在奇石赏玩领域,有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物象与诗意的完美交融。郑州石展上一块名为“两岸猿声”的和田玉籽料,以其精妙绝伦的画面和深厚的文化意蕴,不仅摘得金奖,更在众多爱好者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这块籽料为何能够如此引人瞩目?它不仅是玉的天成之美,更是一幅玉中“诗画”,将李白的千古名句“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轻舟已过万重山”演绎得淋漓尽致。

“两岸猿声”的奇绝,首先在于它天然的“天地皮”。玉石表面形成两块颜色截然不同的皮色,犹如两山夹一江的绝妙画面:中央一道清晰的白玉纹路宛若一条滔滔长江,延绵向前,气势恢宏;两侧的皮色则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黄褐调,细腻的肌理将山石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自然纹理中可以清晰地看见山体的起伏、崖壁的陡峭,甚至连植被与草木的纹路都刻画得极为逼真。仿佛江岸的每一处景致,都随着水流的动势灵动而生。这样的奇观,唯天工造物能成。

这块籽料最令人拍案叫绝之处,莫过于在“山水画卷”中融入了生命的灵动——猿猴形态的天然显现。在江的近岸,皮色的自然沉积巧妙勾勒出一只蹲坐在崖边、面向对岸的猿猴。它的身形、比例以及神态,都逼真得让人惊叹,好似一个痴望远山的孤影,充满着诗意的孤寂和悠远。
不仅如此,仔细品读对岸的纹理,层叠的皮色间隐约可见杂草丛生,其中几处斑驳的细节竟仿佛另有猿猴的影迹,遥相呼应。这种“点到即止”的自然表现,既避免了过于直白的具象化,又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观者仿佛能听到两岸猿声此起彼伏,恍若置身千里江陵的绝美画境。

这块和田玉的名字“两岸猿声”,直接取意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笔下的诗句,以短短十四字将千里江陵的壮美、飞舟的疾速以及两岸的苍茫意境尽数囊括。
“两岸猿声”这块籽料,正是诗中意境的绝佳视觉化:江水的蜿蜒,两岸山石的高低错落,对岸猿声的若隐若现,都在这方寸之间得以呈现。更重要的是,这块玉石在艺术性之外,也赋予了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仿佛在这大江东去的画卷中,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澎湃。

奇石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自然之作,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块玉石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纹理,而能在其中读出“山水”与“诗意”,需要的不仅是赏玉的眼光,更是对文化的深度理解。“两岸猿声”的成功,正是因为它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诗歌的浪漫情怀结合得天衣无缝。
这样的玉石,不再仅仅是一块观赏之物,而成为了“物质”与“精神”的桥梁。它让人们看到,玉石可以不仅是美的化身,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而当一块玉石能够承载这样的意义时,它便不再是一件单纯的收藏品,而是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两岸猿声”让我们明白:大自然从来不吝啬给予人类惊喜,而人类的使命,则是去发现、珍惜、解读这些奇迹。当你细细端详这块玉石,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场精神的旅程。
正如李白诗中描绘的那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与潇洒,让人心驰神往;而“两岸猿声”的清越回荡,则是自然与文化交织的永恒旋律。或许,这正是奇石文化的意义所在——它让我们在一块玉石中看见自然之美,也看见了人类文明的厚重传承。

和田玉籽料《两岸猿声》天地皮形成两山夹一江的画面。恰如“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江的近岸,聚黄的皮色将山石的肌理及草木表现得非常到位,山崖边面向对岸蹲坐的猿猴形态清晰自然,比例协调,对岸丛生的树木杂草中依稀也有猿猴的身影,正对应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籽料的画面将李白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观后不由人拍案叫绝。

原创文章,图片由藏家提供,仅作知识分享

米芾奖提报所需清单:

图片:(发送时请勾选“原图”) 
题名:
石种: 
产地:(省市、山脉或河流) 
规格:(建议以cm为单位) 
看点:(本藏品主要看点、亮点) 

说明:按以上清单准备资料,添加MFJRRR并提交,也可长按下图添加。通过后可进一步洽谈创意短视频创作和文章撰写事宜。本平台不鉴定,不估价,不收购。


▼··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淘石圈公众平台

声明:“淘石圈”是奇石领域自媒体平台,“米芾奖”是淘石圈旗下奇石宣传专项活动,“奇石故事汇”是淘石圈旗下讲述石头故事的平台。本平台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不用于商业,仅作知识分享和公益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淘石圈
奇石领域自媒体平台,讲述玩石头的奇闻趣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