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国赛冠军的非凡之路

文摘   2024-10-24 17:28   湖北  















国赛冠军的非凡之路

匠心独运


















核电,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完美结合的产物。核电站的稳定运行依赖于日常的监控、维护和检修。核电无损检测的专业人员,就像是守护核电站安全的“钢铁医生”,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准的诊断,确保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丁松,这位全国无损检测技能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正是这些“核电钢铁医生”中的佼佼者。他的故事关于梦想、奋斗和成就。


梦想的起点


丁松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候家电还没普及,村里的黑白电视和打麦场的播音喇叭,成了他儿时窥探外界的小窗口,电视里的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汽车,激发了他无限好奇与向往。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回来告诉他:这些都是有文化的人做出来的。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也能有文化,有技术!那时候他心里就埋下了个种子,将来也要做一个靠技术吃饭的人!

怀揣着这个朴素的梦想,年幼的丁松,每天在微弱的光下坚持读书写字,日复一日地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往返于几十公里外的学校之间。十年的寒窗,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学生。

2013年,正值核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之巅,刚毕业的丁松,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核电无损检测这一特殊领域。与其他行业不同,从事核电无损检测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极端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丁松从小培养起的钻研精神、对未知的好奇与不畏艰难的奋斗品质,使他与核电无损检测高度契合并双向奔赴。

回想刚入行,丁松感慨万千,一切都充满了挑战,尤其是需要克服心理落差。他回忆说:“这个行业,其实并不像想象中光鲜亮丽。”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他的工作总是在一线与钢铁、耦合剂、探伤仪打交道,每天下班时往往满身尘垢,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在40度高温下的实验大厅做测试、趴在50度的压力容器表面磨探头,这些艰苦的任务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也确实想过放弃,但每次项目顺利验收,到了交付签字的那一刻,又觉得无比骄傲和自豪,一切的努力都充满了意义!

随着对行业的认知不断深化,丁松意识到,无损检测对核电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他领悟到,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片值得他奋斗一生的广阔天地。



技术的磨砺



丁松深知业精于勤。精进成长的日子里,无损检测的书籍从没有离开过他的随身包,虽说书册不厚,但随着实践经验的增长,每次翻阅都会获得新的感受。“这可是我们检测人的‘法宝’啊!”丁松指着那本被翻旧了的《超声检测》笑着说:“核电现场检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难辨的信号,大家都会一起翻阅书籍,找寻答案。这时才能体会到,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是多么重要!”

“有名师,才能出高徒”。刚入行的时候,公司给丁松安排了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傅,他经历了祖国核电事业的起步,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代核电人。师傅做事严肃认真,考虑问题全面,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老师傅的悉心教导,让他受益匪浅。“他时常提醒我,从事核电行业,安全,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重视平时的学习,不能马虎大意,现场工作更应该认真负责,慎之又慎。”

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丁松从基础知识学起,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学习到深夜。尤其,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经常会彻夜寻找资料制定解决方案。

随着知识的积累,丁松成了部门最年轻的核安全无损检测三级人员,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依然保持着刚入行时的热情,一有机会,就不停地练习“手上功夫”,经常一个人在试验室里摆弄各种探头和仪器,利用试验室里各种试块,反复琢磨不同的信号,提升自己的敏锐度和判断力。

有一次,现场检测时,一个区域内多个探头在没有结构波的情况下出现了异常回波,在场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定是个“缺陷信号”,但丁松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第一时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可能是传说中的‘诡波’,即缺陷信号或表层结构信号的‘幻影’。”诡波并不常见,面对大家的怀疑态度,丁松拿起笔,进行了精确演算。经过推理,他发现信号应位于检测对象的表面。大家按照他的坐标指引去寻找,果然在容器外部发现了一处附着污渍。将污渍清除后,所有探头的缺陷信号都消失了!

这样类似的判定有很多,同事们对丁松赞不绝口,慢慢地,他变成了同事们心中的“标准库”,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给出准确有说服力的答案。在他看来,任何信号的判别、解释和评定都对核安全至关重要,都应该有“理”有“据”,这就需要自身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对各种标准的熟悉和解读。“没有解释不了的信号,如果有,那一定是知识学的不够扎实!”

秉承这样一种信念,丁松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越走越远。这一干,就是十年!



