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脍炙人口的“邯郸学步”,你一定可以讲出它的故事和寓意,但是故事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家喻户晓的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相传赵国邯郸地方的人,走路有特别的姿势,优美而轻盈,远近闻名。燕国寿陵有个少年,随经商的父母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他觉得这里人走路姿态优美,就跟着学了起来。他整天在街道旁呆呆地看邯郸人走路,琢磨着人家走路的特点。几天以后,他也开始一步一步模仿着试走,可是总觉得很别扭。他想,可能是自己走了十多年路,旧习惯太难改,所以学不像吧。于是,他下决心甩掉原有步法,完全按新步法走路,但是每走一步,都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既要考虑手脚摆动,又要考虑腰腿协调,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一时间竟弄得手足无措,很长时间过去了,这位少年始终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可是他把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只好一路爬着回去。
这是家喻户晓的版本,但在我们账号早年发布的文章中有另外一种解释→讲述丨前世今生学步桥,时尚赵都领风骚
另外版本的邯郸学步
文章中,邯郸市政务讲解员王珊珊讲道:“其实,燕国少年到邯郸不是为了学走路,而是学跳舞的,这种舞步是一种独特的邯郸舞步。”这种舞步叫“踮屣”。
这么说,有证据吗?文章给出了进一步解释。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记载,说邯郸有一种舞步叫踮屣,就是穿着没有跟的鞋,抬起脚跟,脚尖着地旋转飞舞,相当漂亮。南北朝文学家陆厥在《邯郸行》中对邯郸无不有过这样的描述,“赵女叶鸣琴,邯郸纷徙步。长袖曳三街,兼金轻一顾”。其实这样说来战国时期的邯郸舞步有点类似于战国时期的长袖芭蕾舞,而家喻户晓版本中那位邯郸学步的燕国寿陵少年,这样一想还是个励志的榜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不远千里前来学习,只是没想到学习方法不太对。
明清时期有“扬州瘦马”,战国时期有“邯郸娼”。“扬州瘦马”的马不是马,是为富甲天下的大盐商和当朝权贵定向培养的小妾人选,邯郸娼的娼也不是娼妓,而是游走于列国王宫和贵族宅院中的歌舞艺人,这些漂亮姑娘的特长正是邯郸舞步,优雅动人的舞步从哪来的呢?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答案,邯郸的舞步来自中山国。
据说当年中山桓公定都灵寿,他励精图治,实现了强国的梦想,在鼎盛时期,国内的战车达到九千辆,但中山桓公死后,继任的君王不思进取,只知吃喝玩乐。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灭了中山国,并把中山王的私人乐队和舞女带回了邯郸,成了赵国的子民,再后来邯郸娼异军突起,邯郸舞步名扬天下。
中山国虽然成为历史,但是中山国的舞乐非但没有跟着消亡,反而在邯郸生根发芽,不光形成邯郸娼的时尚品牌,还让邯郸变身成为了当年的东方时尚之都。这样的地方引来了邯郸学步的少年,也少不了能歌善舞的美人,这些姑娘们凭着动人的嗓子,拨动着达官贵人的心弦,又凭着优雅的步子走进了王公贵族的宫殿,这其中就有吕不韦将有着脸蛋和心机的赵姬送给秦国质子子楚当妻子的故事,演绎了一幕阴谋与爱情的大戏。
而根据2006年历史学者杨善群关于燕赵的歌舞艺术的研究,他认为邯郸学步中的“步”不是指人们的走路姿势,而是指燕赵两地特有的舞步——“踮屣”。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创作《三都赋》,其中《魏都赋》中有“邯郸躧(‘躧’音xi,通‘屣’,本意是‘鞋’,而且是没有脚后跟的鞋)步,赵之鸣瑟”的诗句。北魏张铣注解说:“赵地,亦多美女,善行步,皆妙鼓瑟。”这里的“躧步”“行步”都是泛指“舞步”。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对这个故事是焕然一新的认识了。
激励人心的故事结局
少年在独自练舞时意外摔伤了腿骨,从此不能站立只好匍匐而行。可他就是用一条腿也要把“踮屣”舞技学到手。赵国的舞师被他的决心所感动,千方百计从远方为他请来当时的名医妙手回春治愈了他的断腿。寿陵少年蹦跳如初更加发奋努力,终于学得“踮屣”真传成了一代舞蹈家。
如此一来,你是不是对这个少年肃然起敬了。如今,在邯郸沁河边上,还立有“学步桥”这座碑,引得各地游客争相游看。
学步桥原为木桥结构,因常年遭水冲,至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前后费时八个月,在沁河上建成石拱桥一座,并根据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取名为“学步桥”。据现代人的测量,明代学步桥全长33米,面宽8.3米,通高7.8米(桥墩以上高4米)。桥为三孔拱券式石板桥,拱券顶部外各雕有一只俯视河水的吞水兽。桥下设有三大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拱券;桥面两侧各有19块栏板和18根望柱,上雕人物走兽。柱头上分别雕有石狮、石猴等神兽,栩栩如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重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是三大孔四小孔,另设有三十八块源于邯郸成语故事的雕刻栏版。凡是到邯郸的游客,几乎都会慕名来到学步桥,感受下“邯郸学步”的感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步”的过程是艰难的,甚至还惹来了众人的嘲笑,但坚守本心,舞台终究还是为你亮起灯光。
少儿芭蕾舞剧
用艺术视角解读邯郸成语
成语解读
邯郸学步
成语典故文化是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据可考的1580多条成语典故出自邯郸,涉及的历史故事大多发生在战国和秦汉时期,而战国时赵都城位于今邯山区境内。
成语烙画
奇思妙想烙成语,落笔皆生花
满地成语传风雅,一城典故话沧桑。在邱县,有一位烙画手艺人——王成林。无笔无墨,仅需一支烙笔,在勾、擦、点、烘中,便在葫芦、竹木或宣纸上创作出近百幅成语主题艺术作品。方寸间,他将非遗记忆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传诵千年的成语典故也被赋予了更鲜活的灵性。
成语动画
妙解成语,开启趣味成语之旅
成语快板
让成语文化活起来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之称。据统计,有1584条成语与邯郸直接或间接相关。近期,学校结合快板特色开展成语快板班级代言展示活动,一班一成语,创编快板词,用快板形式讲述成语故事,让传统文化用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滏园小学绽放新活力。
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成语情景剧
弘扬传统文化,演绎成语经典
馆陶县柴庄中学三年级师生通过才艺展示生动诠释了“邯郸学步”的内涵,告诉学生不要盲目模仿,要做最好的自己。
成语短剧
成语变“剧本”,表演激活力
近日,磁县崇文学校二年级的小萌娃们身着汉服,在尚合公园精心演绎录制了《邯郸学步》成语短剧,可爱的动作、幽默童趣的对白,“小孩哥”“小孩姐”们有模有样的表演,精彩呈现了燕国少年邯郸学步的经典成语故事。
来源:邯郸文旅综合整理
如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电话联系0310-3023834
编辑/王洁 初审/胡世阳 终审/董敬超
往期精选