荣誉的征程


这十年,正值核电事业突飞猛进的十年,他有幸加入了公司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检验团队,这支团队不仅是国内最早开展核电在役检查的先锋,也是覆盖全堆型、经验最丰富的团队。他跟随这支优秀的团队,完成了多个第一:全球第一个三代堆-AP1000机组的役前和在役检查;全球第一个华龙一号机组役前和在役检查;国内第一个第四代堆-高温气冷堆役前检查;国内首次体系切换后的M310机组在役检查;第一个完成海外压力容器检查。这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5岁,但已完成国内外上百余次反应堆压力容器检查。


每次提到自己的团队,丁松都很自豪。无损检测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的齐头并进。从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到完全自主掌握全堆型反应堆压力容器检查技术,丁松和他的团队一直奋勇向前,开拓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他在团队里深受感染,每一次现场检测,每一次能力验证,每一次集中评审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丁松懂得珍惜,也懂得把握,每次面对新的技术和机组,他都会迎难而上,去制定出可靠的检验工艺和现场检验程序。他编制的百余份技术规程和操作文件,都是他和团队上百次模拟实验的成果,这些工艺技术都经过了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验证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丁松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AP1000机组、高温气冷堆机组、华龙一号机组等反应堆压力容器筒体焊缝、接管焊缝特殊能力验证超声数据分析资质的人员!

他经常感慨自己是核电大浪潮的幸运儿,在三代核电起步时,就参与了多个关键设备的在役检查技术的开发工作,先后发表十余篇论文和专利。在2015年承担的AP1000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内圆角区超声检验技术开发项目中,首次在国内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盲测考核;2018年参与的反应堆下封头缺陷超声检验技术开发项目,获得了中核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年,他承担的高温气冷堆在位螺栓超声检查技术研究,第一次实现了机组不停堆即可对主螺栓实施超声检查,并在核电厂成功应用;2022年承担的某项超声技术开发工作,首次将水浸超声应用于磨损部位的尺寸测量工作。

自加入中核武汉以来,丁松披荆斩棘,斩获了多项荣誉和大奖:2017年参加首届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2020年获得公司/所五四青年岗位能手;2021年参加全国核能行业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赛个人奖三等奖;2023年获得中核集团技术能手称号;2024年获得中核集团五四青年岗位能手;同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核能行业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赛个人奖一等奖,及团队奖冠军!


第四届全国核能行业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竞赛汇聚了来自行业46家单位的71支队伍、183名精英选手。在得知自己荣获国赛一等奖后,丁松内心充满感激。接受采访时,他激动地说:“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很荣幸能代表公司参赛,并最终不负众望!中核武汉在核电在役检查领域综合实力强劲,技术全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组织我们参与工程技术研发项目,安排我们参加学术论坛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平台。”

比赛虽已落幕,但回忆起备赛的日子,丁松仍觉得紧张而充实。他深知,备赛不仅仅是赛前的准备,更在于日常的点滴。核电现场任务繁重,每天都如一场竞赛。为方便学习,他自制了许多小卡片,在忙碌的现场大修间隙也能随时复习。他明白,参赛的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比别人更努力!这种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对他备赛帮助极大。

“这真是一份需要用心来做的工作,要坐的下来,静的下来且耐得住寂寞,急不来,也不会带来太多名利。”丁松说:“但是我坚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天道酬勤,努力终有回报!”他知道自己的每一项技能提升,都离不开公司“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和“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职业精神,这些也时刻提醒着他要坚持初心、持续学习、提升技能,做一个合格的“核电医生”,为核电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竞赛虽结束了,但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滞,从早期的手动操作,到现在各种自动化检测,从单一的超声晶片发展到多晶片相控阵技术,结合当下数字化、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无损检测人员也应该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要求。”丁松说:“这次获奖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前进的动力和信心。身为无损检测工程师,我很高兴能见证祖国科技力量的飞跃,希望能通过更多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学习其他行业、国家的先进技术,助力我国核工业无损检测发展,共筑强国梦想!”


编者记


刚刚跟丁松聊完后,他又匆匆挂了电话,跟着团队进电厂倒班去了,参加完比赛,他就马不停蹄地直接去出差了,每次采访都是工作间隙挤出来的,他其实性格很内敛,也很谦虚,接受采访的时候总说:我真的没什么特别的,和我一起工作的兄弟们都很优秀,只是我比较幸运。

是啊,丁松的故事,是奋斗者的故事,是千万核电人的故事里的冰山一角。他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和汗水,守护国家的能源安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一丝不苟的精神。他的成长,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核电事业中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面对更多的挑战,也将取得更多的成就。他们的故事,将继续在核电这个舞台上,精彩地上演。

而我们,也将期待他们更多的好消息,期待他们为国家的强核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  | 姚晓园
 图  | 丁   松 
 编 辑  | 姚晓园
 校 对  | 左佩玉
 审 核  | 朱立辉

中核武汉
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奋进中的中核武汉致力于保障核设施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